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美国文化名人巴黎游学记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3/28 作者:


大卫·麦卡洛(DavidMcCullough)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著名传记作家、教师,分别以《杜鲁门》和《约翰·亚当斯》两次问鼎普利策奖;以《大海之路》和《马背上的早晨》两次问鼎国家图书奖。麦卡洛其他有名的著作还包括《1776》、《勇敢的同伴》、《大桥》和《约翰斯敦的洪水》等。年过花甲的麦卡洛赢得了无数的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平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浮世绘○余中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

19世纪是美国人向法国人学习的世纪,一批又一批有志的美国青年来到巴黎学习。《伟大的历程》几乎就是一部“美国文化名人巴黎游学记”。这些青年来巴黎时大概还是毛头小子,多年后,结束了这“伟大的历程”而离开巴黎时,却已经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了。他们都是仰慕当时法国在科学和艺术上的先进和发达,不远万里,从美国乘船渡过大西洋而来巴黎学习深造的。我们在书中自然可以了解到这些人的留学生活,其艰辛,其刻苦,其勤奋,其有趣,其五彩缤纷,其满怀希望,其孜孜不倦,其婀娜多姿……不一而足。

同时,《伟大的历程》也从一大帮美国文化人的角度,写下了19世纪巴黎的历史,说得更广一些,甚至是法国的历史。读者在书中看到了1830年“七月革命”仅仅持续了三天的动荡,看到了1848年火山爆发一般的巴黎起义,看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政变和统治,看到了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大改造,看到了普法战争风云突变的硝烟,看到了巴黎饥寒交加的围困,看到了巴黎公社破坏性的动乱,看到了第三共和国在激愤中的诞生,看到了让巴黎这个现代都市扬眉吐气的几次世界博览会的盛景,看到了凯旋门的多年建造,看到了埃菲尔铁塔的骄傲竖立,看到了巴黎歌剧院的横空出世……

这本书也让我们见识到了法国与美国的某种民间交往史。书中提到的一些人与事,是我们中国读者可能不太知道的,如那位传奇人物拉法耶特将军在法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美国制造”的自由女神像的设计、建造和赠送。

传奇人物拉法耶特将军(1757~1834)出生于贵族家庭,早年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同美洲殖民地的人们共同抗击英军,被任命为少将,与美军总司令华盛顿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两个世界的英雄”;回国后,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也有所作为,曾向议会提出过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多年来在巴黎的美国人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当7月4号独立日时,都要举行盛大的国庆宴会,每次拉法耶特将军都是特邀嘉宾。”1824~1825年拉法耶特侯爵返美访问时,作为一个神话般的“老英雄”而广受欢迎。他在巴黎的府邸,简直就是美国驻法国的第二大使馆。1830年,他还指挥国民自卫军,推翻国王查理十世,帮助路易-菲利普登位。老年的拉法耶特俨然是一个“老兵”的形象。顺便说一句,中国游客熟悉的巴黎老佛爷商店,就是以拉法耶特的名字“Lafayette”命名的。

美国和法国一直是中国人比较关注的两个大国。一个是当今的经济、军事超级强国,一个则是老牌的文化和历史大国。一个是我们要学习并且想赶超的,一个则是我们常常拿来作比较和衡量的。

当今的美国相比于中国是比较先进的,然而,在19世纪,相比于法国,美国的落后则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前半叶更为明显。故而当时有那么多美国人来法国学习和游历,来取经和寻找榜样。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伟大的历程”。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医学。19世纪初期,法国的医学研究、教学和实践都大大先进于美国,因此美国留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是来学医的,而到了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医学也迎头赶了上来,国内的工作和研究条件明显改善,所以来巴黎留学的医科生也明显少了很多。

相比较20世纪最后二十来年和本世纪十几年的中国人留学欧美的历史,当年美国人留法的历程确实可以提供一面镜子。19世纪的美国和当今的中国,同是比较落后的一方,应该向先进学什么,也是一目了然的。当年美国留学生与当今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是很有意思的讨论话题:美国留法学生对专业、对生活大多持积极态度,学习刻苦,生活简单,对故乡更是思念情切,拳拳报国之心明月可鉴,当然也有一些人耽于他乡优厚的生活条件,一心图谋在欧洲的发展和出名,这就不去说了。什么时候,什么国家都有那样的人呗。

《伟大的历程》书中有一句话很是发人深省,再度游历法国的圣高登斯在信中告诉威尔·娄,回到巴黎是一段“美好的经历”,他发现了许多惊人的方面,尤其是,只是在这时候他才“发现我在多大程度上是美国人”。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中国赴欧美的留学生的心声。

历史是公正的,交流有来则有往,后来,因为美国相对越来越强,法国相对越来越弱,由此曾产生过一股相反方向的潮流,即法国人到美国的游历。关于这一历史,有一本书很值得一看,法国人艾曼纽·卢瓦耶写的《流亡的巴黎:二战时栖居纽约的法国知识分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讲20世纪40年代一些法国人在美国的流亡生活。由于战争火焰在欧洲大陆的蔓延,犹太人在欧洲到处面临受迫害的危险,一大批文化人(尤其是犹太人)流亡到美国,给美国带去了种种先锋艺术和自由学术思潮。

这本书中有句话非常精彩,至少,它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愿把它摘录在此:一百多年前,亨利·亚当斯的曾祖父约翰·亚当斯独自一人在巴黎的一张书桌旁写下了他生活的目的: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就是为了让我的孩子们能自由地来研究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当研究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学、航海、商业和农业,目的是让他们的孩子们有权利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编织和陶瓷。这句话在亚当斯家族中流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家训。这其实也是我对我们的留学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