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012—2013中国创意工业创新报告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1/3 作者:


First-session China Creative Industry Innovative Award Honor Roll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首届中国创新工业创新奖专题项目组 倪成 金霞/执笔

从2003年的仅为307亿元,到2013年8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统计》数据中的18071亿元,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短短的10年间,增长了60倍,占GDP的比值达到了3.48%。10年间,文化与科技、金融、地产等产业不断融合、促进,展现了文化独特的魅力。

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在新时期要以新思维、新理念、新状态,创建文化发展新平台、新抓手,为中国文化产业注入了新动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党中央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文化市场监管业已转变职能,从审批管理为主,向提供服务与后继监管的“宽进严管”式管理转型,进一步发挥了文化市场活力。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机遇。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体系的新要求,文化产业步入了全新发展时期。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认为,2013年中央、地方政府,从政策、产业投融资平台、资金上,都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积极,企业关注,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稳定,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在新闻出版、电影电视、动漫游戏、表演艺术、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力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着力点在文化,重点在创意。国内称为文化产业,国外则叫创意工业。无论是文化还是创意,都是引领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与法兰克福书展、法兰克福学院联合主办,近十家中国一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所、中心的专家作为评委或评议人的“首届中国创意工业创新奖”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创意工业的角度、国际的视野,将2012~2013年中国创意工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报告,并同期推出评选活动,推介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鉴于活动首次评选,推介涵盖的领域重点关注出版(含发行企业)、期刊、印刷、互联网、动漫、电影6大类别产业的相关机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将拓展到全产业链。这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意与创新的时代,在文化产业领域,没有创新、创意,就没有生命力——这也是三单位联合推出“首届中国创意工业创新奖”的根本目的所在。

2012~2013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表明,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更加依赖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进入“井喷时代”。当前,我国居民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我国居民平均文化消费仅占家庭消费的7%左右,相比美国或西欧地区文化消费占家庭30%的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政策利好不断、政府投入加大的背景下,文创产业发展一枝独秀,产值年均涨幅超过90%,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如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教授、重庆市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程宇宁所言,文化产品是精神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推动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创产业前景不可限量。

文化产业持续高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之一,新闻出版业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6635.3亿元,较2011年增加2066.7亿元,增长14.2%,取得了较快发展。

张京成认为,从国家的整体战略来看,未来文化创意产业是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激发的,文化部还发布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要求在2015年“十二五”期末时,文化产业增加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约达到GDP的5%,基本符合作为支柱产业的标准。“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尤其是各大城市,投资力度加大;企业的热情也很高,像万达集团这样的房地产企业也进入到文化产业中来,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下转第38版)

(上接第37版)

2012~2013 China Creative Industry Innovative Award Creativity Report Released

2.在资本强力助推下,通过文化品牌包装与宣传运作,文化创意项目的跨界开发与融合能力加强。其中文化旅游最具发展潜力,成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项目;演艺、影视、艺术品经营等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

2003年张艺谋和梅元帅打造了第一台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10年后的今天,据不完全统计,大江南北中山水实景演出共有43台,演出规模和创造价值已达百亿元,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旅游与演艺融合、创新的经典案例。文化旅游低碳、环保,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民生活环境与品质;另一方面也能挖掘推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现代转型,而用更具创意、创新的形式表现,也易让更多人接受。

2013年12月31日,全国电影票房总成绩尘埃落定: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215亿元,其中61部中外影片票房过亿元,远超2012年的21部。在61部过亿元影片中,国产片占到34部,进口片为27部,国产电影的优势越来越凸显。2014年《大闹天宫》、《一步之遥》、《太平轮》、《狼图腾》、《聂隐娘》等数十部豪华巨制将与观众见面,相信电影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在囧途之泰囧》是近年来最“靓”的电影,制作+宣传累计投入6000万元,收获12亿元票房。北京星泽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导演蔡心认为该片是电影模式“以小博大”的成功典范。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则觉得,近十余年间,电影市场重新培育和拥有了以青年观众为主体的消费人群,精准地寻找到了年轻观众与国际大片、国内原创影片之间共同的价值、审美和消费习惯,形成了符合市场规律的、具有年轻化和前瞻性的准确市场定位。“以《人在囧途之泰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原创电影,靠新颖的题材抓住了观众,取得了不俗表现,凸显了该领域在文创中的热点效应,也会促成更多年轻人在电影市场释放创意。”

