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论纲》开出生态安全“对症良方”
摘要:

○南志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发展悠久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是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华夏文化最重要的塑造者之一,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中国传统农业是以“辟土殖谷”为特征的耕地农业,强调谷物生产。不可否认,耕地农业在中国历史时期中的作用,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膳食结构的变化,这种耕地农业结构的缺陷和不合理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我国所面临的生态恶化问题、食物(粮食)安全问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三农”问题,从根本上看,都与我国当前耕地农业的传统息息相关。
正是看到传统耕地农业的诸多弊端和其危害性,我国草业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任继周院士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呼吁对传统的耕地农业进行变革,并通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了草地农业的重要性。《草业科学论纲》是任继周先生六十多年草业思想的浓缩,作者围绕草业科学的四个维度,以最简练的文字将草业科学最重要的方面、最重要的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论述。
该书博大精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系统性。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对草业科学各方面都做了概要的论述。“历史篇”对草地农业发展历史的进行了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该书并不拘泥于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或特定问题(如农业技术)的探讨,而是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全方面地、系统地考察草地农业的历史演变规律,让读者透过纷杂的历史细节直观地找到草地农业发展的脉络。“架构篇”系统描述了草地农业的框架结构,通过四个生产层把草业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清晰呈现出来。四个生产层所体现出的是一个抽象的理论系统,而现实中的草地是多种多样的,为更好地认识草地,分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类型篇”正是解决针对这一问题的,由作者提出的“草原综合顺利分类法”为认识草地提供了一把方便的钥匙。“心忧篇”则是作者对当前草业科学问题,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严峻后果的看法,可以说是草业科学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思想性。该书任继周先生草业思想的总结,思想性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该书很少涉及到草业科学研究的技术问题,正如任继周先生在“自序”中所提到的,“做什么”和“怎么做”不是该书的目的,事实上,这些问题已在任先生主编的《草业科学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等其他著作中详细论述。该书的目的是“叫人不去做什么”(《草业科学论纲》“自序”),更多的是草业思想的体现,正如作者在该书题记中提到的“只有能做什么的知识,没有不能做什么的知识,比没有知识更危险”。虽然作者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如何具体前行,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之源无疑已经非常清晰。
三是现实性。《草业科学论纲》是任继周先生对农业现实问题思考的总结。农业系统本质上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农业活动的综合产物,反过来,它也会对自然和社会产生显著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具备调节和适应能力,在不受人类过度干预的生态系统中,通常都能保持健康状态,当前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都是违背自然规律,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所造成的。该书主要的目的在教人不去做什么,也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指南。在纷繁的问题中,《草业科学论纲》专注于两个最紧迫的现实问题:生态环境和食物安全,正是针对这一现实症状的对症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