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书展团队合影:前排左一孟政、左二符哲琦、左三顾晓清、左四周思琴、左五郭敬杨、右一方铁、右二吕津;二排左一汪耀华、左二刘婕、左三吴军、左四忻愈、左五阚宁辉、右一王新平、右二胡楙;三排左一温富成、左二黄卫东、左三支绍和、右一易善杰、右二张翼。
■汪耀华
团队层层联合助推书展文化效应
上海书展被媒体和业界同行誉为“读书人的文化黄金周”。谈论到这个书业品牌,大家都知道它有一只神秘而有力的“幕后推手”,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团队。这个团队由一批对出版和阅读充满热情、充满梦想的人组成,在上海书展这个全国出版界、学术文化界乃至国际出版界群英荟萃的舞台上,他们很少走向前台,其中绝大多数的团队成员甚至没有登上过报纸新闻版面。但是,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和协同努力,为中国书业锻造了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新十年,新起点。历经十年风雨,在上海书展进入第11个年头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决意对上海书展团队进行一次解密,花一些笔墨描摹一下这个特殊的团队,同时想为操办大型书业活动业务的同行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上海书展的成功,离不开中央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离不开全国出版界同行的大力支持。落实到地方,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有力领导当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1年间,从王仲伟、杨振武、徐麟几任部长到宋超、裘新、朱咏雷等分管副部长,每一届领导都坐镇指挥,全程谋划。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四任局长孙颙、焦扬、方世忠、徐炯和分管副局长顾行伟、楼荣敏、阚宁辉则亲力亲为,从书展定位、活动策划,到招展、宣传、会务、后勤保障,一揽子把关,抓大不放小,带领上海书展团队持续冲击一个又一个高度。
在我看来,上海书展团队由核心层、骨干层、合作层组成,从三个层面助推上海书展不断集聚和放大文化效应,将政府的政策资源、企业的专业资源和相关行业产业部门的特色资源进行高效集成和整合,保证了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顺利运行。
核心层
稳定大局把握方向 高效集成和整合各方资源
从团队的组成看,上海书展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是团队的核心层,是把握总方向的队伍,体现了重大文化活动公务、公共、公益的职业特点。核心层主要负责策展、企划、组织、协调、统筹、布展、招展、保障等事务。这支队伍常年稳定,形成了紧密的工作关系,按照总定位和年度计划开展工作,确保有序、稳定、方向感强。
上海书展办公室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行管理处处长忻愈担任主任,麾下由孟政、支绍和、刘捷、吴军、郭敬杨、温富成等组成。我与这几位是书展期间的同事,算来也了解不浅,容我下文细说。
作为上海书展团队的“强大中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曾参与过上海书城1998年底开业活动的组织工作,其后又以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的身份参加了前四届上海书展,6年前开始接棒分管上海书展。他在应约为今年上海书城开业15周年撰写的《从上海书城到上海书展》一文时,谈到自己的一个“新发现”,就是今天在一起为上海书展和所有爱书人服务的团队成员中,有许多都是当年的“老战友”。他感慨地写道:“这样一年一度的集结,已经持续了11个年头,从上海书展创设至今,他们几乎从未缺席,始终是团队的骨干。我注意到,与他们一样,从上海书城走进上海书展的还有一大批出版人、发行人,他们有的牵头负责全国出版社的招商招展工作,有的承担主宾省展区的现场服务,有的是所在出版社的上海书展项目主管,有的是上海书展分会场的现场指挥。他们平时都在各自的领导和管理岗位上忙碌着,但是到了每年八月上海书展的这一周,我每天都能在茫茫书海和茫茫人海里看到他们,每次看到他们,我的心里都是踏实的、温暖的,这份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有着共同的职业履历——15年前,在上海书城,以阅读的名义,我们曾经有过一次光荣的集结。事实上,这次集结,从来就没有结束。”
骨干层
集结多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专业化、国际化素质、能力突出
上海书展团队的骨干层是书展的重要业务板块、项目单位的负责人,既有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机关业务处室的领导,也有来自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图书馆、《东方早报》、上海静安区文化局等出版、发行、媒体、文化界的同道。他们的特点是专业素质、能力突出,在各自领域都是行家里手,尤其在组织策划阅读文化活动、打造品牌单元和放大书展的社会影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以上海书展的项目单元为例,上海出版社经
营管理协会、上海图书馆承办的“中国书业馆配年会暨图书馆与出版社高层论坛”,主要由一批上海出版界、图书馆界的“老法师”(编者注:“老法师”为上海话,指经验丰富或是精通某一行的老专家)担纲打造;2011年书展创设的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主事的是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孙甘露;“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总策划是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著名出版家赵昌平,等等。
