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和上海地区含中央出版社,就全国而言,缺少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数据)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数据专题组执笔/马莹
2013中国书业实力版图出版能力分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可以说是出版业继续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出版业“实力版图”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正更加健康的态势向前推进,改革重组力度空前,“出版能力”呈现新格局、新趋向。
写在前面
□本报2006年以来刊发对全国出版社、出版集团图书出版能力、竞争力进行的排行分析,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并被广泛援引,成为本报持续着力打造的“商报数据”品牌的一个子品牌。
□本文所进行“出版能力数据分析”系对2012年全国出版社出版能力进行的一个监测报告。文中所称出版能力指数,主要由图书品种、印数、印张、定价总金额等加权而得。
□数据取自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编的《2013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该汇编甫一发布,本报第一时间以最新数据对全国出版社及各地区出版业的图书出版能力进行分析及排行,希望为每一个出版主体,找到自身在中国出版实力版图上的能力坐标,成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定位自身、制定战略的“参照系”。
□通过与系统历年数据的可比性以及原始数据的科学性分析,发现因种种原因一些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本报与具体出版社进行了核实订正,共得到有效样本出版社566家,本文分析皆依此样本数据为基础。
□出版能力仅是考察出版机构综合实力、运营能力与发展能力的一个方面的重要指标,对一个出版单位的综合竞争力的评价还需要参考其他能力指标进行加权分析。
□限于版面篇幅以及数据重新核实修订等综合因素影响,本文对全国出版社出版能力总排行榜各分类排行榜未能全貌刊出,有需要了解和咨询者,可与本报联系。
全国出版能力排行
全国出版十强排行:教育社占五席
我们对进入监测系统的566家出版社,进行图书出版能力排行。从排名结果来看,教育类出版社实力最强。如排行前10名中有5家教育类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前50名出版社中,教育社达16家,入榜数量为各类出版社之首。排行前10名,还有3家大学社,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及2家科技类出版社,分别是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继续深化改革与发展,再上事业发展新台阶,出版新书2600余种,重印近7600种,累计销售图书超过1.1亿册,全社主业实现净发货码洋29.2亿,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可以说,高教社在出版规模、市场占有率、产品数字化、国际化以及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处于中国出版行业的领先地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出版行业的龙头和我国中小学教材和教育图书的建设基地,已形成全方位、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的出版格局,在出版行业品牌及资源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随着人教数字校园、人教e学、人教电子书包等数字产品的陆续推出,以及人教网、人教学习网等在线学习和服务网络的建立,人教社的发展更加顺畅加速。
教育科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后,一方面明确战略方向,断夯实主业,以优质的图书巩固“教科品牌”,另一方面也不断谋求改革创新,确立了从单一的图书出版向教育服务转型的发展思路,并通过重大项目的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数字出版的发展等使得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不断推动着企业的转型和增长。
江苏教育出版社和浙江教育出版社是排行榜前10名唯一的两家地方出版社。近年来,不少地方教育社主动顺应文化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新要求,大力推进出版结构调整,摆脱地方教育专业出版社市场竞争能力弱、过度依赖教材教辅出版的弊端。江苏教育社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使“苏教版”品牌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同时,该社大力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幼儿教育信息化综合平台和基础教育数字化题库。浙江教育社在2012~2013两年间,共出版图书5000多种,其中初版图书2000多种,在出版和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近两年又保持了超过10%的增幅,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内设机构进行较大调整,进一步完善项目制、探索和推行分社制改革,力求在坚持主业、延伸主业和做大做强主业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地方社专业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社科类出版能力排行:大学社为主力
此次监测的全国社科类出版社计有231家,占出版社总数的41.1%,是第一大类出版社。排名发现,大学社是社科类出版能力排行的主导力量,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均列排行榜的前列。
北师大出版社在社科社排行榜名列前茅,位列全国总排行榜第3名。该社转企组建出版集团后锐意改革,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营销体制、编辑体制、印制体制、运营体制、管理体制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制度建设取得明显实效,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出版活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销售码洋、经济规模和出版能力在全国出版社中名列前茅。2012年,该社的品种、印数、定价总金额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定价总金额增幅明显,达近30亿。
