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业如何觅得信息消费商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10/8 作者:张攀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攀

国务院8月中旬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一时间引发各方热议。经过近20年的信息技术基础建设,伴随着新时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消费已逐渐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消费究竟有多大发展空间?《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使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前景可观,出版业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出版业的双重角色

“信息消费对出版业来说,将不断催生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最终引发产业变革,导致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忠义思忖良久后认为,国家如今开始大力提倡信息消费,则必然会加快洗牌进程。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也强调“出版业要抓住信息消费的紧迫性”,在他看来,信息消费已是大势所趋,出版业不可再临渊羡鱼,“不会做不要紧,但要毫不犹豫地去尝试、去推进”。

然而,放在出版业语境下的信息消费,究竟有何内涵?云汉网络传媒总经理彭正伟将其描述为互联网和传统产业逐渐融合的过程,即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信息消费俨然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并随时随地打破多个领域传统的消费模式,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将极大地影响出版业发展,同时出版业本身也不得不加大信息化改革,重构生产关系。

上述融合过程中,出版业既是信息消费品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旭提出,做好信息消费品的提供者,正是出版业介入信息消费的发力点,出版业将自身的内容资源与信息技术对接,形成各种新媒体产品,如网络阅读、电子图书、有声读物、影视产品、电子课件、智能视频、动漫游戏等,将一种优质内容以多媒体呈现,用于多渠道传播。

王忠义则强调双重角色中的消费者角色,认为不仅消费来源于社会、行业外的信息,行业内的信息也同样重要。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王忠义举例说,出版业的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等都能发展成信息消费品,为行业内企业所用。按照信息标准化、专业化分工的原则,他表示需要有专注为出版业研发信息消费品、提供信息消费服务的企业,打造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为行业提供标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消费服务。

这些独立或合作开发各种综合性、公共性、个性化、专题性、系统性的信息化平台,是多数受访者眼中的信息消费的未来。彭正伟对此颇有感触,认为以眼下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的汹汹来势,出版业亟需联合实现行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统一行业标准,打破行业信息壁垒,才能更有竞争力,这也是云汉网络传媒全力打造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的目的,“我们希望能够将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行业核心业务有机融合,并与全行业共同携手打造一个行业信息化传播与服务的大平台”。

李旭则将信息消费推进中不断建立的平台比作现实世界中的各类批发市场,取其信息消费集散之地、中介桥梁、交流枢纽的内涵。诚然,出版业天然地处在信息社会的中心地带,同时包含信息生产大户和信息消费大户的特征。“未来的出版业是信息集成业,同时是集聚地、集散地,不仅信息使者的角色早已是题中之义,且信息消费大户的特征也会愈发突出。”

政策能否解围出版业信息消费瓶颈

不可否认,国家此时出台信息消费政策,将是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与强心剂。借助国家应时而生、顺势而为的政策支持,王忠义希望出版业能走出目前各企业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资金浪费、总体水平低下且信息不标准、信息流通隔断的信息消费困境。

在前不久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主办的2013年全国出版物供应链论坛上,信息消费也成为热点议题。中国信息化联盟常务理事长邓寿鹏从5个方面归纳了已出台文件对出版业的好处:健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广电企业、信息内容供应商的合作和公平竞争机制;消除阻碍信息消费的行业性、地区性、经营型壁垒;鼓励创新型、成长型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信息消费的优惠政策。

对于单个书企而言,每家都有各自亟需借助政策来解决至少是缓解的问题。云汉网络传媒在建设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的过程中,认识到目前行业信息壁垒严重,信息化建设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核心业务融合程度有限,信息传播不全且极不对称,且缺乏统一标准和全行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有效协同的大平台,“国家对信息消费的重视,使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它的发展潜力,且更有信心去提升提供信息产品、服务以及平台的生产力”。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则迫切希望借助政策,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让这位负责人备感无奈的是电商们频繁开展的低价甚或零元售书的行为,“对于一个新兴的市场,抢滩圈地是正常的竞争行为,但竞争不等于无序”。他强调电子商务等新的信息消费产业需要政策的导向引领,有秩序、有标准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

对于已经扎根数字出版多年的中文在线来说,此次政策也是难得的机遇。童之磊期望国家政策能推动基础电信领域的公平竞争,他和同行们在探索数字出版的过程中,最明显的感受是中国是世界上宽带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消费者要为此付出较多的金钱,自然阻碍了更多消费者进入。“只有大幅度降低宽带成本,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涌入到这个领域,这是整个产业产出更大效益的重要前提。”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看到,与电商、软件等行业的企业相比,针对出版业的信息消费优惠政策并不足够,对此,多位受访者均呼吁出版业要积极主动去争取更多在信息消费上的优惠政策。

出版业如何切入信息消费

李旭认为,各种信息行业之间的屏障被打破,网聊、微话、手机阅读、视听、游戏等行业界限日趋模糊,相关企业主动嵌入或被嵌进信息网络的某个端点,获益的同时也将为整个信息社会作出一定贡献。

在此语境下,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书业近年来一直在热议的信息化建设。浙江新华对此已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并积极寻求自身在信息消费上的更多可能。该集团目前已建成拥有240万条字段丰富、信息完整的标准书目库,并以每年20万条的速度递增。以此为基础,其不仅支持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而且为多家电商、发行集团、馆配客户提供有偿服务。下一步,王忠义透露他们计划将更多自有的市场信息资源、产品信息资源、技术研发资源整合成完整的信息产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擦出新的信息消费的“火花”。

上海新华传媒则在电子商务上有所突破。自2012年开始,该公司旗下新华e店开展B2B数字图书销售业务,即先向出版社采购数字图书,进行自加工,然后再提供给公共图书馆、社区、学校和企业。同时,上海新华传媒电子商务公司已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逐步建立了一个以多渠道、多媒体平台营销为主,窗口销售、门市代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售卡业务在今年上半年销售已突破亿元。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迅速介入信息消费的最佳途径。安徽出版集团10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各家出版社加快自身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同时开发了“时光留影”、“时代E博”、“徽风皖韵有声网”等信息平台。集团旗下出版机构受益良多,譬如安徽人民出版社就在有声读物开发上已渐具特色。中文在线的数字出版业务近年来蒸蒸日上。对于未来,童之磊表示他最看好与教育相关的数字出版,认为其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教育革命,在未来必然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今年他们也将在移动互联网布局上有大的动作。

不得不承认,就出版业整个信息消费的现状而言,除去少数领军企业,大部分尚处于为应对、迎接信息消费大潮做准备的阶段。一位受访者称,虽刚刚起步,却也有滋有味、有声有“涩”——这是一件充满希望和乐趣的事情,所谓艰涩,是指诸多设想尚需更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从而为它们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