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传媒如何搭乘产业园区快车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1/28 作者:马莹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马莹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近日获悉,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已经批准在由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中,设立天津出版产业园区,并对新设立的天津出版产业园区赋予先行先试的职能——培育、孵化一批特色中小型出版创意工作室,形成出版、策划、发行、影视、游戏、动漫、广告等产业之间的版权转化,打造以出版原创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出版产业基地。

当下,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方兴未艾,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动漫、影视、旅游……不少出版传媒企业,尤其是民营书业纷纷在园区安营扎寨,集聚效应初显。在产业园区急剧扩张的今天,如何搭乘这辆快车成为不少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

产业群聚效应初显

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凸显集聚效应。

记者了解到,中新天津生态城目前已经吸引了21家国有及民营出版策划企业入驻,注册资金总额3.9亿元。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相关负责人透露,入驻企业中,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设立的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凤凰含章(天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设立的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天津)有限公司,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设立的天津人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盛大文学、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等民营图书领军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出版企业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5000万元的达10家,它们在2013年1~10月期间的纳税额为2.2亿元,占生态城全部产业项目总体税收的17%。

作为第一个国家级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早在2010年5月挂牌成立的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更是聚集了众多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书业企业,如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2013年大众类图书市场份额的相关销售数据显示,在全国民营图书公司排位前10名中,该产业园区的企业占了5家。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依靠园区的孵化器机制,民营书企的集聚不断降低原料成本、生产成本,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园区的品牌效应。

上海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则为国内数字内容企业集聚度较高的园区之一,盛大文学、中文在线、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世纪创荣数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龙源期刊网等400余家陆续入驻的数字出版相关企业使张江数字出版产业2012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保持年均30%的增长率。位于上海虹口区纪念路500号的中国出版蓝桥创意产业园,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公司和虹口区政府合力打造的一个以内容产业和新媒体为目标定位,以数字出版为特色的全新文化创意产业园。据了解,目前,园区各品牌出版企业不断集聚,除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荣宝斋等“百年老店”,还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国内知名出版机构,目前蓝桥基地已成为上海集聚跨地区发展出版机构最多的园区。

政策扶持实惠可享

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创意企业的入驻。比如,杭州市为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27条,包含税收优惠政策、土地管理政策、人才开发政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上海市各个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均量身定制了优惠政策:黄浦区对园区企业实行流转税“超额优惠扶持”,长宁区拨专款用于多媒体技术展示平台、会展平台、研发平台的建设,杨浦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免征营业税,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财政全额返还给项目拥有者等。

不同园区亦针对自身特点,对相关领域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中华书局上海分公司2013年1月6日在出版蓝桥创意产业园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该公司总经理余佐赞向记者总结,若入驻园区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园的定位方向一致会得到较好的政策支持。“政府的配套政策力度很大,国家级园区省市会配套,区县也有配套,这些配套资金很有吸引力。另外,在入住企业的房租和员工住宿等福利上,有些当地政府也会有补贴和优惠。办企业,希望多得到优惠和支持,这个在园区还是属于看得见的好处。”余佐赞透露,上海虹口区政府已表示愿意为新入职的员工提供比较实惠的人才公寓。

中新天津生态城出台了《动漫产业发展促进办法》,生态城动漫园入驻的1000多家企业可享受包括一站式审批、办公租金补贴、资金奖励、物业费减免、认证费用减免或补贴、融资支持、人才扶持政策。此外,注册企业员工还可享受购买区域内公屋住房的优惠政策、入学及户口政策。

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则让北漂的书企尤其是民营书企找到了“家”的感觉。在进入园区之前,不少民营书企存在着合作出版社过多、过于分散,合作流程过多,不便管理等问题。产业园区不但为民营书企免费提供书号,由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园区出版服务平台的职能,在选题论证、三审三校、图书印刷等方面支持入园企业,还提供其他一些附加的服务,包括租金优惠、编辑中高职称评定试点、与银行牵线搭桥帮忙解决贷款、协调当地政府和园区企业的关系等。“出版大厦地处北三环黄金地段,但租金只相当于周围同地段写字楼租金的一半”;“在这里,场地、人才、书号资源都不缺了,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做好出版策划”;“园区的出版服务平台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过去从选题策划到出书得三四个月,如今一个月内就能完成”……入驻园区的民营书企老板们如此感慨。

去年8月,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第一届年度评奖活动,设优秀图书作品、优秀数字出版项目、优秀走出去项目三大类奖项。近30家企业共报送了129个项目,最终评出17个获奖作品。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多,产业园还将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成果奖励等形式,加大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

谨防“候鸟式

”迁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数目已经过万,仅北京、上海等10个主要城市,四五年间就建了30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近几年,不少出版文化企业参与到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去年5月,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与天津西青区精武镇镇政府及天津海澜德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8亿元,共同打造天津出版传媒人文科技产业园。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肖占鹏透露,该集团将以建设这个重大文化项目为契机,启动并加快集团所属优质资源上市融资进程,力争成为天津市文化领域第一个上市企业。去年9月5日,盛大网络旗下盛大天地公司的“盛大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全面开工,将成为互联网和科技传媒文化相关产业的聚集区,预计一期工程可在2015年交付使用。

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如园区资源分散、建设模式雷同、房地产色彩浓厚;园区之间相互分离而自成体系、缺少必要的分工与合作、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业内专家指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多是“撮合型”,园区缺乏资源整合和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入驻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集聚度低,甚至有一些房地产企业转行做起了文化创意产业园,收入依靠物业而非企业税收,导致项目最终“变味”。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提醒,产业集聚的前提是企业集聚,有一些企业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在各园区之间来回跑,哪给的优惠多上哪,典型的“候鸟式”迁徙,造成资金和土地双重浪费。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该形成激励机制,对于产业园的产值、税收综合评比,只对产生或者能够产生效益的产业园加大扶持,优胜劣汰,最终建立良好的产业环境。

通过给予产业区内个体和企业广泛的尝试机会、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扶持企业衍生,赋予产业区创新活力,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对于出版企业来说,无论是作为产业园区的投资主体,还是入驻园区的个体,产业政策的扶持固然是在当前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剂,在此基础上,如何坚持园区的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如何构建互相联系、竞争合作的网络,如何在园区产业链条中形成与其他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则是长远更应该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