外研社在大学英语教材市场一直拥有50%以上的份额,在中小学英语教材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在外语类一般图书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25%。即使在这样的成绩面前,外研社不断谋求转型,在数字出版、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都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近年,外研社坚持走以双语为特征的教育服务产业为主、以国际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为辅的经营之路,从国际化、数字化、本地化、集团化、资本化五个方面自我提升,出版能力跻身全国前10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社科类出版能力排行榜前5名中唯一一家地方大学社。该社走出的一条“自我裂变、内涵发展”的新路,为缺乏强势资源支撑的地方大学社提供了一个发展样板。
进入社科类前10名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老字号出版机构实力不俗,在保持经典、学术、精品的出版理念下,两家出版机构走出北京,近年来不断在异地成立分支机构,如商务印书馆的南京分馆、成都分馆、杭州分馆,大百科社的江南分社等,让人们看到老牌出版社丰富出版实力的新发展路径。
科技类出版能力排行:科学社领衔
此次监测的全国科技类出版社计有129家,占出版社总数的22.82%,是第二大类出版社。近年,科技出版力量发展稳定,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全国知名的科技类出版社依旧保持着领先的竞争优势,排在科技类出版能力排行榜的前列。
科学出版社以0.5719的指数数值领衔科技出版军团。该社2012年出书7498种(含重印书),集聚大量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内容,专业出版(STM)是科学出版社的传统特色出版领域,教育出版(E)是该社“立足科技、面向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出版(H)是该社正在发展中的新增领域。近年,该社正在实现由出版商向科技内容集成机构和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乃至知识传播型企业的转变。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科学社之外唯一一家出版指数超过0.4的科技类出版社。据悉,该社2012年销售码洋突破10亿,回款实洋6.3亿,同比增长5%。其中,机械、电工电子、汽车类图书继续保持零售市场占有率第一;建筑类位居第2名;在计算机领域和经管领域,销售码洋排在国内图书市场前列;在少儿、教辅等领域中,出现了畅销产品;考试、外语领域也有了历史性的突破。2012年,该社馆配销售较去年有8%的增长,达到1.3亿码洋。
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这四家出版社的出版能力指数均超过0.3,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出版能力接近紧随其后,以上6家出版社可以说是中央级科技出版的领军企业。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科技排行榜前10名唯一的一家地方科技社。该社年出书量超过2500种,设三农、综合科技、科普、基础教育、信息研发等10个出版中心和凤凰医学分社。近年,苏科社挖掘新增长点,全额投资成立江苏达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南京凤凰新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控股)、凤凰汉竹图书(北京)有限公司(控股)、上海凤凰颐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等,出版规模不断跃上新台阶。
各类出版能力冠军榜
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有些出版社尽管出版能力排行指数并不在全国前列,却是其所属的出版类别的佼佼者,这些出版社在其所属的专业市场上占有绝对的竞争力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出版社在综合类出版社中实力突出,其在全国排行的名次相对其他类别的冠军社排名最前,列全国16位。以重庆出版社为基础,转制后的重庆出版集团经过内部扩张、自身裂变,勃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集团所属教育、社科、文艺、少儿、科技、美术六大出版中心和重点图书编辑室;成立了北京、上海、广东宏图华章文化传播公司,北京华章同人公司、天下图书公司等,出版的《碧奴》、《女心理师》等图书获得了国家级大奖,渝版书业品牌正在快速崛起。
在综合类别,青岛出版社、海南出版社、长春出版社、武汉出版社也具有较强的出版能力。尤其是青岛出版社以0.2985的出版指数列综合类第二,全国18名。2012年,青岛出版社出书品种接近2800种,定价总金额8.2亿。如何走出一条专业化、特色化的城市出版发展道路?青岛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孟鸣飞认为,只做几件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一思路引导下,青岛出版社在美食、健康、少儿、科技等重点板块图书进行长线布局、做深做精,开创城市出版新优势。
在少儿类别,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明天出版社同样以其强劲的出版能力,位列少儿类排行榜的领军阵营。湖南少儿社可以说近年一直行驶在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公路上。2012年是该社建设30周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胡坚表示,走品牌发展之路是专业少儿出版社的大势。2012年,湖南少儿社开始转换思路,将重点从获取资源逐渐转换到维护资源上。9月30日,湖南少儿社与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联姻,成立汤素兰工作室便是其注重本土作家资源、探索出版机制创新的举措。