3.科技引领下的文化创意业态不断创新,引领创意产业向现代化、高端化、全媒化迈进。网络技术、3D技术、移动技术、虚拟技术、网络金融等已全面进入文创领域,文化产业更新换代速率加快,不再仅仅是电视、广播、新闻出版这些行业,通过现代技术的支撑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在不断融合,文化产业逐步向全媒体方向发展。

2013年10月,上海解放报业集团和文新报业集团两大报业集团合并的消息备受瞩目,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大报业集团合并就像两块冰抱在一起取暖,同时传递着一个信号,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传统媒体普遍面临主营业务业绩下滑、广告主日渐流失的压力,转型势在必行。“传统媒体的转型,关键在于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型,传统报纸、期刊、图书等主营业务承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并购等方式拓展游戏、新媒体等相关业务。”

在陈少峰眼中,2013年移动互联网更为趋热,更多的资金准备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娱乐等板块。在此背景下,文化创意企业间的并购明显增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明显。

2012年是视频网站之间的并购潮。2012年3月优酷与土豆签订最终协议,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成立新公司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百度宣布收购美国私募公司普罗维登斯资本所持有的爱奇艺股份……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启手机游戏时代的新纪元,2013年开始呈现出手游公司的并购潮。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41.64亿元,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21.4%。2013年发生了多起上市公司手游并购,如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50.88%股权、凤凰传媒收购慕和网络64%股权、奥飞动漫收购方寸科技和爱乐游等,其中凤凰传媒收购慕和网络64%股权催生的“图书+游戏”模式,更是传统媒体并购新媒体融合的典型范例。

4.文化产业发展催生金融产业创新,成为金融业创新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既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创意产业要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需要获得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已初具规模,2012年投融资总计5000亿元。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环境下,根据公开信息的整理和测算,2016年文化产业投融资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2013年12月28日,贵州茅台酒厂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捐赠1.15亿元用于扶持民族原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扶贫。这只是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数百支相关基金中的一支,在以千亿计的资金总额面前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除基金外,创意产业上市企业数量猛增,出版传媒板块更是实现了多个“第一”。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8家出版传媒企业上市。随着国内IPO的重启,相信会有更多的出版传媒企业通过上市获取资金,进行项目创新经营。此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上千亿元的授信支持。

随着《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银行业在创意产业金融服务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尝试。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机构,北京银行率先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最优先支持项目,仅2012年前十个月,累计审批通过3000多项“创意贷”近500亿元。

来自中国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副总裁万晓芳认为,文化发展需要金融服务不断创新。尽管目前的传统金融供给可能跟文化产业的金融需求存在对接难点,但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加强实践探索,针对文化金融服务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通过创新文化金融服务产品,开展差异化竞争。如中国民生银行设立了总行级的文化产业金融专营机构——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以“专业、创新、高效”为服务宗旨,在充分认知文化产业行业特点的基础上,以专业化投行的经营理念,整合多方资源。

5.文化地产、文化园区、文化产品开发、建设不断拓进,以文兴业,集聚效应显现。在中国,将文化与地产融合最成功的案例,无疑是大连万达集团有限公司的万达广场项目。作为中国商业地产品牌之一,万达广场的商业地产模式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创新商业模式而领先。万达集团2012 年对国内以及海外文化类企业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北京成立了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并于2012年9月投资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AMC影院;2013年9月青岛投资500亿元建设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基地――青岛东方影都开工;同年还投资35亿元在武汉建设全球唯一的电影科技乐园,汇聚4D影院、5D影院、飞行影院、互动影院等全球最新电影科技娱乐项目等,持续在文化领域做强做大。

