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文创中国30人”锐评创意风向标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1/27 作者:


赵磊

研判2015文创产业

商报·商学院专家顾问委员会首批七大家陈范郭金李魏赵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到2015年底,互联网上的文化产业市场价值将达到70%左右;移动终端将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入口;文化国企与民企合作将大有可为。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加快文化立法,是“五位一体”建设、国际接轨、处理文化领域新兴事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等多方面的需求。

□郭万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消费、生产两个方面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80后、90后为中国文化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动力。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文创政策的落地和协调将成为2015年新趋势之一;“一路一带”将带动发展中国家文创发展。

□李季(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信息传输服务将成为文化产业核心增长极,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增速也将加快;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保持15%左右的增速,会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新常态,但发展质量会明显优化:兼并重组会更加频繁,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会更有效率。

□赵磊(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以2015年为新起点,我国文创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总的发展趋势是我国文创产业要由政策导向型转向内生驱动型。

自2014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商学院成立以来(链接:2014年9月23日第2077期13版《商报商学院炫彩亮相,开启跨界发展新模式》),商报商学院专家顾问委员会这个“智囊团”得到专家学者专家认同与响应,不断壮大。2015年新年伊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文创中国周报》特别推出首批7位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分别用专业的眼光,检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今后,商报将以“10+10+10”的形式推出“文创中国30人沙龙”这一大型专题,拟推出10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术精英、10位具有标杆意义的企业领袖、10位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文化使者。当然10位不是限制,我们诚邀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商报“智囊团”,为中国文创产业把脉,献策。

这是一个从有意无意被忽视到不得不为之的过程: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比亚迪、万事达、网易、腾讯、凤凰卫视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相继成立;2005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了产业经济增速发展,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百度、吉利等实业、金融以及新媒体企业纷纷上市;2015年,随着诸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根、文化创意与第一、第二产业的深度融合,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或被改写。站在产业升级再造的起跑线上,商报商学院首批聘请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7位文化创意专家作出了审慎又富创见的研判。

文创新政落地生根

让时光回溯到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为核心议题,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此后三年,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比同期GDP高出6~7个百分点的增速。然而,这种发展态势也暴露了文化市场的诸多弊端——行业壁垒森严、技术有待突破、区域各自为政,产业发展亟待打破瓶颈,从无序走向有序。

《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等政策的落地生根,使产业的升级转型不断落到实处,为这一占中国GDP总值仅为3.77%的产业集群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某种意义上,它是对少数“冒险者”自行探索业绩的肯定,也是对新生业态规范管理的开始。

“下一步,要加快文化立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这既是“五位一体”全民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据统计,目前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领域的法律分别占到现行法律的31.5%、52.1%、7.56%和7.46%,文化立法不仅比重薄弱,并且存在前瞻性、涵盖面不足等问题,导致面对当前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业态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在监管时存在法律空白或灰色地带,权利、义务无法认定。

跨界融合成产业趋势

当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乃至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内生性的学术视野也在发生融合。“文化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2015年将成为“中国文化经济元年”。一方面,经济发展影响和制约着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很多因素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潜质条件和内生条件,因此文化经济学的事业更具概括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创意城镇、文化园区是提升城市品牌永恒的命题。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说:“将文创作为城市名片,不能仅停留在形象定位层面,而应切实将文创城市这一定位内化为中国城市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此外,互联网思维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和商务平台,并逐步影响着传统文化园区的发展。

互联网思维还影响到包括书画艺术在内的文化企业投融资。小微文化企业的大规模出现,给金融投资机构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金融机构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分类,“比如艺术类企业,是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在文化消费层面,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郭万超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发生文化消费的“代际转换”:80后、90后甚至00后将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较深,思想活跃,创新力强,并且更讲究生活质量。

经济版图或被改写

在文化产业跟实体经济紧密融合的后工业时代,国际文化贸易的增长开始超过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然而,这种增速主要体现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创意经济强国,“它们的比重超过了80%。”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指出:“尽管中国文化产业增速几乎是经济增长的两倍,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落后。”

所幸,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的“一路一带”已从战略构想进入务实合作阶段。这一起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将会比孔子学院、版权贸易更具中国文化影响力。“它还包括一个更宏大的战略,我们称之为第二次地理大发现。”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这样一个全新的地理大融合,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如果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成立算起,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这是一个从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的过程。“一是从简单模仿进入创新创意阶段,二是从政府主导进入市场与企业主导,三是业态从传统行业为主转变为跨界融合为主,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将大量涌现。”郭万超说。          (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