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4小时书店需要做些什么?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8/8 作者:邹昱琴 文枫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邹昱琴文枫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的利好形势下,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全国各地不少24小时书店应时而生。在实体书店遭网店、阅读习惯冲击的背景下,24小时书店的开办,对推动全民阅读、探索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有着积极的深远影响;但另一方面,24小时书店的开业仅仅只是开始,如何通过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吸引读者夜间进店,找寻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仍是实体书店需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全国24小时书店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北京、深圳、广州、青岛、杭州、郑州、西安等地的11家24小时书店与会,共同探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24小时书店创新发展与合作。(链接本报第2063、2064期头版《24小时书店需扶持更要理性》)

据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统计,从4月8日试营业截至7月27日,该店营业110天销售良好,夜间总零售额220万元,每夜平均达到2万元;白天总零售额473万元,日均零售4.3万元;总零售额达到693万元,每天零售额为6.3万元,是去年每天零售额的2倍。截止到6月底,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现金流为400万元。“去年现金流最好的时候也不超过150万元。”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总经理张作珍告诉记者。这说明24小时营业不仅仅增加了夜班营业的收入,对该店日间销售拉动也非常明显。

虽然三联书店的经营成绩单令人惊喜和振奋,那么“24小时”模式是否合适推广到全国?在度过了最初的新鲜期之后,24小时书店后续如何经营才能使这一书业新型服务业态得以延续呢?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忠义呼吁一定要理性。“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想开24小时书店,客观上不能盲目跟风,要综合分析自身是否具备了条件,需要把各种问题解决,才能付诸行动。”王忠义强调道。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全国24小时书店中,真正盈利的不多,开设24小时书店更主要的还是寻求探索经营理念的转变,培育新型文化生态。浙江新华集团与民营企业菲比咖啡联合开设的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虽然运营表现良好,但“24小时书店能够让读者‘进得来’,与餐饮企业合作也‘留得住’读者,可是吸引读者阅读并不等于读者愿意消费。”王忠义介绍道。如何让读者愿意购买图书,才是经营24小时书店最值得深思的问题。”深圳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从前5年的亏损到后3年的盈利,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空间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书店开始有“人间烟火”,书店成为一种围绕书的生活空间。同时,深圳24小时书吧和深圳民间阅读组织进行联系,丰富的阅读活动使书吧变成了一个交流的空间、慢生活的空间。据尹昌龙透露,今年以来,集团在深圳范围内推广了大书城与小书吧相结合的模式,目前已经建设了4家书吧。此外,像正计划进行装修改造、转型升级的广州购书中心副总经理杨随喜认为,作为综合的大书店,转型后以图书品种对书店进行定位,会将经营者的理念很好地反馈给读者。

虽然24小时书店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与支持,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但如何获得政府更大支持,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需要考虑;公益性是24小时书店的普遍追求,是文化担当,是企业对文化责任的关注——这是都是书店人的共识。同时,各方也充分意识到24小时书店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在具体经营策略上,不少24小时书店经营者认为:读者需慢慢培养,但如何培养读者需求?需要注意对活动的安排,但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24小时书店与传统书店如何区别选书?如何延伸传统图书的服务,提升24小时书店的服务品质?如何实现线上线下书店经营的有效结合?如何通过各种举措,为读者、旅者做好服务,放大夜晚的温暖?每个城市每个区域的特点不同,书店如何根据地区特色去经营?等具体问题都需要各方进行具体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