在民族类别,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边教育出版社一直坚持朝文和汉文出版两条腿跑步,将产品由白山黑水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万千学子的课桌上。该社社长韩明雄提出“内涵式”发展的思路,陆续在北京、武汉、南京等地设立了6家公司,形成了以出版社为核心的一个教育出版集团公司框架。如今,延边教育社的汉文图书已经在全国28个省、区、市的图书市场全面开花,销售和租型码洋平均两年翻一番,2013年扎实地向6个亿迈进。此外,民族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虽然相对没有延边教育社的优势教育资源,在民族出版领域同样有较好的表现。
在文艺类别,译林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近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文艺出版优势,出版能力指数较为接近。其中,地处江苏的译林出版社多次在文艺社排行中拔得头筹,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该社2012年出版图书逾1500种,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队伍,一直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世界文学出版基地和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平台。
此外,美术类的湖南美术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古籍类的黄山书社、中华书局、凤凰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旅游类的中国旅游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等,均在各自类别具有领先的出版能力。
全国出版地区排行
京苏沪出版资源最丰
我们对各地区的图书出版能力依照LM指数进行了排名,基本勾勒出我国图书出版能力的地域分布(见表1)。
根据出版能力指数,我国图书出版可以划分为五大地域板块,即第一板块,北京;第二板块,江苏、上海;第三板块,吉林、山东、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第四板块,安徽、四川、陕西、河南、云南、河北、江西、辽宁、山西、新疆、重庆、福建、黑龙江、海南、天津、甘肃、内蒙古、贵州;其余为第五板块。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提供了全国图书出版能力的47.13%。
一个地区的图书出版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出版社的数量;第二,出版社平均的出版能力。就出版社的数量而言,北京第一,上海第二,广东第三。就出版社平均的出版能力而言,重庆、广西、江苏地区出版社的出版能力连续列前三甲(见表2)。
根据出版能力指数,我国图书出版可以划分为五大地域板块,即第一板块,北京;第二板块,江苏、上海;第三板块,吉林、山东、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第四板块,安徽、四川、陕西、河南、云南、河北、江西、辽宁、山西、新疆、重庆、福建、黑龙江、海南、天津、甘肃、内蒙古、贵州;其余为第五板块。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提供了全国图书出版能力的47.13%。
(下转第39版)
表1 1999~2012年全国书业销售统计
表2 2003~2012年中央书业销售统计
表3 2012年全国省域书业销售排行
(*北京和上海地区含中央出版社,就全国而言,缺少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数据)
(上接第38版)
一个地区的图书出版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出版社的数量;第二,出版社平均的出版能力。就出版社的数量而言,北京第一,上海第二,广东第三。就出版社平均的出版能力而言,重庆、广西、江苏地区出版社的出版能力连续列前三甲(见表2)。
区域出版群雄并起
寻求区域联合、打造区域经济,历来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产业成熟的必然表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鲜明地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出版业不但要做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更要做建设文化强国的“排头兵”,通过调整区域布局、深化区域合作,是做大做强出版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七大经济区域划分,我们对区域出版力量进行了出版能力排名(见表3)。
华北、华东和华中是我国出版能力汇集的三大区域。其中,华北地区的5个省市出版机构云集,占据全国出版力量的41.23%;华东地区的六省一市,云集上海、江苏等出版强省紧随其后,占据全国出版力量的23.88%;中部出版力量近年快速崛起,上市、重组动作频繁,是一支活跃的出版力量,位居第三。就指数来看,华北和华东领先优势明显,西南、东北、华南地区综合实力较为接近。
全国出版能力六大表现
品种持增步入新阶库存稳中微升
2012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14005种,其中新版图书241986种,重版、重印图书172019种,总印数79.25亿册(张),总印张666.99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56.78万吨,定价总金额1183.37682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2.04%,新版图书增长16.62%,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增长6.17%,总印数增长2.85%,总印张增长5.12%,定价总金额增长11.32%。
图书出版品种、总印数、总印张是反映图书出版规模的三要素,而出版品种又是其中第一要素。总印数、总印张、定价总金额均与出版品种密切关联,都随出版品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串串的数字下,较为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图书出版品种在2009年步入30万种后,已经悄悄踏上40万级台阶(见图1)。
近20年来,全国图书出版品种总数正在加速度上升,从1994年的10万种到2004年的20万种,历经10年;2004年的20万种到2009年的30万种,历经5年;2009年的30万种到2012年的40万种,仅历经3年。从增幅来看,近5年,全国图书品种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近两年的增幅均超过12%。
