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画里画外读蒋彝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6/27 作者:


《西行画记——蒋彝传》郑达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版/35.00元

○文虹

公众对蒋彝有兴趣,当然是一件喜事,但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思索。为什么半个世纪之后,他依然如此受欢迎?他的成就到底意义何在?

我负责装帧设计的这本《西行画记——蒋彝传》(以下简称《西行画记》)是一本轻松文艺的书。得到这部书稿的设计任务是在2012年的早春时候。为了准确地把握设计的合理性,给整体风格定个调,我开始细读书稿,不知不觉,这本《西行画记》的书稿让我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兴趣。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多幅风格独特的手绘插图。这些插图中有的是以中国山水画的笔法描绘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都市景观;有的是以工笔线描的方法画的各式各样的西洋人物。这些插图的风格,不似我们以往经常见到的那些类型的绘画,更没有当今绘画那种浮躁,有些像民国前后的年画风格,但笔墨比民国年画灵动精彩得多。画面干净整洁,画面内容生动有趣,整体画风清新自然,一望便知是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内中还有一些书法作品,写的是一些名人名句和一些散扎。隶书中规中矩、庄重凝练,行草书小品错落有致、笔走龙蛇,下笔干净利落。观其字,想见其人,一定是一个处世果断、敢做敢当的人物。

他就是蒋彝。蒋彝是谁?《西行画记》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全方位地展现蒋彝先生为传播中国文化而在海外打拼的传奇一生。

海外华人名家蒋彝

喜欢读书的朋友对他的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上个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迫切渴望新知识、新文化,一大批西方和我国港台的文化类书籍大量被引进,许多世界级文化人士被介绍到中国。这些文化像一缕清风吹得人神清气爽,也拓宽了国人看世界的视角。在海外华人名家中就有蒋彝,1982年,蒋彝的书画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1983年出版了《蒋彝诗集》;1985年出版翻译了蒋彝的《金宝游动物园》;1986年出版了蒋彝在海外畅销四十年的名著《中国书法》······那些年在中国大陆的民间文化领域呈现出一派“蒋彝热”的景象。后来,开放的口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大批的海外、港澳台的学者作家的作品被引进的越来越多,蒋彝热逐渐被后来的一个一个热潮所掩盖。但他的影响一直存在着。2005年中国大陆又出版了蒋彝晚年著作《儿时琐记》;2007年出版了他的《五洲留痕》;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连续翻译出版了蒋彝的《伦敦画记》、《牛津画记》、《爱丁堡画记》……

“公众对蒋彝有兴趣,当然是一件喜事,但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思索。为什么半个世纪之后,他依然如此受欢迎?他的成就到底意义何在?”这是《西行画记》的作者郑达在该书的《前言》里代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样一个传奇艺术家的传记,深深吸引了我。蒋彝先生1903年生于江西九江。蒋家在九江是个大家族,广有家产,是个书香门第。父亲蒋和庵是个挺不错的画家,擅画人物肖像。

“父亲的画室,令蒋彝着迷!他常常偷偷地去那里,细细地欣赏各种图画,陶醉其中,脑海里想象黄鹂鸣枝和鲜花怒放的景象,或者翻翻书架上的图书,宁静丰富的色彩和线条,撩拨着他的好奇心,带着他穿越砖墙瓦顶的限制,欢享大自然的无限自由和美丽。培养了他对绘画和艺术的浓厚兴趣。”(《西行画记》6页)

纵观蒋彝先生一生的文化成就,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久居海外周游世界的过程中创作出版的那13本图文并茂的“画记”。在那些书里不仅有优美的文字,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书中那些精美绝伦的一张张绘画插图。能画一手好画的最深远的起因就来自于父亲画室的熏陶和启迪。可想而知,蒋彝先生学画的过程必定是汗水和喜悦交织的漫长岁月。

传奇艺术家蒋彝

与书画相映的是读书问诗的历程,蒋彝曾就读于地处南京的东南大学,在校学习期间以化学成绩最好。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也是他的最爱。他从小就喜欢读古书,尤其是明清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倒背如流,在他的读书生涯中家兄蒋笈对他的影响和帮助很大。并且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的这位长兄每每在关键时刻都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蒋彝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番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他曾参加过北伐军。30岁之前他曾做过安徽芜湖、当涂以及江西九江的县长。但他实在忍受不了官场上的腐败堕落尔虞我诈,30岁时即1933年毅然挂印辞官抛家舍业漂洋过海去了英国。蒋彝在不长的宦海生涯中,对官场的黑暗、动辄得咎的险恶环境深恶痛绝,他曾因仗义执言而饱尝痛苦。于是他下决心闭口避祸,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哑行者”。

作为一名图书装帧设计者,我对《西行画记》所述的这四十多年创作的那些画记最感兴趣,读来也最亲切。可以说,从他创作第一部画记——《伦敦画记》到最后一部《澳大利亚画记》,每一部画记的创作过程都能给我以业务方面的启发。

初到伦敦的蒋彝怀着创建一番事业的梦想,在一个语言不通、举步维艰的陌生国度,首先要有立足之地。在伦敦他结识了戏剧家熊式一、画家徐悲鸿等许多在英伦发展的中国文化人,也结识了赫赫有名的英伦汉学家庄士敦,蒋彝有幸得到他的赏识,并差一点做了他的博士研究生。

有了这些人士的帮助,蒋彝决心做自己的事业。当然最拿手的本领还是画画和写作,于是就有了《伦敦画记》的诞生。《伦敦画记》记录的是蒋彝作为一个东方艺术家对伦敦的印象,其实也是一次中英文化的比较分析。蒋彝申明,“我们可能表面上有所不同,但在吃、喝、睡、避风雨方面方式同一。我对伦敦观察越久,心中的感情益发友好。”英国的公众从来习惯的是阅读欧洲人介绍东方的文章,突然有一个中国人来对英伦文化品头论足,不禁觉得很是新鲜。所以,《伦敦画记》收到空前的好评。这本书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是蒋彝以精湛的画艺绘制的18幅插图,以及用真草隶篆四体书法抄录的诗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伦敦画记》的成功奠定了蒋彝在伦敦乃至英国文化圈子的地位,生活、交际圈子都有了很大改善。他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

蒋彝一生中画了近千幅大熊猫,被尊为画大熊猫第一人。1939年他出版了一本《金宝与花熊》的儿童文学作品,写一个叫金宝的小朋友与一个熊猫家庭的欢乐友谊的故事。故事中的熊猫富有人性,也善解人意,通过熊猫与金宝的友谊,作者写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融洽共存的可能性。这本童话集作者也配上了精美的插图,那些神态各异的大熊猫的形象为这本书曾添了许多神采。

读罢《西行画记》书稿,掩卷凝思,蒋彝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而挥之不去。特别是读到与大陆的亲人阔别四十多年后的重见,以及蒋彝先生与人世诀别的那些段落,都让我不禁泪水涟涟。

我喜欢这部书稿!希望我的设计能让这本书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