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用“互联网思维”做好书新尝试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4/29 作者:胡丁玲


○胡丁玲

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是互联网思维很重视的一点。在该书编辑营销中,我们非常注重与读者的互动。

在各行各业喊“互联网思维”当下,其争议颇多,但它推崇的一些关键节点确实可以推动编辑反思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生存得更好。我在最近的一本亲子家教书《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5月版)中小实践了“互联网思维”一把。限于篇幅,笔者试将其中的一些新尝试同大伙一起分享。

尝试一:重视数据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和作者付小平起初约的稿子并不是这个主题,约稿后作者迟迟没有动笔,写作动力似乎不够。策划编辑潘炜于是决定和作者讨论调整主题,通过对亲子家教类新闻搜索曝光量和对50多名幼儿园妈妈的问卷调查分析,并结合作者专长,才最终确定了“幼小衔接”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当前非常火爆,但市面上几乎没有具有诚意的作品,数据分析帮助我们找到了这个细分市场。

在编辑加工中,我们又在类似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该书的核心亮点,并把这些文章放在书的前半部分以吸引读者。在营销上,我们也很重视数据分析,例如,我们会选择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中转发量更高的文章来做更大范围的宣传推广等。

尝试二:打造极致读者体验。碎片化阅读越来越盛,让读者静下心来阅读越来越难。《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有案例,也有理论。读者因对理论生厌而不再往后接着读怎么办?我们替读者把最精华的点抓了出来,以“小贴士”形式放在每节开始及目录页。这就增强了本书的易读性,为那些没有时间细读或者畏惧理论的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可能。此外,为了避免分节较少,看起来每节都很长的局面,我们在开始就确定好了一共40节,每节字数均衡且不宜太多的理念。为了增强生动性,在调整文字之外,我们还添加了数幅图片,以缓解读者连续阅读可能有的疲惫。

尝试三:建设情感联系。互联网时代是凸显人的价值的时代,也是人人追寻“认同”的时代。市面上当前也有“幼小衔接”的书,但由于缺乏实际案例,内容大多比较生硬。作者开始的写作中理论较多,我们进行沟通并达成了共识——增加实际案例,增强情感共鸣。作者本身就是过来人,有很多真实案例可写,这样最终成稿的书里案例篇幅增加了不少。从效果来看,这样处理不错,很多家长在评论中说,买这本书就是想看看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此外,我们开始不确定插图放漫画还是真实照片。从引发读者共鸣的角度,我们最终选择插入了数幅作者陪伴女儿玩耍、走路等的照片,在封面设计上也突出了这一点,在随后发起的微博投票中,这个设计也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认可。

尝试四:强调与读者的互动。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是互联网思维很重视的一点。在该书编辑营销中,我们非常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在封面设计上,我们在微博、微信发起了“你最喜欢哪个封面”的活动,通过引导读者参与本书设计,容易让读者产生“这是我的书”的感觉,能够刺激营销工作。在后期营销中,我们还准备继续加强互动,例如,我们准备在2014年5月份拍摄“幼儿园小朋友眼中的小学”爆笑视频等进行病毒营销,增强爸爸妈妈们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在6月份发起“再见,幼儿园”照片、感言征集活动,在9月展开“今天,我上小学啦”等活动,在帮孩子和家长们记住这些特别时刻的同时,相信他们也会增强对其的关注度。(作者系电子工业出版社大众出版分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