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陈少峰:文化融合科技,数字文化产业是新方向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1/27 作者:


陈少峰

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64年7月生于福建省漳浦县。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科技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专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家(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两岸文创高校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之一),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中国民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致力于中国伦理学史、伦理学、社会正义与国家治理、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商业伦理)、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国学专题(儒家、道家、法家的融合与冲突)的研究。199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2010年获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1年个人专著《文化产业读本》获中国传媒大学“全球文化产业学院奖·思想驱动奖”,2011~2014年,承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子课题“中国文化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2004年以来承担有关部委多项文化产业课题和体育产业课题,先后为政府部门领导干部、企业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以及文化部组织的西部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培训班等讲授文化产业和国家文化软实力课题500场次以上。

2013~2014学术足迹

著作《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3》(华文出版社)《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清华大学出版社)文论“新形势下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路径”中国国情国力“城市文化建设与竞争的视角”光明日报出版社《创新·交流·合作》“文化产业业态变化与文化企业经营策略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打造推动北京文化走出去的强大引擎”前线“文化产业园区有名更需有实”时事报告“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文化产权交易所在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中转变、症结和改进方案”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企业的品牌化之路”中国名牌“文化产业业态变化与文化企业经营策略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文化体制改革将进入新阶段”时事报告“中国动漫产业大发展还缺什么?”文化月刊

峰言峰语

◎博物馆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尝试都很有意义。当然,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教育与交流的文化活动不仅不能减少,而且应当加强。就创新而言,博物馆还可以组织各种夏令营和培训,也可以开展跨界产品的研发,如服装、配饰、家具和文化元素的跨界应用(玩具和文具、花瓶、日用品等)。实际上,故宫的文化产品如果通过动漫或者微电影的内容添加展示和品牌塑造,效果会更好。

◎做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预备方案的时候,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新常态,另外一个是融合(其中涉及互联网思维)。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多数企业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新阶段我们的企业是在被淘汰的路上晃悠呢,还是想好了未来的发展模式(以及在无边界的虚拟、或者“虚拟+现实”下找到面向未来的生存方式和商业模式)?如果找不到的,估计都得再次认政府拯救掏钱(或者少数任其自生自灭)。新常态是市场化,融合是进入。

◎很多人认为文化产品要有本地文化特色(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才能被其它民族欣赏,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比如一种宗教的电影只能局限在一部分人看,麻将电影也只有亚洲部分人喜欢。虽然特色文化对游客有些价值,但多数情况下,好莱坞等文化娱乐业做的是娱乐、共鸣、人性,有一些文化元素,但是没有太鲜明的文化特色,但是文化产品、模式或者方法可以在全世界复制。

◎书画作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下降,特别是当代书画作品。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来泡沫大,二是市场冷,三是清仓处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健在)的作品将是焦点,和国外不一样,我们没有统一授权经营,而是名家的作品(真假一起)分散在很多画廊和拍卖行:结果就变成业内为了回笼现金就开始降价,最后就是恶性竞争、恶性降价。从过去一个月的情况看,书画作品降价可能持续到2016年底,也就是从2014年初开始出现U字型的市场跌荡。这和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产业是一样的。

●少峰点睛

点睛:跨界化转型将是文化与科技融合成果

文化与科技融合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新方向。可以把它理解为文化融合科技,或者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科技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也许两年后不需要实景演出,运用虚拟的技术完全模仿出从实景演出当中看到的所有景观,达到和在现场看实景演出那么好的效果。如果某一天中国的图书全部装入iPad里面,或者是教材装入iPad里面,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整个出版业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发展中,文化跨界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影响制造业升级和文化产业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并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对传统产业带来冲击,主要是因为新技术的文化产业具有这么几个特性:一是丰富性的表现,如立体化等艺术表现力。还有多样性的表现,包括有远程体验的形式和共同体验如游戏等类型和模式。还有一种体现性表现,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体现,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变成一种身心的体验。此外还有创新性的表现。丰富性表现、多样性表现、体现性表现、创新性表现,这就使它超越了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文化产业升级转型它的冲击对象是几乎所有传统的文化产业和电子产品、广告创意设计等,纸质媒体首当其冲。纸质媒体数字化阅读和内容下载的转型,必须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海量的内容。第二个条件是海量内容必须专业化。第三个条件是海量的内容和专业化的内容还必须是前沿性、新潮化的。第四个条件,专门针对特定的专业和主流消费者。第五个条件需要具有企业自身某个核心竞争力要素及商业模式的持续提升和改进。做为新技术平台下的新的文化现象之一,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各种各样的舆论很快会到达,而且会互相影响,我把它叫做一种强化的过程。文化传播形态也发生变化,娱乐化趋势非常明显,而传统的传播不太受重视,所以新闻的分量正在下降。新闻在最高峰的时候大概占整个媒体产业的18%左右,现在我估计下降到10%~12%左右,总之,新闻所占的比重在减少。

转变发展模式的视角与对策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数字文化产业角度来看待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无疑需要注重转型与创新。例如“双重化”的转型。双重化转型就是“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并重或者同步发展。此前中国从未达到过内容为王,而在近年一下子进入到平台为王之后,就出现内容生产弱化的趋势。因此,现在需要重新回归到向内容化的转型,至少实现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的统一。

当然,数字技术化的转型也是很重要的方向和方法。目前,有四种基本力量在驱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即青少年消费者成为数字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依赖数字化,信息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的融合度增强,电信企业逐步成为媒体公司。由此,我们发现,文化产业的平台化和数字化趋势是一体的,今后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影响,必须通过与数字化有关的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和像苹果公司的娱乐终端等的数字硬件产品平台来实现。

