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文创“综合体”发展大有前景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4/11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邹昱琴实习记者王双双

在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狮子已经醒了。文化走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历史和现在、继承和发展、保护和创新,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既希望文化弘扬,又希望市场繁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寻找文化的新定义和新定位,很重要。美国AECOM集团中国区投资与开发咨询总监廖建宁认为,“在文化产业领域做得相对成功的企业,已经知道市场和产业化的路子。从文化变成一个文化的经济,用文化战略的眼光去审视、去领悟、去融合、去找到彼此的结合点,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平台。”

怎样实现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无缝对接?在2014首届文创产业发展论坛上,通过相关学者、企业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建议(详见第*版《2014首届文创产业发展论坛聚焦创新》),可以看出跨界融合式的“综合体”发展成为业界的共识。

实景演出是一个多行业联动的过程

■梅帅元(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中国旅游演艺联盟主席)

好的山水实景演出,一定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会过分地强调人,而是要将人融进自然里,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将土地里生长的文化元素重新包装后,通过没有痕迹的方式还原到自然之间,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当一种文化跟山水在一起,并成为山水的一部分的时候,文化会与山水永存,不会过时。

峡谷之间,城郊之外,观众是端坐在蒲团上,迎风看水,听禅赏武,《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就是山水实景演出很好的典型。从《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到《康熙大典》、《大宋·东京梦华》、《井冈山》等,我们的山水实景演出多年过后根本没有衰弱,继续蓬勃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抓住了中国文化的命脉,这种源流给予我们滋养。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实景演出的条件,要进行山水实景演出首先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山水资源,二要有文化资源,而且这种文化资源还能够演绎。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山水实景演出沿着中国文化的脉络,在各个地方,例如嵩山、桂林、张家界等不断地挖掘。在这些中国各种文化的源头,我们把这个核心种子放大,成为一个艺术品。随后,将其跟地产、旅游结合,把它放大。

因此,未来实景演出的发展首先是一个“综合体”概念,可以和地产、资源、能源、旅游等结合,如果单靠门票收益风险很大。我认为,实景演出是一个多行业联动的过程,现在只是初级阶段,对于景区旅游演出的升级、风格改造、新包装运用、融进更多高科技元素和手段来重新调整剧目等,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前景。

其次,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必须重塑文化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在实景演出方面,就是通过演绎的方式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演绎,必须赋予新的内容、新的形态,但万变不离其宗。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例,不仅展现了少林精神,还将音乐、美术、美感、理念等禅宗文化融合其中,所以它的价值不会低于少林。这也是我们演绎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文化旅游产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廖建宁(美国AECOM集团中国区投资与开发咨询总监)

受众是买单者,因此,在理解文化、理解市场需求时,我们需要关注到受众的成长经历。近期日韩电视剧在中国的火热证明了80后90后一代人受日韩文化影响较深,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和角度。因此,未来的市场开始小众化。未来主题演艺、主题体验、主题游乐,都在近一步的细分市场。

从第一代的缩微的世界景观,如世界公园到第二代的主题公园,如欢乐谷,到第三代的以东部华侨城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度假,生态旅游度假加上演艺文化的要素,再到以深圳欢乐海岸为代表的第四代新型都市娱乐的综合体,可以看出,文化旅游产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旅游、演艺、开发都在系统地融合与转型。开放性、复合型的主题体验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面临着一个跨界整合的过程,怎么才能实现强强联合,怎么能够使得我们的资源搭建更优质的平台,创新性的顶层设计,形成新的模式,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我认为新时期的生存法则有三句话:第一、创新,即再建构一个顶层设计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理念,引领地区性市场。第二、跨界,如果是行业领先企业,在资本、品牌资源做横向对接时,怎么通过思路去引导,如何让其他同类企业愿意跟随,这都是跨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就是纵向的整合与产业链的构建。从设计、开发、运营、服务等角度逐渐渗透,形成自身运营推动的体系。

文化要作为一种灵魂依附在经济和产业上

■戴明朝(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在一个资本心灵化的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原动力在哪里。我的回答是,信仰的资本化与资本的信仰化,即信仰的资本化加上有信仰的资本。《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其能够为更广范围人持续接受,一定是和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有着密切关联。所以今天我们所有运作的演艺、所有生活方式展演,背后都具备或者开启了信仰资本化探索之路。

文化产业离我们有多远,取决于文化离我们有多近。对于文化,我有七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生活方式,二是现代民生,三是品牌乘法,四是心灵皈依,五是产业端,六是源代码,七是PE锚。文化的本质在于其具有独创性,又有最大人力供约束。

在中国升级版中,文化或者文化产业可以是一种什么样的崭新形态?我认为,文化将与金融、信息一道,构成中国和全球崭新的阳光、空气和水。基于传统工业管理基础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划分的产业观已经过时,精度第二产业化和深度第三产业化的第一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具有极大粘合力的产业。也就是说,它背后的价值观应该是精致化的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想说,未来的文化与文化产业,不会是一个产业,文化要作为一种灵魂,要附体在经济和产业的身上。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为其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奉献,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价值共享平台十分必要。因此,我们提倡一个理念,叫1+1=11,做乘法不是做加法,即定位不同,目标一致。

