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由史入心随心所译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2/3 作者:


《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走钢丝:析近代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岳峰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55.00元

○黄晓佳

《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走钢丝:析近代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该书独辟蹊径,通过对传教士翻译儒家经典策略的研究以及对传教士翻译家内心世界的解读,透视一个时代背景下西方宗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揭示了翻译与社会文化、尤其是与宗教文化的互动规律,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儒家经典翻译研究力作。

全书三十余万字,共十一章。从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介绍了该研究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传教士译介儒经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及该研究的难点、创新之处与前期基础,阐述了翻译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并独创性地提出系统性的翻译家评价模式。第二部分包括了第三至第十章,作为全书的重点,该部分通过大量的译本比较与分析,集中考察了英国传教士理雅各、麦都思、苏慧廉等一大批传教士翻译家对儒家经典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译法,同时兼论非传教士翻译家对儒家经典的译介,译本在时间上横跨十九至二十一世纪,译者中既有欧美人士,也有中国学者。在该部分中,岳峰探析了近代传教士的知识结构与立场如何影响其翻译儒家经典的策略,重点研究了传教士如何运用异化和同化的策略来翻译儒家经典。译者的措辞选择与其文化背景、宗教派别和个人态度之间有什么联系?不同的宗教信仰对译文产生了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重要问题该部分都进行了体察入微、颇具创见的论述。

该书的第三部分,即第十一章,为点睛之笔。该部分通过考察儒经西传的历史来透析翻译与宗教的互动规律,并提出数个极具洞察力的观点:宗教启动翻译并催生翻译家,宗教信仰直接影响译者对文本的解读以及翻译家的翻译措辞与总体翻译策略,翻译活动既可以促进宗教文化的扩容也可以导致宗教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集语言、文化、历史、宗教等不同学科所长在儒经西译研究中加以融会贯通是该专著的一大特色。在理论层面上,该书认为,翻译史研究作为翻译学的基础性分支学科,兼具史学研究之特性,故而需要提倡史料先行。在实践层面上,该书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挖掘、记录以传教士为媒介的儒家经典西译活动,收集、分析前人对既有译本的评价,解释儒经西译活动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地点出现的原因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除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该书还对翻译家的评价模式、从传教士的内心世界探究传教士翻译儒经现象、揭示了翻译与宗教之间的互动规律、探讨了翻译中的索隐现象等方面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