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叶兆言批新书腰封“有伤风化”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8/2 作者:许民彤


《“王者”心法——经营之神王永庆独家管理秘笈》袁飞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48.00元

◎许民彤

作家叶兆言的散文选集《动物的意志》近日出版,旨在阐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嬗变,探讨一个人作为动物本质的意志,书写最真实最本源的欲望。该书的腰封文案语出惊人:“中国具备夺取诺贝尔文学奖实力的作家不止一个,除了莫言,至少还有叶兆言。”“如果你对中国的文学不甚了解,请读叶兆言。”对此,不少读者吐槽“莫老师和叶老师看了都不会怎么受用吧”,叶兆言在微博上也抱怨这样的腰封广告词,让他无法接受,“我曾在一篇小文章里写道‘书的腰带又不是裤带,不束好就会有伤风化地掉下来’,现在这样子,真是有伤风化。”

众网友跟评称,“知道的,了解这是责编策划的一种营销广告词,无可厚非,也不值细究;不知道的,会以为是叶老师授意自吹自擂,就不太好了”。也有网友怀疑这是作者与出版社联手炒作。对此,叶兆言回应道:自己事先并不知情,“拿到书时已这样,也怪我自己,应该要求先看一下”。

看来,夸张不实、制造营销声势的所谓图书“腰封”,不仅无法起到推广宣传图书的作用,还很可能损害作家的声誉、文学的品质,乃至误导读者。其实,从我们的阅读经验看,如果一部作品本身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它的外表如何并不重要,而且,从某些方面说,愈是好书,对于装帧的要求就愈低,一部《论语》也好,一部莎士比亚的作品也好,其内在品质和思想储量,是无需任何外在的、多余的装帧设计的。

对图书的“腰封”制作,正在成为一些出版商、图书策划者、著者的必修课,已经愈来愈脱离开图书文化艺术的设计范畴,而逐渐变成了一种图书商业营销的工具,一种赤裸裸的商业招牌……“全世界都为之动容”、“赚了一亿亚洲人泪水”、“本年度最具震撼力”等诸如此类的腰封,比比皆是。对于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腰封”,一些作家、评论家和读者严肃指出,这是出版商为了图书营销华而不实的推销术,其夸张的描述和恶俗的噱头,称之为“妖封”,毫不为过。许多作家也不认同此种目光短浅、用心浮夸的营销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曾表示,自己的书后面也印过很多夸张的语言,“看了很不舒服,没必要这样,相信读者的判断力”。

其实,作为读者,无法接受这样的“腰封”,有时并不在于图书作品有多差,而是源自这样的广告文字令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厌烦——明明是肥皂剧的本质,却要当成好莱坞史诗来卖,实在不厚道。如今图书出版界这纷纷扰扰五花八门的“腰封”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图书文化界的浮躁之风已经甚嚣尘上。文化因与商业搅作一团而愈发显得不伦不类,这对于众多爱好读书的人来说,不啻为一种阅读灾难。

很多人感叹中国人读书的功利化、读书心态的浮躁,夸大其辞、背弃阅读灵魂的“腰封”的泛滥,正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读书的这种文化生态,更是我们失去了那种热爱阅读的纯粹至真精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