当今中国一方面是存在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机遇与资源仍然十分有利。第一,全球国家的政治体系都在遭遇空前的危机,不久的未来,仍有深化的可能,这是我们改进自我的最好的时间窗口。第二,全球传统信仰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挑战,传统信仰面临价值重建的使命,这是我们在全球价值体系再造国家哲学的一个有利的背景。第三,全球经济政治秩序,正处于深刻调整中,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和话语权的上升,已为我们继续系统再造预留了一定的空间。第四,全球经济理论以及相伴生的社会理论政治理论和文化理论,正在艰难重塑,因为基础与现实,越来越背离,至少是疏离了新起点,这是我们重建党的价值和国家哲学,以及有中国气派的系统的有力支持背景。第五,中国是全球系统相对而言,全民对全球的了解最高的国家之一,1840年以来的170年的岁月里,持续努力坚定全民跪下来向全球一切优秀国家学习,它一方面成为我们诸多问题的缘由,但另一方面它也奠定了我们可以开创360度系统学习参照的可能性。第六,各国各机构拥有完全不一样的组织历史文化和记忆,但是本质上,面对越来越全球化的市场、日益不确定的未来和越来越不适应的历史体系,在面对不确定性这一点上,所有人与所有组织都有公平性。

在构建未来上,我们拥有同等的可能性,在构建一体化,普世性的追求上,具有更多的共识供约束。最重要的是,今天问题丛生和日益严峻,已经使得中国人,自上而下形成了强烈和一致的共识,我们所有人都想我们身处的世界,这是我们面向未来,重塑金身最大民意基础和思维动力。

打造立体的一体化营销方式

■傅楠(中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2013年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完成与政府签约,到2013年12月底与华谊兄弟联合将景区的创意脚本完成,再到近期的园区整理阶段,四川乐山的项目,进展顺利。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创新。

通过讲故事对实景深度创意。我们业内专业人士对四川大佛故事进行挖掘改编。海通在造福的过程中,与恶蛟龙对抗,献出自己的眼睛,让世界明亮。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将大佛导入,并进行细节创意,如给前排的观众发放滚石挡箭牌、允许观众向恶蛟龙扔石头等互动型活动的加入。

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一体化营销方式。与国内现有的实景演出和文化产业园区域宣传的策略不同,我们打算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四川周边的陕西、云南、贵州、湖南等多个省份和地区进行立体宣传。同时,基于中国民营演出联盟在海外的演出优势,我们会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联动宣传。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针对200辆北京地铁和公交车形成投放,通过新媒体的互动方式把大佛文化、弥勒文化进行展示,在实景演出中形成突破。

2014年,我们除了实景演出外,在园区配套酒店、餐饮、游客体验园等方面加强建设。如将建造大佛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颜料、工具、攀岩等概念作一些呈现,打造四季光影秀,呈现海空的一些文化现象等,将大爱主题进行提升。

从地域特色中寻求传统文化核心竞争力

■刘思敏(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等在旅游的影响下,会走向两个极端:相互渗透趋同化,刻意保持差异化。以财富占有的多寡论英雄的价值观终将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我们正处于“移动社会”,移动就是以作为生活方式为目的和载体的社会正在到来,即候鸟式旅游,这是旅游社会的雏形。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兼顾不同层次的需求,是文化创意发展的一个方向。而从地域性中寻找独特性,是提升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带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但全国性的东西没有排他性,很多地方都可以做,要做好难度就比较大。以北京欢乐谷的金面王朝为例,虽然对于这台剧花费很多精力、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我个人认为不是特别成功。原因很简单,金面王朝讲述的是成都金沙遗址的故事,展现的是古蜀文化的故事。所以在北京展现这个文化,一方面缺乏地方的土壤,另一方面此文化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做成功很难。

当然,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特色,什么样的文化在未来具有价值,怎样挖掘文化的深层内涵?我觉得有三个角度:第一,文化有没有代表性、知名度、市场认可度。如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对于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一个市场基础。第二,有没有遗存。没有遗存就没有载体,这样文化的接近性就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好奇心。即使有遗存,是不是真的,这些都是在进行文化开发时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对于已经有知名度的文化,怎样找到合适的载体,并开发成产品,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如果一种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或者被外界证明具有价值和成果,那么通过载体形式展现出来,搭配营销手段,同样可以受到市场的认可。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找到一个恰当的载体。载体有很多种,可以是旅游演艺,可以是主题公园,可以是电影大片,可以是话剧巡演,也可以是印象系列等山水实景演出。但必须结合文化特性,找到一种市场,或者公众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公众愿意为这个文化产品买单,这才是成功。因此,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市场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