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业界热期“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11/19 作者:金霞 蓝有林 马雪芬 田丽丽 张攀 任志茜 王晓妍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题报道组 金霞 蓝有林 马雪芬 田丽丽 张攀 任志茜 王晓妍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其中第十一条“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从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今年适逢文化体制改革10年,三中全会《决定》是在延续过去10年文化体制改革思路基础上的深化,触及到了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并将对未来出版改革产生长远的深刻影响,因而备受业界高度关切。本报特采访业界部分代表人士,就下一步改革畅所欲言。本报还将持续关注,积极反映业界所思所为。

在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一时间就展开了对实力出版发行集团出版社、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文化投资基金、文化产业咨询机构、新媒体公司、证券业等的负责人、专家学者、观察分析人士等的采访,从不同侧面,解析《决定》传递出的政策信号和产业机会。除紧紧围绕“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这一议题各抒己见外,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城镇化”、“知识产权保护”、“简政放权”、“投资准入”、“特殊管理股”等关键词、新提法、新思路,也成为大家热议的高频词。透过采访,业界对“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期待呼之欲出。(相关报道详见本期2~3版。)

明确改革方向,提振行业信心

《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对此,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朋义深有感触地说:“《决定》是对2003年启动文化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提出的改革思路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再次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文化领域的改革比经济领域晚了二十年,有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而且确实有一部分人,对十八大之后文化体制改革是否还像过去那样进一步深化推动存疑。所以,我认为全会《决定》中关于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方向,意义就在于对十八大精神的固化。”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也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为我们多出好书、推进出版产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决定》中关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这段表述尤受舆论关注,其中市场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这一提法上质的变化,毫无悬念地入选各大媒体总结的“N个亮点”之一,出版传媒业对此的敏感与兴奋也不例外。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陈海燕表示,“我认为三中全会对文化传媒业的利好,最大的还不是表现出来的对文化的重视,不是出台扶持文化的政策,而是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即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我甚至认为文化产业能够从中得到的好处,比许多其他产业还要多,因为它是朝阳产业,加快生产要素流动,文化传媒产业可能是最大的获益者。”

厘清改革路径,激发主体活力

《决定》中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论述,1300余字,从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四个方面,阐释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所涉及到的上下关系、内外关系,进一步厘清了改革的路径。

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表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体制和机制两个层面:所谓体制层面,主要是进一步明晰产权,让市场主体获得更大的安全感;要去不当的行政干预、去等级化,激发出改革发展的活力。所谓机制层面,就是要通过股权激励等一系列举措,使市场主体真正做企业、做生意、做市场,不走老路。

“改革有了顶层设计”,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忠义谈到,组织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也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本身有了体制保障,改革本身有了制度保障,有利于防止改革方案落入困境,有利于推动改革执行。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莫林虎认为,从《决定》中释放出的信号来看,最关键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传媒产业无论是人才、企业竞争能力还是市场容量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现在因为改革没到位,一方面是观念问题,另一方面是部门利益、区域利益上的自我保护问题,所以如果改革能够进一步推进,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谈到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昱表示,文化传媒产业全面走向市场的进程未来会加速,如果能更多地放开束缚,既可以减少寻租和腐败,也可以增加活力。比如“买卖书号”的问题存在,产业就难有创新动力,也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因此,需要给市场更公平的环境,给不同主体创新的空间,达到多赢的局面。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的观点正是如此,他表示,在文化建设领域,政府和国有企业肩负着太多的责任,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可以向国有企业看齐,或者说做到不逊色。但民营企业参与文化建设如果受限制,也就很难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发展企业,这是给予我们最大的最好的红利。希望民营企业能在参与国有文化体制的改革中占更大比例,获得相应的出版服务资质,在政府采购和招标等政府行为中获得平等准入。

直面改革瓶颈,或融政策坚冰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关键期,把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怎么啃掉那些“硬骨头”?从《决定》中的一些新提法或可见改革攻坚突破口的端倪,如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首次提出“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首次提出“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等等,不仅是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也是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方式的重要变化。

“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能不能投射到文化体制改革领域,推动文化自身改革,改变文化产业的现有局面,是文化企业十分期待的。”比如文化行业的特许经营能有多大空间,特许经营的门槛到底有多高,从过去的政策来看,文化行业的特许经营整个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希望这次能有所突破。一位不愿具名的国有文化投资基金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指出,出版传媒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和智力投资的界定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出版项目的股份制,目前审计要求不让国有企业员工入股,但从分配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角度来说,是否应该放开类似的限制,以便更好地吸引人才进入行业,鼓励创意创新,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宏源证券文化传媒行业高级分析师张泽京也提到,诸如多年未能有效推动的三网融合、按省分割的出版传媒业重组等问题,在市场的“手”之外也需要政府的“手”加以推动。此外,行业风险就在于产品是创意类的、单个产品的收益有不确定性,而对于这一行业,人才则是最核心的资产,对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是难点,如有些传统媒体因市场竞争力和薪资待遇等原因,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激励机制和产业升级转型。

又如推进多时仍难“捅破窗户纸”的三网融合战略,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希望藉由电信价格改革带动电信业重组,进而使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实质性推进。对于三网融合是否会引发现有市场格局演变,曾剑秋表示,广电吃不掉电信,电信也吃不掉广电,不管是对广电运营商还是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都不会改变现有格局。“三网融合只会加强两大行业的良性竞争,促进市场良性循环。两大部门应该以合作为先,发挥不同网络的优势,而不是以‘抢地盘’的竞争思维占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