文化园区方面,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信息显示,在已统计的15家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777.2亿元,拥有资产总额793.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6.8元。其中9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624.7亿元,较2011年同口径增长40.2%,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32.3%;实现利润总额85.1亿元,同口径增长12.2%。营收与利润双双增长,产业积聚效应显现。

6.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文化走出去取得新突破。近年来,文化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加大,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正在开成,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后,在海外进行了一系列投资收购,开始有体系地进军国际创意领域,这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如此介绍道。

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在于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走出去。2013年10月份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的戏剧创投交易会上,中外各方以多种形式达成超过255项合作意向,其中中国文化走出去项目意向为115项,引进来项目意向为82项,国内机构间合作项目达成意向58项。105家国外机构参展,爱丁堡艺术节、墨尔本艺术节、维也纳艺术节、新加坡艺术节、奥普斯经纪公司、美国主要大学城演艺中心联盟、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中心等国外主流买家超过40家,占国外机构总数40%。

文化企业走出去也是不断学习、发展的过程,通过与欧美成熟文化企业的学习、交流与融合,实现了合作共赢。正如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陆青峰所言:“相比欧美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的、深圳的文化产业都还处于基础阶段。我们积极加强与国际文化公司的融合,通过互访、交流、合作,学习对方先进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成熟经验,并运用到自身文化产业发展中来,将中国文化产业资源与欧美先进的方式方法尝试融合,进一步缩短差距,合作发展,合作共赢。”

中国创意工业创新表现

广播、电视产业与出版产业初具成熟规模。这两个产业起步早,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目前较具成熟规模的产业。张京成在其主编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动漫、互联网、新闻出版等一批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意产业新业态增长迅猛。国产动漫游戏产业坚持原创,打造品牌,实现了持续繁荣;以移动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媒体发展持续快速推进并与传统媒体尝试融合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给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新闻出版业顶住压力,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并在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在首届中国创意工业创新奖评选中,很多获得金奖的项目,都是其行业佼佼者,其产品的创意度、创新性已居于行业前列。

1.体制变革推动市场主体创新,以创新经营促企业发展。发端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从根本上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2011~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市场主体真正市场化,从而实现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出版业体制改革已走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前面,体制创新下的出版文化创新使得出版业在未来中国创意工业中值得大书特书。

2011~2012年,新闻出版业加快推动完成转制的出版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出版传媒集团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重组,加快建设国家出版传媒主力舰队,以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为代表的中央三大集团格局初步形成;支持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凤凰传媒、长江传媒、浙报传媒、大地传媒等一批出版传媒企业成功上市,企业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展;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有序参与新闻出版活动。

有着300多年发展历史的荣宝斋,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经营为主业。近七八年内,老字号的荣宝斋也由一家传统坐店经营、年销售收入2000万~3000万元的书画店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2013年),集书画经营、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装裱修复、出版印刷、艺术品拍卖、典当、展览展示、美术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荣宝斋2006年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充分发挥荣宝斋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打造以资本为纽带的紧密型全国连锁经营网络是荣宝斋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之一。这种模式由原先的坐店销售,变为经纪人与坐店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由原来纯粹的艺术品展示,变为即兴创作、观众参与和现场购销相互融合,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发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让顾客充分感受到商品的艺术价值,刺激购买欲。如今,按照荣宝斋控股、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统一财务、统一标准、统一证书的方式,荣宝斋在国内7个城市相继设立了分店,并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艺术品拍卖公司,实现了拍卖业务的跨南北经营。

2010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出版原创为核心,以产业促进为目的、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国家级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成立。总局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出版资源配置、新媒体发展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北京市在城市规划、土地、资金、税收、人才等配套政策保障方面全力配合,园区依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对入园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成立书稿策划编辑中心、书稿审定中心、书稿拍卖交易中心、版权交易中心等,为民营出版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探索通道。