以图书品种增长拉动销售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令人欣慰的是,品种的持续增长并没有带来库存的同幅度上升,2012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年末库存56.00亿册(张、份、盒)、841.88亿元,与上年相比数量增长0.25%,金额增长4.70%。2011年,全国库存数量为55.86亿册(张、份、盒)、804.05亿元,同比数量增长5.39%,金额增长8.98%。从近5年来看,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的年末库存一直保持在50亿册(张、份、盒)以上,增长放缓,定价总金额从672.45亿元增长到841.88亿元(见图2)。
图书消费规模增长趋缓总印数逼近80亿元
从增长率来看,衡量全国图书出版规模的几个指标中,2012年,虽然总品种、总印数、总印张和定价总金额都保持着增长,但是相对于2011年的增长率变化则各有不同。除了总印张、总品种的增长率小幅增加或基本持平外,总印数、定价总金额这两个指标的增长率均有所下降,总印张的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大,2011年总印张同比增长了7.46%,而2012年的这一数值为2.85%(见图3)。
2008~2010年,我国图书总印数大约在70亿册(张)左右,可以说这一数据形成了当时图书消费的基本规模。2011年,在全国图书总品种12.53%增长率的拉动下,总印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由71.71亿册(张)上升到77.05亿册(张),2012年,在总品种依旧保持着12%的增长率的条件下,总印数的增长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表明由品种带动印数的增长已经愈发失去效应(见图4)。
可以说,80亿册(张)将是我国今后几年图书消费的基本规模。即使品种数量再有较大增长,但是随着单品种印数的持续下降——这一下降将随着品种的增长而加速——总印数依然会保持在70亿册(张)左右。出版社必须正视这一事实,积极采取应对之策。就中小出版社而言,企图依靠传统的方式,依靠品种的增长来实现产业发展,这一模式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以纸质图书形态的出版为局限的出版观念,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创建新模式,实现新发展。
品种印数再降新书价格持稳
2012年,全国平均品种印数(总印数/总品种)为1.91万册,平均印张定价(定价总金额/总印张)为1.77元;新出品种平均印数为1.02万册,新出品种印张定价为2.32元。2011年,全国平均品种印数(总印数/总品种)为2.09万册,平均印张定价(定价总金额/总印张)为1.68元;新出品种平均印数为0.98万册,新出品种印张定价为2.28元(见图5)。
当今,全民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教育需求、专业需求千差万别,加之数字化给传统阅读带来愈发强烈的冲击,出版业要顺应这些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有所作为,难度颇大。随着图书品种的增长,图书平均印数下降是有其一定合理性的,即由于全民需求的愈加细分,导致各细分需求的覆盖面缩小。因此,在出版和发行领域,多品种、少印量的现象折射出这一市场实情。由数据可见,2012年,全国平均品种印数较上年减少了1800册,新出品种平均印数较上年减少了400册。
图书价格是涉及面极为广阔、极为复杂的问题。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在图书成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的相互作用、影响下形成。我国在1956年即通过文化部颁布的《全国出版社一般书籍、课本正文定价标准表》、《全国出版社一般书籍、封面、插页定价表》,确立了正文分类别、按印张定价的基本模式。如今,印张定价制度虽然并不是大多数出版单位通行的定价方法,但是,通过全国平均印张定价这一指标的变化,仍可衡量图书平均综合价格的变化趋势。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大趋势下,2012年,我国平均印张定价上涨了0.09元,新出品种印张定价上涨了0.04元,两项指标只出现微升,特别是新出品种印张定价只上涨了4.1%,体现近两年新书市场价格的平稳。
二成出版社出版全国一半图书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0家(包括副牌社33家),共出版图书414005种,出版社平均品种规模为714种,比2011年(580家共出版图书369523种)的637种增长了12.09%。
全国有374家出版社的总品种数量实现增长,2家出版社维持不变,其余出版社的出版品种有所下降。有39家出版社的品种规模超过了2000种,比2011年多了8家。1000种以上品种规模的出版社为114家(含2000种以上品种规模的出版社),比2009年多了22家。这114家出版社占出版社总数的比重为19.66%,其品种规模总量占全国图书出版品种的57.26%,而出书规模在500种以下的318家出版社,数量超全国出版机构半数,品种资源占全国总品种的20.14%(见表4)。
可见,2012年,图书出版品种方面出现了五二/二五现象,即全国不到二成的出版社出版了超过一半的图书品种,而超过半数的出版社出版了20%的出版品种,品种资源向大社倾斜的趋势更加明显。
码洋结构呈橄榄形分布
2012年,定价总金额超过20亿元的出版社4家,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20亿元定价总金额的出版社有11家,分别为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5亿元以上的出版社共44家,占出版社数量的不足10%,但其生产图书的定价总金额超过全国总量的40%(见表5)。
印数净增长验证出版社实力
一些出版社虽然在出版规模上不及一些超级大社,但在品种稳定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印数和码洋的快速增长,显示了较强的出版能力。为了反映这一情况,以2011年出版社平均的品种增长12.04%为参照,本文将全国169家品种规模在(-12.04%,12.04%)这一区间浮动的出版社,比较其印数和码洋的增长幅度,得出以下排名(见表6)。
可以发现,品种基本稳定,总印数增长率较高的出版社大多为中小型出版社,如华文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等。这些品种保持稳定,印数增长率超过30%的出版社中,除了接力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其他都为品种规模在500种以下中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