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做数字出版,你有人才吗?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5/20 作者:


《水男孩和他的喷泉》[意]伊沃·罗萨缇著 张喆译/晨光出版社2014年4月版/29.80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邀撰稿人张金(科学普及出版社副社长)

近年来,数字出版已引起传统出版社的重视,不少出版社纷纷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新媒体部或类似的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但是,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目前仍然奇缺。不少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人员是原来信息中心或总编室的技术维护人员转化而来的,也有的加上对电脑感兴趣的编辑人员,他们组成数字出版部。个别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人员来自IT企业或互联网企业。他们在承担社内电脑网络维护的同时,维护出版社的网站,与技术商或平台商合作,进行数字出版工作。有的出版社则成立了数字出版新媒体公司,包括音像、电子、互联网出版等数字出版相关业务。

不过,不少出版社觉得这些人员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不少出版社仍然感觉数字出版人才缺乏,不能真正推动数字出版工作,也不知道如何获取合格的数字出版人才。因此,大力培养和引进应用型数字出版人才是传统出版社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传统出版领域的人才培养较为成熟,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涵盖了编、印、发各个业务环节,但在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还存在问题,功能定位模糊,系统理论知识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等。如果从IT企业招聘技术人员,也存在问题:一是门槛高进不来或留不住,二是来了因为不太懂得出版业务,出版社认为未必能满足出版社的需求。既懂技术和产品,又懂出版业务,还懂得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

那么,出版社如何培养数字出版人才呢?这还要从数字出版需要的不同人才类型来考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人才?

数字出版的人才类型,有以下几类:一是产品策划研发人员;二是产品生产加工人员;三是平台运营维护人员;四是市场营销人员;五是渠道开拓销售人员;六是对外合作人员;七是数字出版管理人员。依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阶段的不同,人员的设置也不同。

这些数字出版人员的功能各不相同。

1.产品研发人员。他们是产品经理,是根据出版社的图书内容资源、用户需求和各种技术,设计不同的数字阅读产品。

2.产品生产加工制作人员。包括软件工程师、UI工程师和美工、校对等,是按产品经理的要求,设计生产出数字产品。许多出版社,这项工作是部分外包或全部外包的。

3.平台运营维护人员。他们要对数字出版物的平台进行产品发布、运维等,包括内容更新、客户服务等。

4.市场营销人员。他们要对数字出版物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

5.销售人员。他们要将数字出版物进行渠道开拓,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实现收入甚至利润。

6.对外合作人员。他们是要与其他技术商、内容商、作者、平台商、运营商合作的外联人员,进行内容购买或/和内容转让方面的版权合作,购买或分销等。

7.数字出版管理人员。他们要对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进行管理,制定数字出版工作调研、发展战略、工作计划,组织产品的研发、营销和销售,人员工作安排,数字统计和质量评估,绩效考核等。

数字出版人才,总的来说应包括:第一,对纸质图书及不同数字技术应用和产品特性十分了解。第二,对出版流程、读者需求和市场有一定了解。第三,能对海量内容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了解富媒体技术和呈现形式。第四,了解数字产品的发布与运营。第五,对数字产品的用户有充足的了解。第六,对产品发布渠道有深入了解。第七,对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以及技术、产品、渠道、终端客户和同类企业及总体市场表现有较深入的了解。

除上述内容外,数字出版的管理人员还要学习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及组织行为学等管理学知识,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人才匮乏,制约数字出版发展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人才中的缺口较大,不仅是数量偏少,质量也堪忧。

1.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缺乏产业化视野。现在的从业人员知识面往往单一,视野不开阔,只会将已存的排版文件转格式卖电子书、做数据库、做APP,难以适应数字出版的需要。这与中国数字出版业落后有一定的关系。

