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现状堪忧 自救需内生外造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11/19 作者:郭虹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郭虹/整理

2013年,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在行业内深入开展了调研工作。调研紧密联系出版物发行业实际,密切关注目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内容包括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发行网点向社区、学校、商超等基层延伸的成功经验等。

五地均告收缩

四川

调查显示,从2009年以来,四川民营发行企业日趋萎缩、处境艰难。其现状在全国颇具代表性。

数量不断减少。2013年年审显示,四川全省注销批发企业17家、零售企业27家,另有253家民营企业暂缓登记。减少总量并不多,但新进企业大都规模有限,而退出企业多实力较强且拥有较高知名度。2011年8月,在成都乃至四川省都较有影响的印象大书房关门。2012年1月,时间简史大书坊和弘文书局也相继出局。

发行码洋不断下降。2013年年审显示,2012年四川全省民营发行企业销售码洋比2011年下降4.9亿。众多民营教辅经销商反映,教辅新政推行以来,销售品种与码洋大都下降了30%~50%,个别下降超过70%。四川金九洲文化有限公司鼎盛时期年发行码洋达1.5亿,2012年下降到400多万;以经营期刊为主的尚和文化公司2012年销售码洋下降了30%~40%。四川两大图书批发市场反映,图书销售旺季由一个月缩短至一个星期。

经营规模不断缩小。2011年前,位于成都市梨花街的四川书市占地6000多平方米,入场商家135家;2012年2月搬至北大街,入场商家减至98家;2013年入场商家降至87家,经营面积不足5000平方米。四川西南书局原在四川书市租用卖场面积近500平方米,2012年缩减至80平方米。近几年,四川大一点的书店70%的场地售书,30%的场地卖文具等百货;小一点的书店恰好相反,70%的店面销售文具等百货,30%的店面卖书。

不断裁员。近年来,很多民营发行企业为了应对发行下滑、利润下降、运营成本增加的局面,纷纷削减员工。如从事批发和零售的成都新华图书发行所,2005年前有120多名员工,目前剩下70多人;四川金九洲文化有限公司2011年前有员工50多人,现在只保留了1名总经理和2名财务人员。

赢利能力不断下滑。问卷调查显示,137家批发和零售企业赢利的只有60家,仅占总数的43.7%;亏损的43家,占比为31.3%,其余书店未填此项。年赢利最多的20万元,最少的仅5000元。年亏损最多的80万元,最少的2万元。有企业反映,由于教辅限价,现在发行2000万码洋的教辅不如过去发500万~600万码洋,发行教辅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

信心指数不断降低。相当一部分民营书业业主认为,由于网络冲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实体书店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纸质图书的市场份额逐步被压缩,国家政策对民营企业扶持短期内难以奏效,民营书业将不得不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贵州

除个别民营书店生存较好外,其余大部分皆可谓惨淡经营,大型卖场逐渐消失,民营书店总量也日趋减少。

经营状况不佳。目前,贵州省共有128家从事批发业务的书店,分布在贵阳、遵义、安顺三市,但除了贵州行知连锁图书有限公司、贵阳黔中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州万象思维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等几家教辅专营店以及贵阳市尚和图书报刊有限公司、贵阳鑫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等几家期刊专营店销售情况较好外,大多都是惨淡经营。

书刊大型卖场逐渐消失。贵州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贵州西南风图书连锁有限公司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图书超市。西西弗鼎盛时期下属店(部)达10个之多,总营业面积6000多平方米。但自2010年以来销售全面下滑,2012年销售下滑比例超过20%。西南风2008年至2009年共有7家购书中心,面积达1万平方米,年图书零售额2600余万元。但到2011年底,公司相继关停了紫林庵购书中心、铜仁购书中心、毕节购书中心、贵阳延东少儿艺术书店,经营面积已不足2000平方米,年销售额仅800余万元。

零售书店大幅削减。贵州省共有民营零售书店近1200家,平均每县不足14家,且大多分布在市(州)府所在地和县城,一般乡镇很少。即便是城里的零售书店,也主要分布在学校周边,而人员密集的中心城区由于门面费用较高,基本没有民营书店。从销售品种来看,大多以经营教辅为主,形式单一。目前,各县的民营零售书店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锐减。

