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蒙中:看《银锭桥西的月色》如何把生命做“小”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6/25 作者:


《银锭桥西的月色》蒙中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3月版/32.00元

○慧远(书评人)

我时常感叹,当今时世,做一个闲人已然不易,而做一个有趣味的闲人,尤为不易。有趣味的闲人之不易得,一是碍于时代窘迫,时人大多急功近利,个人生活尚且自顾不暇,哪有工夫去“闲”?二是碍于趣味难得,时人大多浮嚣浅薄,在名利场中打滚,识得趣味者已是凤毛麟角。毫无疑问,自称“弋阳旧民”的蒙中,即属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个。他过着中国传统文人式的生活,在书房里读书画画,凝神静坐倦了累了,便抬头看看窗外,他插花种草,品茶听琴,追寻内心的声音,过着简淡从容、宁静充盈的日子。

蒙中的《银锭桥西的月色》,看似是一部充满闲情闲趣的闲书,书中的文字所及,大抵不外乎书画、雅玩、行走、遐想等诸如此类,记录的多是这位青年书画家日常生活中的心境和情趣;除此之外,还有他对艺术的理念和志趣。但也正是这些文字,让我们知道,蒙中是如何一个存有天真无邪之心,一个真真有趣的、爱生活、爱自然的人。

蒙中身上有文人的闲情逸致,他喜欢古琴、古玉、瓶花、老墨,也喜欢游玩、旅行、凝神、闲坐,甚至对花草的凝眸,对鱼虫的注视,同样能从中看出无限的生意和灵性。蒙中早年曾经临摹八大山人,诵读《石涛语录》,陶渊明和苏东坡的诗文更是他每日修习的功课,这使他早早具备了有异于常人的禀赋,也让他对艺术有了别样的认识,更为他未来生活的选择,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格调。人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他的书画文字充满古韵,清峻空旷。

蒙中一向不喜欢别人唤他艺术家或者书画家,他以为自己只是崇尚自然,热爱生活——艺术或书画不过是自然与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审美理想,与成名成家并无必然的联系。同时,他的文字深得意境悠远、温驯雅致的明清小品文之遗韵,即便寥寥数语,亦可谓行于当行,止与当止,看似无所用心,实是心有灵犀,个中意味,传达出的是一种上下坦然、怡然自得的内心快乐。那种难以言说的微妙感受,诚如蒙中本人所形容的那样:“仿佛天地间至真至好的福,于此刻堆砌得沉实、丰厚、欢喜盈盈。”

作家木心曾将美国的现代文明比作“山洞文明”,以为“真正的智者都躲在高楼大厦的‘山洞’里,外面是人欲横流的物质洪水。”蒙中即躲在一个名为“竹庵”的“山洞”里,过着神游既往、俯仰自如的日子。书中收有一帧蒙中的旧照,摄于绍兴三味书屋的后花园,照片中的蒙中意态平和,波澜不兴,沉沉静静地坐在那里,果然印证了我想象中端凝冲和、本色天然的模样。

蒙中曾说过:“生命,无疑是个大题目。不少人呕尽心力,想把它做成一篇大文章,而我只愿将他做成小题目,随兴而自在,充满生命本真的意趣,如竹庵里的这些花草般。”事实上,把生命做成大文章固然不易,把生命做成小题目又谈何容易?因为这种做“小”的生命追求,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更需要有一种宁静、澹泊的心境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