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提升自身才能分得一杯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5/23 作者:


陕西省将打造成为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起点;甘肃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加强与中亚、西亚的合作交流,打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在第十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新疆代表团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为参展主题介绍当地特色文化……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沿线,各省都在打出特色资源,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而对于沿线文化企业来说,这更是一次“春天”,成为跳跃式发展的契机。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沿线文化企业来说,如何把握住机会、怎么去准备、如何结合自身特色从中分得一杯羹?专家和相关企业领导者给出答案:全方位提升自身。

研究政策、抓住机遇。“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与落实,国家必将出台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这对于沿线文化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作为国家战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发展不仅仅是面向当地企业,而是面向全国。一方面,当地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全国的文化资本、文化力量都可能进驻这一区域,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当地文化企业要突围,需要抓紧时间提升自身素质:利用自身的空间优势,及早研究政策、研究市场,构建自身特色核心竞争力,以期在这次建设大潮中能够取得有利地位。”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谈到,“无论是3月25日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三家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还是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实际上都提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加大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来带动或者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利好。”所以文化企业要紧紧抓住政策利好时机。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做实做强,从我们企业的发展来看,它是有市场、有生命力的。”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谈起了自己多年从事文化产业的体会,“大唐西市是丝绸之路和起点,近年来充分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形成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良好运营模式,带动了3万多人的就业,每年创出6亿多元的税收。”

进一步提炼好的商业模式。“要做好基本功,通过完善内部的治理,按照现代企业的治理模式把自身锻造成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得到市场、资本接受和认可。”魏鹏举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成一个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的一种商业模式。此外,搭建一个完善的,上下游结合的产业链,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将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这一无形资产充分体现。

提升国际化意识。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提出,就是在这条商业贸易路线上快速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是打通一条文化出口、文化贸易的新路线。在这其中,文化企业迎来的不仅仅是当地政策市场的提升,更是拓展到了整个国际市场。而且,文化产业带的建设应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范周指出,“当地企业的国际化意识要提高、文化出口的目标要明确、文化强国的责任要有担当”。

以友好的姿态善待投资者。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并不看好文化产业带的发展,其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只要政府一提倡就可以很快取得发展的。如何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和沿线文化企业的发展?刘思敏认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应该更多地借助外力,吸引有创意有投资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在此过程中,沿线政府和企业应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在政策、法规各方面营造一个比较规范、友好的环境,善待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