辽宁

近几年来,辽宁省出版物发行行业的整体规模、销售业绩等也呈逐年下滑趋势,特别是民营发行企业的网点数量、从业人数逐年递减,销量下降,面临着生存危机。

从2009年开始,平均每年都有2%~3%的书店停业、关闭或转行,5年间全省民营发行单位及网点减少了920余家,总体减幅达14.3%;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发行企业和实体书店在勉强维持甚至赔本经营。例如,同时获得全国出版物连锁经营和出版物总发行资质的民营发行企业辽宁翰文书城有限公司,鼎盛时期曾在省内外20多个城市开设连锁门店,但目前仅有位于沈阳皇寺广场的1家门店坚持营业;在2010年之前年利润曾以百万余元递增的老牌民营图书批发企业沈阳儒风书业有限公司,也因未从图书发行业务中获得预期收益而选择了休业转行;至于曾经一度辉煌并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沈阳东宇书店和大连普利翰峰文化广场等,也都先后关门。

此外,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拥有130余个经营档口(铺面)和127家书刊批发业户的出版物交易市场——中国沈阳书刊批发市场,目前能够维持正常经营的业户数量仅有90余家,有的业户甚至一天也卖不出去1本书,欲将店面转让却无人愿意接手。另据从辽宁省邮政公司了解,目前全省共有邮政书报刊亭501个,而10年前的这一数字是1500多个,减少了三分之二;其中位于县城的报刊亭仅有68个,所占比例仅为13.6%;而作为辽西重镇的锦州市1家报刊亭也没有了。

江苏

近两年大火的南京先锋书店属不可复制的案例,更多的南京民营书店已成为当地人的回忆,这也是该省民营书店的一个缩影。

在南京,全国著名学府南京大学附近曾经环绕着众多的民营书店,如,先锋书店、万象书坊、唯楚书店、品雨斋书店、复兴书店、洞庭书店、潇湘书院、学人旧书店等。几年前这里曾经热闹非凡,来这里读书、选书、淘书的老师和学生,文人和学者络绎不绝。先锋书店和万象书坊的独特品位,唯楚、品雨斋、复兴、学人等旧书店因其经营的文史哲类图书数量多、品质高还吸引了许多外地的淘书者。有读者说他在走访了十几个城市的旧书店之后,觉得只有南大周边旧书店的书品质最高,在全国旧书店圈中实属翘楚。可眼下这样的境况早已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先锋书店几年前就搬走了,万象书坊也搬了几次家,这两家书店虽然离南大不算远,可毕竟不是原址。不知什么时候,潇湘书院、洞庭书店消失了,复兴书店也要和学人旧书店合并了。就连一度经营状况良好,开在北京东路市政府和南京外国语学校附近的南京春秋书店去年也悄然关闭。

广东

以广州为代表,往日书店多过米铺的景象已不可重现。

2003年广州经营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书店有20家,其中非新华系统书店10家,分布在广州各区。但是到了2013年,仅存6家新华书店门店、2家民营书店。而在2003年,小书店遍布广州大街小巷,单是广州日报连锁书店,在广州市区就有20多家分店,被誉为书店多过米铺的图书市场繁荣时期。如今此景已风光不再。目前,除了学而优书店、唐宁书店、方所书店等几家略有规模的独立书店,小书店也比较少见。近10年来,广东的书店究竟关闭了多少虽未有准确数字,但有关方面在广东省图书批发市场和广州市图书批发市场选择了10家经营超过10年的图书批发商,通过反向调查的方式,发现终端客户数量不断下降。体量最大的学而优书店批发业务的客户减少90%以上,其他9家批发商客户平均减少70%以上。

同样可以反映实体书店减少的是,深圳图书批发市场最多时曾有30多家批发商,2013年只剩下4家;东莞虎门图书批发市场早期有十几家档主,如今市场已关闭。

自救9招

尽管民营实体书店已难现往日繁荣,大量书店退出市场,但仍有一部分书店正面新技术的挑战,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实现了持续经营。除了政府的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突破、创新、转型是他们自救和发展的主要课题。

从单一零售走向其他图书销售形式。深圳最早成立的民营书店瞭望书店从2004年开始退出零售市场,专业从事馆配业务,目前业务已覆盖广东、湖南、广西等省区,成为广东最大的馆配商之一。

以书店为平台,开展相关文化产品销售。东莞永正图书公司开展图书策划出版和图书数字化等相关经营,成为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内容提供商。先锋书店找到了能够给书店造血的产品——文化创意产品。

创新经营模式。广州方所书店以一个时装品牌为依托,融合服饰、艺术、文化、书香、咖啡为一体,营造了全新的书店氛围。万象书坊引进咖啡文化,一间100多平米的门面被隔成三层,最上面一层陈列着店主精心挑选的图书;中间一层经营自己研磨、烤制的咖啡和松饼、点心;底下那层是一个小小的文化沙龙,用来举办各种讲座和读书活动。佛山凌宇书店通过举办书展,将图书销售延伸到社区、企业。佛山东方书城与市图书馆合作,通过读者在卖场选书,图书馆买单的形式,让读者及时看到新书,同时扩大了书店销售,馆店实现共赢。

