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强国梦中的上海责任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7/5 作者:


方世忠

■受访者:方世忠(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2013上海书展组委会副秘书长) 

□采访者:田丽丽(商报记者)

十年书香之旅,上海书展不断探索创新、超越自我,成为书香中国的上海实践样本。上海出版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上海书展,忠实地履行着中国出版强国梦中的上海出版责任。2013年上海书展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上海书展组委会副秘书长方世忠,解析上海书展乃至上海出版成功之道,描绘上海书展十年后新“蓝图”,这幅“蓝图”所承载的,是上海出版人新的光荣与梦想。

□不到十年上海书展就已经成为国内最好的书展之一,获得了业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上海书展发展中秉承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开放。上海一定要在中国出版强国梦中的上海出版责任这个课题下考虑问题,只有在这种大格局中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功能、作为、影响力,上海的出版才有地位。上海书展之所以秉承开放的理念,就是基于这个核心出发点。

现在上海出版业的发展有三条路径:一是国际视野。我们关注的是国际出版同行眼中的中国出版,以及国际出版的发展趋势,并由此来谋划上海出版的发展道路。二是领先战略。上海作为全国改革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在出版业中也应有所作为,当然领先之路的改革进程要尊重三个规律,即出版规律、国际惯例、市场规则。三是同城效应,不仅是上海内部的整合,上海与国内其他城市也要有合作共赢的同城意识,其实就是大家一起打“中国牌”。上海书展打的是“中国牌”,上海国际印刷周、ChinaJoy两个大展打的是“中国牌”,“文化中国”出版项目打的是“中国牌”,“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也是在打“中国牌”。

在中国出版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上海希望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率先做一些事情来进行探索创新。人们一直说上海是文化大码头,所以才成就了上海当年的文化高地,文化码头是文化高地的基础,文化高地是文化码头的追求,出版亦然。出版码头建设是出版高地建设的基础,出版高地建设是出版码头建设的追求和目标,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

□开放不仅成就了上海书展,也给上海出版业带来活力、带来合作,同时也会带来竞争,您如何理解由开放带来的这种竞争和合作?

■任何文化的发展一定是有张力的,只有有竞争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这种竞争是竞合的关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boxing式的竞争,而是jumping式的竞争,要看谁跳得高。上海出版的开放,就是通过良性的竞争带来资源的整合、力量的整合,带来更多的合作、分享和共赢,从而产生融合式的新发展、新提升。

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出版的发展更需要合作。比如,传统出版业要和新技术拥抱,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以电子书为例,我认为,电子书下一轮的发展重点应是政府引导企业合作在更大程度上整合数字内容资源。未来的出版业不论是新业态的发展还是传统业态的转型,开放、合作才是主题,不仅是城市内部的出版力量与资源、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出版力量与资源,也包括中国与世界的出版力量与资源。

□近年来上海出版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除了上海书展这个平台的开放,还有哪些方面的开放?

■还有市场的开放。在实体书店普遍萎缩的环境下,但这几年却不断有江浙和其他地区的书店在上海开设分店,体制内外的都有。上海图书零售市场向所有在上海落地的实体书店全面开放,一视同仁,鼓励他们与本地书业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

同时我们在政策上也开放。在数字出版等新业态的扶持上,在上海落地的所有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本土还是外地,我们不论身份论表现,只要项目好我们就给予资金配套的政策支持。据统计,近两年来,中国出版集团落户上海的下属出版机构共获得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不同项目近1500万元的专项支持。

□过去的十年上海书展不断提升,十年后的上海书展将走向何处?

■十年,是一个句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成绩不说自然在,但是我们一定要更多地看到问题和挑战,这是研究和思考上海书展向何处去的重要依据。我们面临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挑战,二是国际性挑战,三是转型期挑战。在这三个挑战下,上海书展将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创新,实现新的跨越,追求新的梦想。

□如何应对三大挑战,新的梦想是否已经有了清晰的蓝本?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但它并没有改变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不仅如此,阅读的选择和品质成为阅读的最大诉求。在这种情况下,上海书展得以安身立命且走得长远,就必须重点关注在书展上提供的内容产品,要越来越好,越来越优,而且能引导老百姓的阅读。上海书展参展图书今年已经达到15万种,除了出版社主体这种陈列方式,还开设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图书展馆,如“百年文脉”、“文史中国”、“社科精品”、“少儿图书”等,我们的目的就是,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内容,还给阅读以价值引导,给阅读选择提供一种帮助,既面向市场又高于市场,既面向读者又引领读者。我们的理想是,有一天,在上海书展上能打破纯粹以出版单位为主体的陈展方式,完全按照大众阅读的方式提供越来越专业化的内容陈列方式,体现面向读者、服务读者、引领读者的新追求,真正成为“城市阅读的指南针”。

中国出版强国梦中,上海的责任就体现在我们也要搭建国际化的专业平台。今年11月将召开的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就是上海书展的升级版和国际版,就是上海书展这个母体中版权贸易国际化功能的提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年的努力,将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打造成为与博洛尼亚童书展齐名的国际童书版权贸易和出版交流盛会。为此我们联手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和环球新闻出版发展公司这两家国字号的外向型专业机构,共同作为发起单位,还专门邀请了英国励展集团作为项目团队,完全市场化运作,希望通过童书展这个平台,使国际书业能够进入上海,使国内书业通过上海走向世界,逐步打造“国际版权的大码头”。

中国出版业正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支持、引领书业发展是上海书展不断践行的探索路径。上海书展希望努力构建一个社会各界思想碰撞、学术交流、文化传播、信息集聚的平台,满足行业改革发展的新需求,力争成为真正引领行业发展的平台和价值坐标。去年上海书展期间开设了“学术出版上海论坛”,标志着上海书展重要的价值取向形成——服务行业、引领行业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平台上推出行业最重要的智慧和见解。同时通过“上海首发、全国畅销”的机制,把上海书展变成中国出版业精品力作营销的重要节点和平台。去年在上海书展首发的图书有150多种,今年会大大超过,许多出版机构早已根据上海书展已经固化的办展时间安排推出新书和重点书的周期。但我们更希望的是,在上海书展上首发的不仅有重要的新书和相关书业资讯,还有中国当下最重要、最前沿的思想文化成果,这中间就包括海内外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科技界、金融界等诸多与出版紧密相关的领域的知识创新成果,从而使上海书展成为“中国书业的风向标”。

总的来说,站在新起点上,上海书展十年之后的发展之梦,理念应该更加坚定,定位应该更加专业,眼光应该更加远大,格局应该更加开放,为上海的出版繁荣和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