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聚焦全媒体时代出版业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8/27 作者:


德克·汉克 自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行政总裁。

大技术与大数据时代坐标下的出版产业

是全媒体时代的本质大技术时代、大数据时代

我认为,全媒体时代最大的革命性变化是,时代坐标变了。认识今天的出版业如果还仅仅盯着出版的一亩三分地已经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拨开现实云雾,找到出版业新的时代坐标。

目前,全媒体的核心特征主要集中于“两个三”,即三网合一和三G合一(三屏合一),就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手段,通过图书、报纸、广播、影视、音像、出版、报纸、杂志、网站及在各种终端阅读设备上以不同的媒介形态,以广电网络、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络等各种网络,进行不受时间、地点和形式限制的传播。

传统出版是单一(有限)内容、单一(有限)媒介、单一(有限)传播形式的固化生产流程,全媒体出版则是N种内容、N种媒介、N种传播形式之间复杂的变态式映射。这是生产模式的巨大变革,其背后的导演和动力有且只能是技术。

技术正在创造无限大的变化和无限大的可能、无限大的需求。它改变了出版产业的运行轨道,而且技术与文化内容之间产生了交互式的新需求。出版业必须要研究新的生产力模式,评估并应对大技术在生产层面、运营层面和消费层面带来的更多变化,而不能再固守传统生产模式、固守僵化内容。

大数据让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一直深藏于各行各业的数据规律和价值轰然浮出水面。大数据时代对出版业的根本性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挑战出版业相对粗放的运营模式。以数据为基础,实现科学定位和精细化生产是大数据时代日益突出的产业生态逻辑,而出版业长期以来习惯以文化内容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心理暗示为挡箭牌,从选题策划到印数、到市场投放地区、到库存管理,更多的是靠不透明的经验、拍脑袋、心血来潮,而非科学精确的数据分析。目前我国的出版产业在市场化上仍处于一个比较粗放的阶段,在收集、存储、处理、呈现、利用数据上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这种粗放的差距在大数据时代呈曝光式凸显。

二是拓展出版业的价值地图。数据和信息价值已跃进至创新、竞争的前沿,能不能抢抓、利用信息和数据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大数据时代更加呼唤数据、信息、知识从系统化到碎片化的服务,这强力划破了出版业固有的价值地图。

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几乎所有数据都来源于历史典籍,因此,可以说出版业是历史上大数据的先行者。但是出版业的功能价值主线是传播,而非服务,空有在发展过程中囤积的海量高精度的知识和信息,却难以为时代、为行业、为个体提供知识、信息和数据服务方案,产业价值地图难以容纳时代需求。生产时间长、厚重冗长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偏离碎片化、个性化及时化的信息需求,产业活力呈下降趋势。

大数据时代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不是表面的技术和结构升级,而是价值功能转型升级,即从低层次传播向高层次服务转变。这决定了出版业在未来能否应对越来越多从其他行业转型或扩展而来的信息服务商的蚕食,决定了出版业的生存地图。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价值需求爆发,为出版业闯开了一片价值新大陆。全面融入数据洪流,在政治、文化等传统传播功能价值之外,为不同读者、不同行业,甚至为国家科研、教育、经济提供知识、信息和数据服务功能,推动出版业在更大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战略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出版业新的价值使命。

出版业应沿着这两大时代坐标,突破、重构自己的观念模式、思维模式、生产模式、运营模式、消费模式和价值模式,强化知识服务、信息服务、娱乐服务、数据服务,努力迈步科技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的大出版时代。

大力发展阅读产业、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全面融入全媒体时代

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以来,坚持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新业务、新技术交互发展的开放式产业体系。面对全媒体时代出版产业核心层及辐射层的不断扩大,集团重点抓住阅读产业、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三大时代特征,不断打开产业链,环环紧扣,环环做精,着力打造全媒体产业集团。

一是抓技术创新,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技术及硬件创新是实现阅读产业、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融合的核心载体。2008年,集团利用中国科大世界级科技资源及影响力,重组科大创新,成立全国第一家出版主业整体上市企业。集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建成全行业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字出版产业战略联盟、数字出版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文化科技产业孵化平台,挺进最高端前沿的新技术研发力量,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科技部首批认定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并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省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

二是抓阅读产业,拓展文化内容的开发及运营模式。阅读产业是出版产业的核心支柱,决定了出版产业的价值来源。集团以内容的策划、生产、加工和多元开发为核心,在加强传统出版内容整合、开发的专业优势和积累基础上,将数年积累的数十万种出版物数字化,并以碎片化、时尚化、趣味化、及时化、个性化开发方式,向网络出版、数字教育、电子书包、手机阅读、手机彩铃、手机动漫、iPad便携式阅读等新媒体板块投放,推进数字农家书屋、数字社区书屋、全民数字阅读、云教育服务平台、专业电视频道、APP玩具教学等多项目的运营模式。集团2011年成功打造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服务平台——时代e博,入选“2010~2011年度数字出版示范企业”,实现文化内容的开放式开发、放射及利用。

三是抓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化、规模化。坚持大出版、大文化、大产业的理念,逐步深化文化创意的嫁接及推广应用,力争形成从创意策划到开发、生产、推广及延伸服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链。集团旗下华文国际公司,把文化创意导入电子终端,创新设计电子传媒终端,利用文化创意提高附加值,出售至多个国家及地区。2013年,集团启动时光流影网络“社交+内容”平台建设,以中英文交互形式,实现社交、互动、电子商务、优质数字内容聚合等相关内容的一站式整合发布和运营,打造独特的文化创意聚合平台,努力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四是抓信息产业,实现产业大转型。重点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延伸知识和信息服务功能。集团为移动运营商提供服务,年净收入近2000万元。研发苹果商店APP应用,今年可上线900个,形成直接收益与间接广告收益。推动APP与玩具、教学互动结合,进入100多所幼儿园。手机动漫创制发布3万多条动漫内容,形成出版延伸资源库。制作健康养生、文化、幼教等电视节目提供给百事通等十几家电视台。