与地产合作。佛山东方书城的背景是房地产开发商,10年来通过在自己的物业或者与其他地产商合作,经营面积已超过1.4万平方米;珠海文华书城通过和地产商合作,已拥有10家门店,又与万达集团合作,将书店开到武汉、湖南等地。

争取政府扶持。深圳友谊书城,政府以较低租金提供场地,甚至在图书馆免费提供场地开店,保证了书店的持续经营;东莞清溪镇新世纪书店开业十年来,成为镇里的文化中心,镇政府始终给予免租政策。

细分读者,准确定位。先锋书店将自己定位为学术书店,南京大学的第二图书馆。江苏都市文化书店建立自主品牌,经营艺术图书、美术用品、音像制品等。

服务创新。北京的万圣书园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从书籍的筛选能力到摆放的巧思,使得即使偏门的图书都能够找到。品雨斋书店等则提供个性化配书、打造个性化书房的服务。

实体书店触网。目前,万象书坊、唯楚书店、品雨斋书店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网店或在天猫、孔夫子旧书网等第三方平台开起了网店。安徽马鞍山的萤火虫书店还建立了读者的QQ群,有不少书店积极利用微博、微信营销。

以会员制搭建互动平台。先锋书店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了许多热心的会员、忠实的读者。大众书局的会员卡可享受特色服务,如签售活动的会员通道、会员日会员价、免费喝咖啡和饮茶等。

两个借鉴

新华书店给民营书店的启示

近年来,江苏姜堰新华书店建立了转型升级的三块“实验田”,形成“三大体系”,收效颇佳。

一是加快服务方式转型升级,创新建立服务教育的“实验田”,形成全方位为教学教育服务的体系。早在1999年,该店牵头创办泰州地区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学校——姜堰励才实验学校。该店入股300万元,成为学校五大股东之一。这既扩大了该店的社会影响,又让书店拥有了一支忠实的读者群和教育类图书发行信息提供者。2005年,该店又在姜堰书城内专辟3000平方米活动场所,创办了教育少年宫,目前年培训收入200多万元。此外,该店还在城区14所中小学校中设立了校园新华书店(亭),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文化用品。二是加快营销方式转型升级,创新建立出版选题策划“实验田”,形成多门类与出版部门联手出版发行体系。该店长期致力与出版社合作完善出版选题策划工作机制,尤其是该省出版发行统一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之后,该机制高效运转,先后合作策划选题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销售码洋超两亿。三是加快书店业态转型升级,创新建立多业态文化消费综合体的“实验田”,形成以书为主、多业态互促共荣的产业体系。该店正在建设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姜堰凤凰文化广场大厦,年底将全面竣工并试营业。书店卖场达6000平方米,将引进母婴生活馆——爱亲·母婴生活馆、“糖汇”甜品精品店,并与中影公司合作建立数字影院,其他项目还包括会议中心、健身中心、自助餐厅、四星级宾馆、少年宫等。

天翼图书为企业客户定制图书

天翼图书的核心业务是公司会员制,即为会员企业中高层提供从图书资讯、度身筛选、购买到配送的一站式个性化的图书服务(中英文图书)。

一家公司要成为天翼图书的会员需购买1万~8万元不等的会员卡,其中90%是预付的购书款,10%是服务费。天翼图书向会员提供的服务包括:每月提供新书推荐单;每季度提供经过精心筛选编纂的经典书单;随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提供与公司运营中遇到的问题相应的图书推荐。

天翼图书与国内外1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以保证其随时可以整合最新的图书资讯。同时,通过其自营的20家主流商学院书店的销售和网站销售所反馈的信息,通过选择甄别,每月、每季度提供书单给会员企业。

营销上,天翼图书自成立起就设立了“客户经理+书店+网站”的服务模式。天翼的客户经理基本是硕士学历,之前有管理、咨询的工作经验,并拥有一定的企业人脉。同时,他们对某一类或几类图书也有深入而广泛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每个客户经理配备一个客户服务人员组成“卓越1+1”服务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天翼图书的每个客户经理月均拜访客户数在20个左右。他们是天翼图书的“盈利主力”,基本上每人年平均创造数十万元的营业额,同时保证天翼图书的企业会员以每月8~10家的速度增长。这样一个高水准的团队,自然会有较高的人力成本,但通过他们专业权威的增值服务,天翼图书得到的是图书销售行业内较高的毛利率,大概比传统卖书模式要高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