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华书局诗词大赛如何影响过亿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9/13 作者:夜雨


图为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活动策划及现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夜雨

以包岩为代表的中华书局人,用了一年的时间,将一个想法无中生有地做到了影响中国1.29亿人次,并让传统文化和新媒体、新技术进行了一次完美结合,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从零到1.29亿:以诗词活动发现民间的诗意

“去年此时这里还是零,一年后,我们有了1.29亿人次的关注。”中华书局大众分社社长、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总策划人包岩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回忆。

一年前,去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中华书局联合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共同发起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并陆续开展系列活动。散布于全国的传统诗词爱好者们的参与热情和投票,让这次大赛像风暴一样席卷中国。

来自大赛协办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统计数字让人啧啧惊叹,从大赛启动到今年1月,投稿平台只开放了4个月,随后开放的转发平台也只开放到今年3月底,但在这短短的半年里:参与活动的总客户数达到2160.02万人,短信覆盖的总客户数达4367.1万人,累计短信参与总量达1.29亿人次。这可是中国近十分之一的人口量!平均计算的话,相当于每天有近24万人在大赛期间参与这项原创古典诗词的传播活动,在中国的诗歌传播史上,这样的文化盛事可谓少有。

这个数字让许多人“惊呆”的同时,也出乎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的预料,他说:“这次大赛让我最吃惊的,是这个数字反映了中国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强劲需求和对传统诗词的爱好程度,而且从诗词创作水平来看,老百姓的创作水平和欣赏能力都不俗;这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能臆想出来的,也不是靠《全唐诗》的销量能进行判断的,这也让我们深深感到,国人对传统文化有着如此广泛的需求,我们要思考该如何更好地服务读者。”

也正如包岩所说,也许当下的生活让人变得浮躁且物化,但民间的诗兴,是暗流涌动、呼之欲出的。诗意的生活是这样为人们渴望却又如此难得,只要有人积极引发,有人来组织,这样顺势而为又集合了新媒体手段的活动,就会如星星之火一般,唤醒民间的诗意,激发大众参与诗词写作的热情。

这次大赛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批示:“此次活动创意很好,有利于推动传统诗词的发展。要组织好。期待好作品涌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两次批示,还提出了具体的评审建议、宣传建议,并赞成把这项活动常态化,长期办下去。

为什么能做成:格局和意志力不可缺少

中华书局一直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鼓励创新,主张放手管理,只要“你”有创意、有干劲,社里都给予支持。在书局副总编顾青看来,书局人的生活和工作常常是一体的,因为个人兴趣和工作通常会高度吻合、密切结合。“诗词中国”大赛这件事,其实也是从包岩对传统诗词的爱好中,激发和激荡出来的。不仅如此,他们还由个人爱好入手,挖掘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与传统出版人的身份相比,包岩更像跨界媒体人,她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交际广泛,是个有智慧的有心人。她认识很多朋友,对投行和商业模式也颇有想法。

包岩喜欢古典诗词,去年初春的一天,她和朋友们相约春游作诗。念诗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开始掏手机,原来,大家把诗都写在了手机上。一个友人感叹了一句,手机用来传播古典诗词最好了,记录和转发也都非常方便。又一个朋友接话,三年前他们就和中移动老总谈过,手机最合适传播古诗词,但最后没下文。众人只是随意说说,但包岩心里一动,“你们不把这事当真,那我当真”。

但怎么用手机传播中国传统诗词?如何让运营商参与进来?包岩用一个星期做了一个十几页的策划案。就是这个策划案,不仅说服了现任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时任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决定举全社之力落实这一项目;更打动了这几家合作单位。包岩说她从一开始就没想把活动办成一次孤芳自赏的文人雅集,而是要办成一场接地气的、能招呼老百姓来玩的文化狂欢。因此,在方案中,她确定了以手机短信为主要参与平台;确定了要用全媒体多介质的方式来传播传统诗词;确定了联合中国顶尖权威媒体和相关组织进行合作,并提议由六家单位共同做活动。

历时近一年的活动,中华书局人花了不少心思,组织了十余个活动为大赛造势。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孙家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等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颁奖典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又如构建并开放“诗词中国”官方网站、发布官方微博;在《光明日报》开设“诗词中国”专栏;出版两期《文史知识》“诗词中国”特刊;开发手机下载使用的“诗词中国”格律检测软件,目前已被下载7万余次;出版“诗词中国”普及读物,上市3个月总销量4万册;发行电子书,手机阅读基地提供下载和销售服务;举办了“我心光明·天下岳阳楼”吟唱晚会、“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担当”学术研讨会、“诗词中国”青少年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诗词中国”青少年吟诵大赛、“诗词中国”创意动漫大赛。邀请全国30家出版社共同参与“大家推荐诗词书活动”,并在京东商城开设“诗词中国”图书主题页面。

作为总策划人,包岩负责推进和组织各方落实方案。虽然得到全局和合作方的支持,但总当家人可不好干。“这事儿有差点掉链子的时候。”包岩回顾说,“其实最后能成,我认为有两点。第一,格局要足够大,这样才能吸引到顶尖人才一起做事。正因为是怀着理想和文化使命感去做这件事,我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按照最初的目标坚持把事做下来。第二,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每走一步都要考验组织协调能力和耐力,所以组织者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但最后看下来,考验的还是你的感召力,即如何让强者支持作为弱者的你,让他帮你达成目标。”

大赛收获:以比赛打通产业链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从开启民智到守正出新,中华书局在从古籍整理专业社向大众出版的转型中,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在近些年出版市场的国学热和民国热中,都能看到中华书局积极推动和策划的身影。正如徐俊所说,“中华书局人始终在为读者服务,培育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反之,中华书局也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受益者。看起来诗词大赛离出版远了,但仍然面向终端读者传播传统文化。”而在采访中,包岩也有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你的视野,决定你能达到的高度。这次策划也对她的思维进行了一次革新。比如,她认为,传统出版人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根据自己具备的出版内容做很多事。像“诗词”加“新媒体”有了很好的态势,若这个式子以A+X为例,A是不是可以换很多种?A可以是诗词,可以是“四书五经”,可以是微小说,可以是美术作品……在她看来,每个传统出版人都要寻找出路,挑战思维的极限,永远不要自我设限,什么都可以边学边用,否则若是等待被动适应时代,一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无论是掌声还是欢呼声,并没有让中华书局人止步,围绕“诗词中国”这个主题,他们还将围绕“做活动、做项目、做品牌、做产业”这四步继续深度挖掘。徐俊在介绍未来设想时说,“诗词中国”团队要把这次大赛继续办成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影响力的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办成品牌,并和今年启动的伯鸿书香奖一起,成为中华书局的两大品牌活动;在“诗词中国”主题下开拓图书、期刊出版、软件开发、办吟唱会等独立项目;组建“诗词中国”文化基金,申请创建中国第一家诗词博物馆。下一步,“诗词中国”工作团队还有创建“诗词中国”文化产业园、组建国学培训基地、以及创建“诗词中国”主题酒店等构想。至于明年第二届大赛的短信目标,团队充满信心,“目标是突破2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