下一步,集团将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以科研、教育、经济等领域不断膨胀的知识和信息需求为突破口,加快向其他产业渗透,推动产业大转型、大变革、大提升,从根本上改变出版业产业空间有限的历史,不断做大蛋糕,做大产业。

施普林格:成为科学交流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德克·汉克(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总裁兼CEO)

□渠竞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我们看到自去年底以来,Kno、Inkling等技术提供商陆续与教育及学术出版商开展合作,帮助出版商提供跨媒体产品,使消费者发现产品并以微付费形式达成交易。据悉施普林格正与在线学习网站Coursera商讨一份协议和相关合作。请您谈谈施普林格在当前变化的学术、教育出版市场上商业模式是否有所调整?

■我们一直带着极大的兴趣参与教育领域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OOCs),目前施普林格正与几家重要的MOOC提供商协商探讨可以进行哪些合作。

至于直销和微付费方面,我们已经在施普林格网站(springer.com)上建成了店铺,个人用户可以购买施普林格出版的数字产品和印刷产品。

□波动的市场环境对学术、教育出版商构成不断的挑战,我们看到,威立诉科特桑案今年有了判决,这导致出版商调整了海外教材的定价策略。您认为STM出版商遇到了哪些新的挑战?是如何应对的?

■所有出版商面临的挑战都是如何跟上变化的商业模式,来满足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消费者的需求。对STM出版商及施普林格来说,我们的一个挑战是确保我们为作者提供的服务和服务水平与向以图书馆馆员为主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一样优秀。

侵权问题,这是所有出版商都要面对的问题,不只是教育出版商。事实上,所有的内容格式,无论它们提供图书、音乐还是影像资料,都易于被盗版。在施普林格,我们不仅需要尽量保持警觉(也通过我们的合作协会),还要相信如果你有合适的商业模式,被盗版的风险就降低了,最终有一天,所有人都会认识到不是任何事都是免费的。

施普林格认识到中国出现了在线内容非法发行的新形式,就与国际出版商协会和美国出版商协会的同行一起,在中国积极地成立了国际出版商版权联盟。目前联盟有11个成员。通过与大学共同举办定期会议和教育活动,中国研究机构对数字时代版权的意识、观念和理解正在提高。

□在多媒体时代,您认为出版商如何与其他媒体融合?

■施普林格有很好的定位,能够在未来成为科学交流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要得到这个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与其他媒体领域融合。应当说,我们在关注其他的媒体形式、软件或服务如何能够增强我们已有的产品的提供。

□请谈一下近期BCPartners公司收购施普林格的情况。您认为施普林格的售价是合理的吗?近来并购频发,对于有人说未来将只有一家大众出版商的预测,您怎么看?

■销售一家公司总是有价格太高或太低的话题,买方一直坚持价格很合算,而卖方通常会说他们的投资已经取得了充沛的回报。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新股东不仅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了施普林格,(33亿欧元收购价,是其年收人近10亿欧元的3倍多)这个价格反映了过去这些年施普林格价值的提升,也反映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在过去10多年里的共同奋战。

目前的STM出版市场仍然是碎片化的,未来几年很可能有新的并购发生。谈到未来大众出版商将只有一家的预测,我不能认同。在所有出版领域总是会有竞争,即使市场变得更集中了,仍有竞争存在。总会有企业家创建公司然后说“我能够做得更好!”

□这次并购是否会改变施普林格未来的发展规划?不知道施普林格的新股东投资银行是否会在经营上与你们有不同的想法?

■对公司策略的讨论是(前股东)退出程序的一部分。我们的新合作方支持我们正在遵循的策略,除了一些微调,我们的发展策略保持不变。我们的中国策略也是同样不变。

□请谈一下施普林格发表中国作者论文的情况。在哪些学科领域中国作者占领先地位?在中国的期刊出版和其他项目有哪些新进展?

■在中国市场,施普林格所有涉及的学术学科都可以看到中国的学术内容发展与国外达到了一个平衡。尽管传统上在化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学科领域,中国学者在数量上保持领先。

施普林格在中国的作者正在积极利用施普林格的全球网络等可提供的途径更好地传播以提高影响因子。施普林格也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出版商和学术团体共同积极探索开放获取(OA)出版模式等新的项目,日益增多的新的OA期刊项目就是杰出的成果。至今我们在中国合作出版的约100种期刊中,有15种是采用OA模式。

在期刊出版方面,我们与中国作者在图书出版的电子使用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在社科、经济和管理领域,有与中国相关的独特内容。

对一些学科来说,会议论文集一直是科学出版的一个重要形式。施普林格最近与中国计算机学会共同创建了一个新的论文集系列。截止目前,已推出5本高质量的会议论文集,还有一些正在进行中。

今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施普林格将与中国合作方共同宣布和签署新的策略合作协议,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

除了参与此次书展的官方活动,如国际出版论坛外,施普林格也在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一次有关网络安全发布的论坛。

(注:Coursera——2012年初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建的网站,旨在为高校建立MOOC,提供一种新型的在线及互动学习方式,目前有80多所大学参与,包括计算机科学等200多门课程,学完后学生可获得课程学习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