2.现在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数字出版需求。由于培养的出版人才的相对滞后性,教师往往脱离数字出版产业一线,课程大纲不确定、不完善,书本讲义变动大,知识过时快,导致出版从业者被培养时,对数字出版的最新进展不清楚,缺乏对数字出版的全面深入认识,他们往往了解一点传统出版知识,也了解一点IT技术知识,但只是两张皮,不会综合运用,更不知道新形势下,校内学到的知识,在出版社工作时根本用不上,对于经营工作,更是不知所措。不适合出版社的工作需要。

3.缺乏产业高度和国际视野。特别是,现有的数字出版人才,对国外的数字出版与我国的数字出版的阶段性差异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不能够适应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出版社的人才,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认识不足,对网民需求把握不够,对数字出版新媒体的运营认识偏浅,创新盈利模式不足,与平台商合作卖电子书就难免了。

4.缺乏高端领军人才。一般的数字出版技术人员内容人员对外合作人员不缺,但缺乏数字出版高端领军人才。社领导由于年龄、知识、阅历局限等原因,不能成为新媒体数字出版领军人才,而普通的数字出版部门主任之类的人才,又限于日常事务之中,数字出版理论水平、战略规划能力和跨媒体运营能力都不足,只是进行日常维护工作,上不了新台阶,开创不了工作新局面。能够引领数字出版发展的人才是高层次出版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层次出版人才应当包括,数字出版中的领军式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的产品策划人才、复合型的数字出版开发人才、数字时代的市场推广人才、外向型的国际出版人才以及数字平台运营维护人才等。

目前,整个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和工作,无论是与出版业,还是与IT互联业相比,都是比较初级的。这严重制约着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开展以及整个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八大措施,培养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出版人才要了解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往往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培养要多下功夫,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远考虑。而且,针对不同的数字出版人才,要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

除了招聘成熟人才之外,还要进行以下工作。

1.内部轮岗、考证。安排出版社内的技术人员先在出版社内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并鼓励他们最好能参加编辑职业资格考试。对于图书编辑转过来的数字出版人员,则可以安排他们在网站进行轮岗,鼓励他们参加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这样,有利于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字出版研发和数字出版产品运营。一些出版社对于新入职本社的技术人员,先让他们进入编辑部门或市场营销、发行部门,了解出版物的策划、开发、营销和销售工作,有条件的,也鼓励他们取得编辑出版发行相关资质。

2.外出实习或招聘成熟数字出版企业的人才。与国外不同,我国的数字出版的驱动者不是出版商而是拥有技术、运营推广平台的技术商、平台商、运营商或其中的集成服务商,他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盈利模式。安排数字出版人员到互联网企业或者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出版公司、领先出版社、电商平台、运营商SP等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工作。他们可以近距离了解这些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和生产运营工作,这种培养模式可实现人才数量、质量上的提高。外出实习,进入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对把握数字出版全局,在出版社从事数字出版物的产品及服务的研发运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此外,可以学到他们的实际运营经验。有些出版社就曾经SP或电商平台的人员加盟出版社做数字出版。

3.“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目前,有许多数字出版方面的培训班,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可以让其参加相关培训班,以便了解数字出版动态。不过,要了解这些培训班的师资力量和主要课程内容,因为一些不同的数字出版培训班,水平参差不齐,课程经常重复,一些教学人员甚至在不同的数字出版班“走穴”等,事先都要调研清楚,可以避免花钱多收效低。出版社可以只派一两个人参加回来后进行讨论和交流。许多出版社参加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单位组织的数字出版培训班,开阔了视野,交流了业内经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4.与设置数字出版专业或研究中心的高校合作。这样,可以有计划组织数字出版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产学研无缝结合,既可以提高数字出版教学水平,又能够培养数字出版应用人才。中南出版集团成立数媒公司,与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合作,成立了数字出版博士后基地,开展密切合作,培养复合型、实践型数字出版人才。

