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的为官韬略
摘要:

《大清相国》王跃文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1月版/45.00元
○山禾(书评人)
一个落寞的政坛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定前行。
王跃文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像,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他没有按历史照搬说写,而是如写人物传记一般,笔墨丰满,人物立体,细节栩栩如生,让读者如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风云和个人的跌宕。这个人物的环境、背景、性格、气质和命运,能给今人很多启发。
在《大清相国》一书中,王跃文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为政清廉的陈廷敬。作为康熙一朝五十年政坛能臣,陈廷敬为官的韬略是:等、稳、忍、狠、隐!这五个字不仅全面地反映了陈廷敬的性格,也是他为官一世造福四方的抱负心机。康乾盛世是我国清朝历史上的一大亮点,究其盛世原因,一有君主康熙的卓越领导才干,同时也得益于一批名臣如明珠、索额图、陈廷敬的辅佐。然而各路大臣大都不能善终:明珠罢相,索额图身处囹圄,高士奇被遣返回乡……唯有陈廷敬例外。康熙送给陈廷敬的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王跃文对陈廷敬的塑造可谓是殚精竭虑,尽善尽美。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陈廷敬早年得志但是才气过盛,招致同行妒忌怨恨,本来是状元,却被点为二甲头名。进入仕途后,鳌拜专权,各方仕子和怀恨在心者又打击他的友人傅山、亲家明朝遗老,让陈廷敬很是为难,处处受排挤。再后来则在公务上挑毛病来排挤他,使得康熙都有心对他下手。
陈廷敬胸怀天下,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等常人所不能等。这一等一忍,可以说是陈廷敬一生政途的转折点,正是避其锋芒,磨砺内心,为日后的反击、施展仕途抱负提供了机会。他督钱法,以聪明和机智抓住了罪魁祸首。同时他上疏皇帝改革币制铸造和流通,康熙很重视陈的建议,疏奏很快就被采纳,并付诸实行。陈廷敬确定了自己的政绩,得到了康熙的认可。
作为儒家济世的典范之一,陈廷敬一生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沉浸于华夏文化,工作之余不忘讲经说史,诗词唱和;康熙文治天下,曾邀请陈廷敬修订编纂《大清一统志》、《三朝圣训》、《康熙字典》等;陈廷敬重视发现和重用有识之士,经常向康熙皇帝推荐人才,比如有名的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人,都是经他力荐而受到朝廷重用的。
在《陈廷敬》的传世之作中,有两篇他的上疏,一篇关于铸钱,一篇关于地方事务治理,立论谨严,为民之心拳拳于文字间。在一个荣耀的光环之下,我们分明看见了一个落寞的政坛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定前行,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