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他们,负责传承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9/3 作者:


姜成安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任志茜

詹同、温泉源、杨永青、陈永镇、张世明、何艳荣、胡永凯、姜成安、俞理、励国仪……这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一本本优秀的图画书,这些画家们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儿童作品。属于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需要一代代传承。如今,他们的作品,经由有心人的寻找、探访、还原和整理,再次焕发光彩。

图画书并非舶来品

中国的孩子该读什么?在全球化时代,伴随欧美和日本等海外大量优秀的图画书被引进大陆,中国的孩子张口闭口便是“汤姆”、“彼得兔”等洋名,他们了解和熟悉国外图画书的程度,远甚于对本土作品的了解。图画书是帮孩子认识世界的路径,在这样的阅读热潮中,中国的教育者和一些家长不禁焦虑,中国文化的传承该如何从孩子的童年阅读开始?

“‘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的出版告诉我们,早在《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图画书作品流行之前,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孩子的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在19世纪初就已经有了,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有了大批作品。这让我们认识到,图画书在中国有着重要的传统。”新阅读教育创始人朱永新在BIBF期间于新国展举办的“中国原创图画书国际文化交流会”上,对“图画书是舶来品”这一概念进行了澄清,并认为中国图画书是有根的。

“中国原创图画书国际文化交流会”由贵州省新闻出版局、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贵州人民出版社蒲公英童书馆联合举办,图画书画家张世明、詹同之子詹咏、何艳荣之子洪波,及“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副主编冯念康、殷健灵等画家和编辑到会,分享图画书的创作故事,贵州出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立朴、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庆武、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当当网童书总编王悦等人也到场发言,关注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出版未来。

据蒲公英童书馆主编颜小鹂介绍说,中国儿童书的发展历程,要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曾在当时出版过《小学生文库》、《幼儿文库》,除了手工和游戏,还包含一些故事如《大人国》、《小人国》等。新中国成立后,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小朋友》杂志为低幼儿童出版以图画为主的故事。当时的画家、作者,与以上海美术制片厂为代表的机构形成合力,创作出许多如《猪八戒吃西瓜》、《萝卜回来了》、《小马过河》等这样精彩的故事。改革开放后,大批欧美及日本动漫涌入中国儿童的视野。原创图画书作品渐渐淡出孩子的童年视野,发展渐渐萎缩。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大批优秀作者和策划者的合力创作,如今,诸如《小马过河》等如今的父母们曾在儿时熟悉和喜爱的老故事又回来了。蒲公英童书馆从2009年开始,历时5年,策划推出了包括詹同、陈永镇、张世明等15位老作者在内的“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并在BIBF期间重装推出“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精装纪念版)。正如儿童文学作家、该系列主编任溶溶所说,“为幼儿出版图画书,是好几代儿童读物出版工作者和儿童文学工作者的愿望,半个世纪前的经典图画书经过还原和出版,能让今天的孩子看到,我深感庆幸和安慰。”颜小鹂谈及出版历程时也说,让这些老作品重新发光,让今天的孩子看到,也是蒲公英童书馆的目标和使命。“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也曾有过这样优秀的图画书作品,我们不仅曾经与世界看齐,还将继续与世界平行。”

原创图画书需要新出发

回顾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整理是为了新的出发,中国原创图画书该如何启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了这些创作了经典图画书的画家,倾听他们对中国原创图画书的看法,画家们纷纷提及,时下的创作有不少问题和缺憾。

“当年是最顶级的画家给儿童画画,但现在呢?当年的稿费能顶几个月的工资,但现在呢?”画家胡永凯是“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中《雪狮子》的作者,这位画家有着浓重的儿童情结,因为对原作的诸多不满,比如不够贴近现在的孩子们的审美,他干脆重画了一遍。他回忆说,当年画图画书的,几乎是“最顶级的画家”,他们都带着使命感为孩子们画画;而且,当时的画家们强调民族性和独特风格,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如今,无论是画家还是稿费,都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他还提到,“虽然当年的图画书印刷没有现在的精美,开本也没有现在的大,但很多东西一拿到国际上就能获奖”,他认为,时下画家的创作观与当年相比有不少缺憾。冯念康也认为,有中国特色的永远有生命力,但我们目前恰恰缺少民族性的作品。

我们还缺少又能画画又能写的人才。画家、《中国寓言童话》、《九色鹿》的作者张世明谈到,最好的画家是自己写自己画,他以画三毛的画家张和平为例,画家作品画面生动、文字精当,非常吸引人。但就现实来看,画家詹咏说,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要沟通流畅,好的合作才能激发出好的想法。这也正是朱永新及众人呼吁的,“我们要呼唤中国优秀的图画书作家,把他们最好的作品奉献给孩子,并希望有更多的大书画家加入到这个团队,甚至出现专业为孩子们创作图画书的作家。”

从阅读流传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海外那样,有能卖60年乃至更久的图画书作品?在阅读推广人王林看来,优秀的图画书要延续若干代才能形成共同阅读,比如家长读什么书长大,自然会买这样的书给孩子读,于是正如日本出版人松居直在他的誓愿中做到的那样——出版人要做三代人同时阅读的图画书。画家们都认为,时间并不会让经典作品增加隔膜。

让中国孩子读中国的传统作品,从这一理想出发,中国的出版人和画家们一直在努力,这样的出版工作也将继续下去,例如“中国童诗画丛”、“中国儿童散文诗画丛”、“童话中国”、“林海音奶奶讲寓言”、“任溶溶童诗绘本”、《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熊亮》等作品被陆续推出,孩子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