此外,娱乐化与数字化融合的转型也很重要。现在娱乐化存在两个大的趋势:一是娱乐无边界,人们的娱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娱乐,促进了更多的消费;二是内容娱乐综合化,大家在一个iPad上面可以实现综合化的娱乐。娱乐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对很多传统产业带来很大的挑战,只有进行转变才会跟上形势的要求。

跨界化的转型是文化与科技融合成果及其将文化产业成果应用到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文化产业增长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比如说会展、创意设计和农业文化产业等等。在这些领域里可以以文化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如制造业等,也可以用动漫、影视的数字化和技术创新等来反向带动传统的旅游产业。

●少峰前瞻

前瞻:内容为王引领2015文化产业

展望2015年,现在中国根本没有文化贸易能力,国产电影每年的出口都在下降,由于国内市场增长比较快,企业都在关注国内,国际视野越来越萎缩,电影产业除了引进时有点儿国际视野,根本没有针对国际的电影产品,而且这种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国文化旅游贸易逆差也是越来越大。对外文化竞争的格局,只有工艺、美术、玩具等文化制造业出口比重较大,一旦涉及到知识产权往来、内容往来等方面就会存在比较大逆差,因此北京文创功能区可能意义不大。

虽然文化传媒企业跨界融合难度较大,但这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联想集团的营业额可能是苹果公司的1/3,但是利润大概只有苹果公司的1/80,就是因为苹果有创意,品牌与创意设计是有关联的,设计走高端路线,利润就很高。

西方国家的跨界融合是很突出的,但是这种跨界融合对中国国企来讲难度很大。因为国企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在某个领域具有特殊的垄断地位,很长时间内不具备市场竞争意识,所以这种跨界融合主要还是靠民营企业,但是民营文化企业存在融资难题。文化金融应该突破这种限制,很多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不愿意做创新和探索方面的事,但是现在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总之,现在文化传媒产业的两大发展方向:互联网文化产业、跨界融合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有关。目前中国在走跨界融合的路子,但速度较慢,比如在建筑设计领域,很多高端项目都是外国人在做,这也正是我们需要跨界融合的一个发展领域,即文化地产。

2015年,我预计文化产业市场会发生以下变化:第一,到2015年底,互联网上的文化产业市场价值将达到70%左右;第二,移动终端将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入口,移动互联网市场价值估计将占到互联网市场价值的70%左右;第三,文化国企的深化体制改革很难出现领袖级企业,而与民营企业合作将会有大的进展;第四,低俗的互联网内容将被下架,传统电视台为保护用户入口会纷纷收回自制节目转播权,视频网站短期内将面临内容供给危机,迫使视频网站重新洗牌;第五,随着版权意识的加强,视频网站的竞争已不再是拼资金、拼流量,而是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第七,文化金融将日趋活跃,而其它领域的金融活动将适用于文化产业,艺术银行将成为商业运作模式;第七,艺术品市场短期衰退,公开交易大幅萎缩,当代艺术品价格下降20%-80%不等;第八,文化企业的两极分化将加剧,企业之间会通过联合来扩展品牌;第九,传统文化企业市场价值会越来越低,而互联网文化企业的市场价值会很高,健康、旅游和农业文化产业、体育等领域若实现跨界融合,前景光明、大有可为;第十,文化演出和传媒企业如果固守传统商业模式,又将转变为事业单位,重新依靠财政拨款。

●少峰锐评

锐评:文化传媒产业“凤凰涅槃”

文化传媒产业不是简单的转型,不是只要关注互联网然后变成电子阅读就行了,而是必须找到一种商业模式能够满足互联网所提出的要求。无论报纸还是杂志的电子化必须围绕海量的内容或者专业水平这两个角度去做,才有可能成功。

如果传媒企业达不到海量的内容,就无法做高水平专门定向的内容。比如,《纽约时报》在电子阅读的订户上有很大的增长幅度,因为该报都是知名人士开的专栏,同时又有新闻性和深度。但是我们很难有电子版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专业水平很高、对读者粘性很强的内容,很多新闻都是报纸的拼凑,专题文章也没有很好的深度。

现在很多传统文化企业既做不成大的新闻平台,也做不到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平台,反而是有互联网从业经验的企业来做更容易成功,比如盛大文学就是由互联网出身的人创办的。

现在,这种商业模式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比如利用大平台做广告,传统新闻在这种环境下所占的地位下降,互联网其实是伴随着一种业态的变迁,以前是新闻广告的价值更高,现在是综合性的平台广告价值更高,如百度这种专门为广告定制的平台、阿里巴巴这种在购物中的广告平台。从传统媒体中新闻占收入来源较大比例角度来说,传统新闻主要是通过广告形式来实现,但是互联网新闻主要是通过海量的内容来实现,互联网变成一个大平台,可以通过各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广告收入。同样要做内容,但是互联网新闻内容需要调整,可能不是以传统新闻为主要内容,而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比如视频、音乐、游戏、动漫等,甚至连购物社交都变成了一种获得广告收入的方式。

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面对的是不同的环境,互联网是一种不同的产业,以虚拟东西为主,有自己的特性,互联网传媒需要有互联网思维,需要改变对业态的认识,需要在新业态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这都是传统文化产业或传统媒体所面临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压力特别大,因为它们本来在机制上就缺乏创新激励,而互联网企业在过去五六年中迅速形成一些比较可行的商业模式,像优酷、京东商城等,智慧旅游、网上卖票、在线教育等都是创新探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