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3方发力:弥补文创人才短板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3/28 作者:


(上接第17版)

创意产业人才是有创造力的人才,或者是懂得如何将创意产品化、市场化的人才。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行业为例,如果有人能将中国的剪纸艺人组织成俱乐部,对他们的创意产品进行编号、设定主题,进行规划,那么一张剪纸的价值可能就不是几元钱,还可以达到上百元,能做这样工作的人才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类似的创意人才却是少之又少。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如果有一种新的理念指导,进行全新的课程设置和确立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创意策划人才和经营人才都是可以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据了解,目前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多所大学都在对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进行探索,并开设了相关的专业或者课程。

知识经济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在创意人才的竞争中取胜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专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学校、企业的三方合作必不可少。

首先是国家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须从大环境入手,特别是在文化背景方面,要实施教育改革。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根本,中短期的应急技能培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创意人才的燃眉之急,但是对产业支持的深度不够,要真正支撑创意产业的发展,就要从小抓创意教育。

“当前许多学校的教育十分死板,特别是一些大学,管理上和中学差不多,许多很好的创意被固定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培养出来的都是技工,他们有的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想法一大堆却没有实践能力。”一位业界专家指出。这些都是目前创意人才培养的缺陷所在。不重能力只重学历的现象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这是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政府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人才培养进行规划、指导、投入。

2014年相关政策出台让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看到希望。文化部、财政部启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并以“提升文化产业创意创业水平,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人才扶持和鼓励的相关方式,无论是普通本科高校还是科研院所和职业教育,都需要结合自身特色,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其中,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创意和设计人才奖励体系,对各类创意和设计人才的创作活动、学习深造、国际交流等进行奖励和资助,可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最原始的资金支持。此外,国际化、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竞赛活动的举办,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了一个向外界联系的场域。

“对于创意,我想呼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政策上的保护。”第九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指出,“很多创意就是点子、想法,没有实物,也不能申请专利,这就需要将来能有制度性和法制性的保障”。

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头脑”服务为特征、以专业或特殊技能为手段的专业人才,这些标签属于一类群体:文化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个性与专业性,意味着从培养到就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这也为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展国际合作、进行体验式教学或成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商业知识和管理技能,还需要对中国及全球的艺术品收藏及投资市场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们自身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美学及艺术修养,以及对新时期艺术产业发展全方位素质。”在谈到文化创意产业中艺术品市场的高端人才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指出。而这样的培养,也正是学校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的发展方向。

国际化、理性化、专业化,对于文化创意企业来说,这是未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无论是致力于国内的发展还是未来走出去,都需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而文创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是其中一环。“我们要培养一批新的艺术人才,他们了解国际市场,并且拥有技术、艺术方面的专业能力,不仅可以拓展艺术市场,并且能把中西的艺术实力结合起来。”苏富比艺术学院院长DavidLevy的培养方案,也意味着未来对高端文化创意艺术人才的需求。

据了解,清华大学与苏富比艺术学院的合作就是这样一个范例。“通过与苏富比艺术学院联合,我们不仅可以提供交叉学科的知识,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认为。(详细报道请见本期第17版《三大学院瞄准高端艺术管理人才市场》)

发展创意产业要与世界融合,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相关人士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尽快参照国外的经验,从理论的高度,提出解决人才培养的方案。不要只是炒冷饭,而是要建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师资队伍以及教材等配套设施。创意,并不是触手可摸的实力,而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因此,如何使学生既有效掌握相关的技术手段,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敢于走出传统、标新立异是目前中国创意人才教育的重点问题。在师资上,坚决摈弃“学院派”至上的做法,积极引入业界精英,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早早地树立受众意识和产业观念,经过正确引导,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多尝试多突破让每个人都敢于展现自我,增强创意意识。在课程设计上,采取开放式教学,除了主干课程外,积极引导学生选修经济、文学、历史等课程,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

“校内导师+行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或可解决人才脱节问题。“因为我国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病,从小就没有培养孩子的独创思维。大学教育中文化创意师资力量也明显不足,教学中缺乏一定的行业针对性,学生缺乏创意思维。招进企业的学生几乎从头开始了解和逐步学习本行业知识,很多学的知识用不上。”中国唱片总公司副总经理侯钧遇到的企业人才烦恼是业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加强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行业导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产业实践和实习。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打通发展的大动脉,将理论学习放到实践当中去,直接对接产业一线,让学生在市场中体会理论了解产业,然后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

以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其与许昌学院、信阳示范学院等多家高校合作成立实训基地,为文化产业方向的学子们提供实习平台。

在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中,也谈到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扶持和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和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建设创意人才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而学校作为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两者优势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完善了企业的职工再培训问题。这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人才就业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对于目前处于发展初期的大量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解决自身发展智力瓶颈的最佳办法。

然而,在合作中,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经理毛荣军发现了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关注了文化“产品”的制作,而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趋势、市场规律等了解不够。二是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关注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而没有注重培养自身对“文化”市场价值点敏锐嗅觉,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创新思维不够。这或许可以为未来双导师制度的完善提供建议。

重视文化创意人才,营造多元、平等、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点。文创人才在公司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公司十分重视员工创新工作的鼓励与奖励;单位目前文创人才占据25%的比例……记者了解到,各大文化创意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的举措。除了“传、帮、带”,让有经验的员工带新员工和“内部培训——经管实战——总结提升——再培训”等传统人才提升措施之外,文化创意企业也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举措。

尚8文化集团推行了尚8实验室扶持计划、艺术8奖等一系列针对项目和人才的公益扶持。尚8文化集团副总经理张明博在人才方面谈到,“尚8文化集团尤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我们每年都会提供不同的国内外学习机会,使员工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所以人才是尚8文化集团能够快速发展的根基”。据了解,通过公益扶持项目的举办,一方面发挥了社区化的公共文化艺术教育职能,另一方面,也是产业园区在文化、艺术、创意、科技等领域间的融合式发展探索的新尝试。让文化创意走入百姓生活的同时,也通过此种形式培育和发掘了一批有潜力的创意创业精英,为园区和入园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人才资源库,增强了园区活力,提升了文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在对人才的管理上,力求做到‘有技能就使用、有想法就倾听、有进步就奖励、有成绩就晋升’。保证企业现有人才不断进步、不会流失。”毛荣军向记者阐述2014年企业在人才创新方面的新举措。“走出去、请进来、跟得上”三项措施培养人才。“走出去”即通过送内部员工外出培训、参观、交流、进修、体验、参赛等途径,培养人才。“请进来”即通过请人授课、与大家合作等形式,培养人才。“跟得上”即对人才的管理跟得上。

然而,除了鼓励外,基于创意的特性,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也是一个重要角度。国有性质的企业文化相对保守,缺乏活力、竞争力。“坐班制”的管理方式也让文化创意人才很难适应。中国唱片总公司副总经理侯钧说,“这是我们公司目前很大的一个问题。是看考勤?还是看效率?需要进一步改革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