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孔学堂》杂志创办引发传统文化新现象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9/16 作者:马雪芬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马雪芬

2014年9月5日,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建社办刊研讨会在京举行。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艾立民,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葛洪泽,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月沐,新华文摘杂志社社长李春生等和出版传媒专家,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机构的学者教授齐聚一堂,就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的发展建言献策。

《孔学堂》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的国内首家宣传、展示、交流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双语学术刊物。杂志主要刊载国内外最新、最有创建性、最具可读性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和积极作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国际化、生活化。

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传播高地”,各界人士纷纷就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的宗旨、定位、发展路径等给予真诚建议。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赵宇飞认为,《孔学堂》杂志和孔学堂书局面临5个课题:第一是如何办成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型的最新成果传播高地,而且是一份面向世界、面向大众、面向生活、面向当代的杂志;第二是要把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办成普及性机构,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么能够变旧如新、要出版和传播什么样的内容,是孔学堂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是要把孔学堂书局和《孔学堂》杂志办成一个对外交流平台,就是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过程中发挥这个平台要进行一些探索;第四个方面就是在媒体融合和数字化出版方面,运用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出版业态,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就是办好杂志和出版,关键是在人才。赵宇飞表示,召开此次研讨会目的也是孔学堂就上述课题向各路“神仙”讨教。

石峰说,“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汉学家代表时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这代表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文化价值观。习总书记在与各国政要会见时,多次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孔学堂》杂志的创办,现在只是走出的第一步,要把杂志打造成金子招牌,路还很长。”石峰对《孔学堂》提出几点建议:要抓好编辑队伍和作者队伍两支队伍;要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问题;要扩充渠道,实现传统发行与电子商务发行相结合、纸质杂志发行与电子版发行结合、国内发行与国外发行结合;要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刘建生提出,《孔学堂》杂志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强化编辑队伍建设,二是要强化媒体融合。“在数字化多媒体传播中,作为我们新的出版社和期刊社,一定要先走一步,一定是传统媒体和广电媒体、网络媒体齐头并进。编辑要成为多面手,就是一个内容多方打造、深度开掘、立体传播,这里面要建设很多新东西,都应该有一些先期的规划和设想,要有动作和操作。我们可以以网络阅读的形式,包括移动客户端等,把杂志更广泛地传播出去。现在应该特别考虑媒体融合的问题,不能说我们一个热门写到这就完了,然后发到这就完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它的效用。”

孔学堂是贵州省着力打造的一个文化高地,集合了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孔学堂网站、孔学堂艺术团、孔学堂德师团等,构建了一个立体研究、转化、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孔学堂》杂志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了平台作用,正如杂志封面宗旨“中国思想文化评论”一样,与会专家学者对其充满期待,认为它将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将中国儒学推到一个新高度。今日,《孔学堂》杂志则在这块风水宝地画下美丽的蓝图,正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