近年来,上海书展影响力逐步扩大,得到了国际文学界和许多驻沪机构的高度关注,合作交流的国际项目明显增多,书展团队也增加了“外向
型”骨干,一批熟练掌握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兼擅新闻编辑业务与翻译、创作能力的年轻记者、出版人、作家、学者也加入进来,其中包括一位西班牙姑娘白丽娜,她掌握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和汉语,热爱文学和中国文化,专门负责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的外国作家业务和上海国际童书展的国际合作业务,去年11月的国际出版人上海访问计划和今年上海书展的玛格丽特·杜拉斯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白丽娜都是“操盘手”,书展办的同事亲切地叫她“小白”。
合作层
各路兵马全力参与 书展开放、包容、多元格局凸显
上海书展团队的合作层主要是在各类活动和业务领域,与上海书展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机构人员。他们的全力参与和共同努力,使上海书展在保持海派特色的同时,愈发凸显开放、包容、多元的格局。
合作层团队主要来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图书公司、上海外文图书公司、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以及上海的高校出版社、社会出版社等本地的出版发行界人士,同时还包括近些年来与书展核心团队密切合作的中国出版集团以及一批著名的国有、民营出版机构的同行,还有上海书展持续合作的新闻界朋友、自媒体人。此外,一些为书展提供配套服务和专业支持的机构,比如上海展览中心、上海邮政公司等单位的业务老总,可以说是上海书展的“铁杆盟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他们对书展的投入和贡献留下了许多佳话美谈。
这三个层次组成的上海书展团队经过多年的磨练,以我个人观察,最突出的特点是团队结构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职业性、互补性和开放性,由此形成比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创新力。核心层、骨干层、合作层相互借力、相互支撑,事实上成就了上海书展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格局。上海书展11年来不断取得突破,与团队的这个特殊构成所集聚的动力和所释放的能量有很大关系。
“老班长”和他的伙伴们
上海书展团队是成就上海书展十年辉煌的核心,也是新十年新开始的基石,因为有着这个团队,上海书展将会继续前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2014上海书展会刊》上撰文——新十年,新起点,上海书展承载着出版人、读书人的新梦想,再次扬帆起航。
“老班长”忻愈
上海书展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行管理处处长忻愈执掌书展日常工作已有多年。作为早年的导弹兵,据说他的“眼火”很好,身上有一种稳重和坚忍的品质。同时,作为曾经大名鼎鼎的上海音乐图书公司的总经理和市局发行管理处十余年的处级干部,忻愈在工作中也磨练出一套善于谋划大局、盘活全局的技巧,给人一种遇事不慌、应付裕如的感觉。
初次见面,外地出版发行界同行听说他是“新处长”,难免认为新处长前面应该有个老处长,可是,忻处长却是一辈子“新(忻)”的。历练之后养成的稳重,使得但凡由他经手的事,领导都很放心。最近几年,我发现他对与会展业务相关的造型、色彩、材质越发敏感,常常有画龙点睛的表述,令我刮目相看。平时笑眯眯、笃悠悠的他,其实一直在盘算着怎么把书展为全国同行、为读者公众的服务做好、做细,于是每到书展前期或现场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时,他出手的“准星”都没得说,总是最靠谱的。他是大家信得过的“老班长”。
“大管家”孟政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行管理处副处级调研员、读者服务主管孟政是新华书店系统出身,从2004年开始就成为上海书展团队一员,11年来一直从事与读者服务相关的工作,事无巨细,从不懈怠:担任现场播音员广播找人,培训书展志愿者,保管、掌控书展证件和入场券的发放,书展账务管理,约请医师现场值班,解决处理现场投诉、纠纷,联系律师,等等。她的工作除了为读者提供贴心服务、为书展提供后勤保障以外,也要为书展工作人员提供保障,包括购买饭票、饮用水,甚至为参展单位登记并分发专用的马甲袋等琐事。
现场服务工作是靠用心和经验积累的。孟政把读者的需求记在心里,当场如果办不到,就当给下一次积累经验,到了第二年能办则办。经她接待处理过纠纷的读者,有些还会在下届逛书展时特地来看看她、聊聊天。我们看到,还以为她在与逛书展的亲戚、朋友拉家常呢!
“安全大使”支绍和
支绍和是上海书展办副主任、资源开发和安全保卫主管。之前,他曾开设上海久远书刊发行公司并任总经理,他的大度、豁达和善长经营使这家公司在他的领导下蒸蒸日上,成为上海报刊发行的龙头企业。随着企业改制,身为公务员的他回到了市新闻出版局任职。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历,让他在书展的社会资源管理和开发中显现出非同一般的精明和务实。同时,支绍和还是安全保卫主管,联系消防、公安等工作都是他的责任所在,为了安全万无一失,有时也会在工作和合作中表现出强势的一面。安全是保证书展成功圆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谁敢掉以轻心!