5.参加数字出版年会、展会、论坛、沙龙和讲座。这样做,能够近距离了解数字出版产品和运营平台的最新动态。对一般Web电子书、KINDLE电子书、手机书、POD、数据库、富媒体电子书、基于iOS和Android平板电脑的APP、电子书包以及主要运营平台和企业的发展有所了解。除了解产品,还要了解经营。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数字出版及新媒体业务,建立校园和社区数字网络教育系统,开通“时代”网上教育平台,开通社交网站“TIMEFACE时光留影”。在此过程中,培养一大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队伍。

6.出国考察培训。数字出版发源于国外,欧美国家在数字出版技术、硬件终端制造、平台运营、销售等方面领先,谷歌、苹果、亚马逊乃至施普林格、爱思唯尔、培生、汤姆森-路透、威科等,都是先进的数字出版企业,值得我们去学习。中国出版集团、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数字出版领先的出版机构,都曾派骨干人员出国考察培训,学习交流。

7.“请进来”——请专家到出版社。请数字出版专家到出版社为相关人员开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双方共同研究本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问题,提出数字出版解决方案,在这中间,培养实战型的数字出版人才。科学普及出版社多次邀请了杨再石等专家,进行了数字出版的讲座,指导了图书流媒体二维码视频产品的开发。

8.干中学。各社情况不同,别家的数字出版探索有借鉴意义但不一定能复制到本社。因为,为了使数字出版人才成长,还要在本出版社内进行数字出版探索,研究本社图书的读者构成、图书的内容特色、市场需求,合作或适时独自开发产品,运营平台,销售产品,边干边学。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同时,要不断进行社内交流讨论,提高水平。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制定了数字出版发展战略,启动“大佳网”,开始搭建数字出版平台,与美国甲骨文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并将其提供的Oracle通用内容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打造统一的出版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与此同时,进行了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工作。

以上这些方式,可以同时使用或陆续使用。

三条秘笈,引进数字出版人才

出版社要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数字出版,认识到纸媒出版到数字新媒体出版传播是必然趋势,早做早主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有中长期规划,有发展战略,包括人才规划。这样,才不至于停留在操作层面,找几个人做些卖数字版权之类的事情,而是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关键人才,以便在数字出版工作中能取得好的结果甚至在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版集团从战略角度重视数字出版,在平台方面,打造了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网;在专业数据库方面,打造了“辞书语料库”、“百科术语库”和古籍、美术、音乐、法律、医学等专业数据库;在出版业务转型方面,搭建“音乐数字平台”、“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数字版”;在数字服务转型方面,打造“易阅通国际平台”、“译云平台”等。为此,配套引进了许多中高级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出版领先的出版社,在引进数字出版人才方面,都是不遗余力的。业内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也在结合出版社的深化改革,探索新的办法。

1.提供比出版业平均值更高的薪酬。数字出版工作是个战略性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人力资源是关键,他们是智力投入,不是成本。所以,要肯于出高薪。因为,相比IT行业,互联网公司,出版社平均薪酬明显偏低,为了引起和留住人才,一定要提高合理的薪酬,以便筑巢引凤。

2.为其提供干事业的平台。要信任引进的数字出版关键人才,赋之于人、财、物权,尊重其合理的发展数字出版的战略构思,给其干事业的平台,不能受社内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影响,让其在出版社内打好数字出版基础,做大数字出版业务,扩大品牌影响。为了学习、进修、出国考察提供必要的支持。

3.根据IT互联网业企业规律,为关键岗位和领军人物提供股权或期权。当前,全国和各业及出版产业都在进行深化改革,出版社也在探索尝试职业经理人制度,为此,在数字出版部门已成立公司或将要成立公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数字出版领军人物和关键岗位人才以股权或期权。有恒产才有恒心,有股权或期权他们才不会有短期行为,而是真正让数字出版业务做大做强。中国出版集团、中科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中信出版传媒集团等,就从出版业外的IT业引进了不少数字出版人才。

最后,对于数字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除了常规招聘之外,还可以委托专业猎头公司进行处理,从IT互联网或其他公司引进这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