河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依托数十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网络优势、场地优势、资金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已涉及的经营领域包括学校、幼儿园、酒店、汽车贸易、粮食贸易等,发展势头良好。河北新华在多业态经营中,通过: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不搞一刀切。2.高起点、高标准。对任何一个多元化项目,从正式立项开始,就明确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即在一定时期内,要建设成为本县、本市、本省乃至全国的著名品牌,不搞小打小闹。3.重视投入与产出比。一个项目上马后,要根据其运营状况、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3方面的创新管理模式,使河北新华飞速发展。截至“十一五”末,河北新华多元化产业收入由“十一五”初的6000多万元,猛增到4个亿。其中定州新华中学、新乐中山中学、满城新华幼儿园、河北华飞汽车贸易公司、河北新华丰盛粮食贸易公司等多元化项目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社会影响力大,已成为当地行业的知名品牌。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轩客会·格调书店,是以人文精品为特色,集图书、休闲、文化创意和增值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文化服务平台,提供精选图书,文化创意产品、休闲饮品以及文化沙龙活动等服务,通过打造不同类型的圈子客群,形成以书为媒的文化交流空间。该项目经营理念为“将氛围做成产品,将服务做成产品,将环境做成产品。”其创新的图书零售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将传统书店转变为文化休闲场所,由产品销售渠道转型为综合文化服务平台提供商,由图书盈利为主转变为以增值业务盈利为主,通过各类圈子活动进行体验式营销等全新管理营销理念,成功打造了高端文化休闲书店品牌。首家格调书店位于西蜀客家古镇洛带。截至2013年12月,轩客会·格调书店已在四川地区拓展了12家。

民营资本作为创意产业的生力军,在创意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于1997年7月13日的山东京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书刊、电子出版物连锁零售及批发业务,是山东省最具规模的民营图书连锁机构,拥有连锁门店50余家,总营业面积60000余平方米。京广传媒从拓展行业空间、营销多样化到国际化内部管理,从采购到个性化服务,无不体现创新精神。通过卖场导购、首问负责制、缺书登记等方式对读者实施呼应式服务,为顾客提供方便。为提升门店导购素质,京广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能培训措施:导购员竞争培训上岗,通过业务考核和实践操练两大测试内容,提升为“导购顾问”一职;导购顾问解决了传统书店导购员业务不专的问题,是日后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势。

2.数字化、高科技不断加速创意业态创新。以数字化高新科技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新业态,正推动传统的、常态的文化产业向创意高端变革。除了Facebook、威客、博客、微博、微信等新样式外,还有大量的创意设计、动漫 、风游、互联网经济、现代会展业、现代广告业、电子(数字)商务、网络电视台以及移动新媒体产业、手机增值业务(手机电影、手机动漫、手机网游、手机音乐、手机报刊、手机阅读、手机休闲娱乐)等。在三大部类中,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等升级形态和不断创新的高新科技支撑的新业态,是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力阵容。利用互联网数字化高新技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培育新兴业态,是中国创意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途径。

2011年以来,中国出版企业纷纷“下水”,寻求在新的数字出版平台上如何更好地呈现自己拥有版权的内容产品,提出“全媒体运营”、“全版权运营”的出版、互联网平台企业日益增加。2012年,中国数字出版收入在全行业占比首次突破10%,实现营业收入1935.5亿元,较2011年增加557.6亿元,增长40.5%,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11.6%,较2011年提高2.1个百分点,表明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数字出版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电子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的营业收入增长52.6%,超过数字出版整体增长速度,表明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日益显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人教数字校园”项目,是将人教社丰富、权威的中小学教学内容资源与数字出版技术相结合,整合教学策略、集成各种媒体资源,针对教师教学和教务管理而推出的一整套“数字校园解决方案”。该项目具有3大创新特点:1. 业态创新。这一产品最大的特色,是将人教社丰富、权威的中小学教学内容资源与数字出版技术相结合。人教社依靠自身的雄厚实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中小学数字教育产品的开发,可谓开传统出版社大规模进行数字化出版的先河。2.推广模式创新。在“人教数字校园”的推广方式上,人教社继续依靠地方教育社和新华书店的力量,由他们进行这个产品进校园推广工作,双方进行利润分成。3.在产品定位上的创新。“人教数字校园”的定位介于学生使用的网络教材和教师使用的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之间的中间产品,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方便教师进行教务管理。 (下转第3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