“活动达人”刘捷
从2009年开始,刘捷成为书展活动主管,现在是上海书展办副主任、专业活动主管,她的前任是已经调任市局出版处和数字处的王莳骏、丁晓玲。上海书展的活动每年都在增加,从最初的200多场到现在的接近800场。每年6月底开始,刘捷要对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地的出版发行单位填报的活动表一一进行登记、核实、汇总,进行场地、时间的统筹安排,经领导确认后再组织落实。书展开幕后,她会“盯”在活动现场,逐一将纸上密密麻麻的表格“变成”场馆内密密麻麻的人群。
一边做书展的活,一边日常工作也不能耽误。今年7月26日11∶10,刘捷在朋友圈发过一条微信:
“又到年度白发季,一个多月来白发猛增,每天上演QQ上十来个头像一起闪、直线分机手机一道响的壮观场面,最夸张的是双卡手机两个号码还经常同时来电话,明显地手和嘴不够用啊。好不容易经过反复沟通,把上百场重量级或人家自认为重量级的活动安置好,进入最后确认阶段,结果多种多样,有声称档期冲突的,有非指定日期不出席的……于是换时间换场地换嘉宾,加的减的,又开始一轮乾坤大挪移,费眼费脑费舌费手,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单位在自己展区的活动还会撞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竟然有两场活动,看得我头昏眼花。叹气,继续干活。”
她的同事孟政点赞,郭敬杨回复:“要开发一款自动申报排场次的软件,先到先得,一经电脑审核确定不得更改,数字化时代还是好啊!”
“多面手”吴军
吴军是书展办公室主任助理、联络员,虽然年轻,却在联络员这个岗位上做了11年。因为聪明好学,他对计算机等现代电子产品的应用和操作使我等老同志佩服不已。无论在书展的平面图绘制、广告版面设计,还是现场协调,以及与各地出版同行接洽等方面,都体现出吴军书展“多面手”的价值和特长。吴军还协助书展办主任制定书展总体方案、策划书展整体形象设计和布展工作,协调各参展单位、展馆、搭建商、服务商。吴军的特点还在于能吃苦、学得快、冲得上、干得实,善打硬仗。当然,他也会有脾气,这时候,忻处长、支老师就是他的“克星”了。
“媒体之友”郭敬杨
书展办主任助理、新闻宣传主管郭敬杨是书展办的新人,从2008年开始入行一直是书展新闻主管周思琴的帮手,去年调入市局发行管理处任职。现在,她承接了媒体接待、媒体宣传推进乃至一些重点方案执笔的繁重任务,与采访报道书展的全国媒体记者打交道。现在,她和局办公室的老师一起,每届书展要接待和服务四五百位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当然,她所在的书展新闻中心,总是有让记者们眼前一亮的各类素材稿,以及让他们心头一热的递上来的茶水。热情、随和、好学、努力,使她成为上海书展办领导的得力助手。
“主管百搭”温富成
温富成,自就读研究生时因实习而被“相中”留任,成为上海书展办不可或缺的“主管百搭”。耐心仔细为参展单位服务,协助各位主任、主管工作,温富成是一位热情勤奋的年轻人。有时,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领导找不到某位主管,没关系,只要找到小温,就能由此知晓这位主管的行踪和工作进度。主管们各司其职,小温则总是努力、主动地为大家服务,包括叫生煎馒头外卖、泡茶、联络快递,等等。上海书展临战前的几个月,大家最熟悉的声音是四楼走廊里忻处长“小温、小温”的叫声——“老班长”的任务又来了。
“局外人”也是“拼命三郎”
在这个团队中,还有黄卫东和我两位“局外人”。黄卫东早年是我主持的上海书香广告公司的同事,2004年就开始承担布展监督和现场活动安全保卫等重大职责,中间“出差”了几年,近几年又回归团队,是团队中典型的“拼命三郎”。他的任务先是统筹现场广告,书展进场后就与支绍和副主任呼应,遇到急、难、险、重诸事时都会挺身而出、果断处置,是一位有激情、肯出力又有思路的现场“清道夫”。
11年中,我始终是上海书展团队中的一员,从事一些策划、统筹事宜。在这个核心团队中,还有沈伟、余国光、王莳俊、丁晓玲、周思琴、彭卫国、朱旗、赵建平、蔡国诚、张金福、顾金良,等等,这些同道有的职务高升,有的光荣退休,有的与我一样继续在为上海书展出力。正如阚宁辉副局长所言,我们都是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的,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为上海书展服务奉献过,就是最值得骄傲的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