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小微文化金融 银行应扮演怎样角色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4/11/14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双双

10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通报的前三季度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累计减免税达371.09亿元。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量不断加强。一方面,小微文化企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在活跃文化市场、激发产业活力、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小微文化企业在经营、成本、融资、人才、市场环境等方面仍面临许多困难。如何让小微文化金融更好服务企业?银行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2014年10月24日,第二届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以“小微文化金融的创新战略与路径”为主题,聚焦小微文化金融发展现状与瓶颈,从小微文化金融的内生动力与服务环境着手,紧紧围绕“创新”这一热点问题展开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思想研讨与实操对话,极大地拓展小微文化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视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金融与现行的国家经济政策相结合。

“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当中,现在有两个难,一个是融资难,一个是融资贵,规模都很小。2012年全国90%的小型企业和95%的微型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的信贷关系。”谈到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则从企业的生命周期出发,指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美国是8.2年、日本是12.8年,而中国只有3.5年,生命周期较短。同时,从成功率角度看,文化企业或许是1:9,即10%的企业可以得到成长,最后90%的企业恐怕遭受淘汰。因此,融资困难、风险大,成为小微文化金融发展的绊脚石。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可以从哪些角度给予支持?

加强信贷投放力度。利用新科技和互联网,通过产融结合和投融结合来创造的金融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从而产生新知识、新科技、新经济、新金融和新生活。包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镇西认为“只有通过新金融理念对文化产业进行整合,小微企业的上述困难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合理的解决。”包商银行作为中国小微金融和文化金融的先行者,不断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开展小微文化企业财务咨询、项目对接、贷前辅导等服务,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服务的便捷化、规模化、个性化水平。

进行稳健型投资。对于银行来说,稳健型投资更为重要。陈少峰建议包商银行向两个方向发展,分别是中小银行和投资公司,将稳健型和风险型分隔开。范周指出,打造小微文化金融服务的体系,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财政支持这三大块是必然要走的路,建议银行将大学这一原创地作为重点进行爆破,开展专项设计,并提出配套方案。因为大学的创作源和创意思维是源源不断的,所以梦想孵化器对银行和高校的这种结合是最有意义的。

做银行擅长的事情。“小微文化金融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很严重,即懂资产的不懂文化,懂文化的又不懂经营。”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董事长胡月明认为。潍坊银行董事长史跃峰也谈到同样的问题。其认为,文化艺术产业是一个吸入金融资源比较少的产业,金融杠杆给予这个产业的支撑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太吻合,而如果没有金融杠杆的支撑,文化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因此,对于银行来说,第一,回归金融本质,做自己擅长的事;第二,让行家与行家过招,银行做媒介;第三,融合发展存在的难题,到市场中找解决方案;第四,金融创新要在难走的地方开辟新路。

此外,包商银行副董事长金岩认为,文化金融是一个大概念,艺术品、环保绿化、住房等,都可以称之为文化金融,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往往被狭隘化,被限制在艺术圈。艺术品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而且真假难辨,如果将文化金融限制在艺术圈,其本身就很难做大,而且面临风险也很大。因此,做好文化金融,应服务实体经济,用国家文化来支撑文化金融,使国家文化与世界接轨,提升文化自信。(下转第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