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商报五场活动再掀冲击波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1/14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方菲

2014北京图书订货会是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8月1日更名改版为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后迎来的又一书业盛会。昌明向传媒产业、阅读产业、创意产业全面拓展的新商报,在三天会议期间,连续举办五场高规格、高人气专业活动,以其内容创新、人脉高涨、关注前沿在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再次掀起强劲品牌冲击波。

内容创新,形式变革,主题深远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此次订货会上开展的五场活动,分别是与订货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订货会高层论坛、与新华网合办的2013年影响力图书颁奖礼、与全国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出版传媒业营销创新论坛、与法兰克福书展和法兰克福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创意工业创新奖评奖”、与金城出版社和蜜蜂书店合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独立书店高峰论坛。这些活动有的已连续举办多届,在书业内外形成不小的影响力,成为来自全国各地书业人士的广泛期待。但是商报从不满足于已有成绩,随着书业变革深入发展,不断对内容形式加以创新,以适应出版业新形势新变化。

创意工业创新奖评奖合作双方借力世界创意工业创新趋势,重点评选中国创意工业创新案例,视野覆盖出版、印刷、电影、动漫、互联网等领域,酝酿两年,终成硕果。这场发布会因涉足大文化方向,又是书业首举,因而现场气氛热烈,人脉高涨,把举办地中版集团展区挤得水泄不通。

商报也对其他品牌活动进行了创新经营。如年年举办的营销创新论坛,今年的话题是信息消费,不仅前沿,而且适用;历来被认作年度风向标的订货会高层论坛,同样与时俱进,把主题锁定在“新形势·新变革·新融合”上,重点放在新技术融合给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切中与会者的关注度。

专业眼光,产业话题,顶级高度

当放眼大文化产业的时候,站在不同的立足点,任何一个企业或媒体,终归有她自己的“根据地”,否则必会成为空中楼阁。商报深黯此理:为了立意高远,一定着眼大文化;为了专业根基,一定对出版业深耕细作。此次五场活动,无论怎样扩充边界,出版业是商报始终不变的根脉所系。如高层论坛切入新技术与传统出版业的融合;营销创新论坛从“信息消费标准化”角度切入话题;独立书店论坛分享的是在重重挤压下“活着并快乐着”的创新经营案例成果;年度影响力图书本身说的就是出版业的“那些事儿”;创意工业创新奖的所有案例评选,出版业细分领域折桂仍是压轴大戏。与会者参与商报活动,从活动的视野看到商报眼光的高度;从活动的内容看到商报专业的根底。许多与商报多年的合作者、读者,会中会后感慨:与商报合作,实际就是与商报一起,在中国书业摸爬滚打的变革中,一起提升,一起分享,一起飞跃。

设计合理,准备充分,服务升级

怎样让会议、活动行之有效,落地生根?商报坚持一切为读者服务,一切为书业发展服务的原则,每一场活动都经过深入调研、专业设计、精心组织,内容扎实,形式出新,让读者叫好,让合作者满意。

商报今年的五场活动,场场切中中国书业发展瓶颈和突破路径,是受到与会者热捧的根本原因。这些经过长期、深入调研得来的“紧俏”话题,是成就五场活动成功的主因。商报把这些活动的架构,早在一个月前即在报纸、网站上预告、吹风,使更多的与会者带着问题上会,以利于现场沟通。

今年举办订货会高层论坛时,正值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部分出版集团老总座谈会,应邀做嘉宾演讲的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正好是总局参会代表。为了读者期许,商报紧急协商两集团相关负责人代表两位老总做嘉宾演讲;工作人员连夜把演讲稿做成PPT,增强与会者观感印象;会后把演讲稿通过网络和报纸发布,没有使与会者产生“未谋其人”的“失落”。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博思因故不能远涉重洋莅临大会,但是他亲笔写好的演讲稿、亲手做出的PPT以及精心选出的发言代表的演讲才能,弥补了不足,使会议更显亲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