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立法后,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如何落地?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3/10 作者:


池莉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两会报道组 张件元 田丽丽 孙珏 龚牟利

2015年1月1日,我国首部地方全民阅读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开始在江苏省正式实施;《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也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的潮流逐渐兴起之时,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连续两年(2013年、2014)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起草了征求意见稿,并按照立法程序征求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意见。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局将进一步加快立法进程,待征求宣传、文化、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意见后,尽快将草案提交国务院审议。

总理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并引发新闻出版界、文化界为主的两会代表委员集体热议。两会代表委员们针对“作为各级政府,立法后具体需要落实哪些工作?作为企业,立法后会有哪些机遇?企业是否有可能成为其中的资源整合的平台或者扮演其他角色?文化企业产品如何真正地抵达读者?”等问题,纷纷建言献策。本专题特别萃取两会代表委员们有关“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建议和意见,以飨读者。

“低头族”太多对民族智力发育水平不利

■柳斌杰(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落实好“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首先制度上要保障,其中包括立法、政策、环境等等。其次要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创造条件。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多,据调查,个别地区,除了学生的课本,家里几乎没有图书,所以国家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要在农村、社区、军营等建立图书室,为全民营造有文化环境的、有影响力的、安静的读书环境。第三要抓好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国际舆论评价中国“低头族”太多,孩子们成天看手机,没人读书,这样对整个民族的智力发育水平非常不利。为此,学校要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社会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阅读书本和相关的资源。第四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习总书记非常强调干部要带头读书,每会必讲领导干部要带头读书,并以自己亲身的经历作比,说明多读书的益处。书香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多方的努力才能建成。

建设书香社会顶层设计和属地管理要密切结合

■卓新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所长)

以书香味驱散铜臭味。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我们的文化发展并没有跟经济同步进行,文化的发展相较于经济是明显滞后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精神生态,要以书香味驱散铜臭味,不能一切向钱看。可喜的是,我们的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有“书香社会”的定位,有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以后,具体的工作就可以跟上去了。

建设书香社会,顶层设计和属地管理要密切结合。中央层面要有全面部署,基层层面要有相应落实,这种落实跟我们目前的城乡建设、文化社区、基层建设是可以结合起来的。比如,可以在社区居委会成立综合型的文化站,将社区图书馆以及自发组织的广场舞、街舞等都纳入其中,将其引入一种统一协调、健康有序的发展,地区文化站还可以组织读书活动和学术讲座,举办展览和纪念活动,借此提高人民的知识兴趣以及相关的欣赏水平,将中央的部署落到实处,形成一个系统的文化网络,使全民族都能享受到弥散开来的书香。

期待以PPP模式推动全民阅读

■王亚非(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

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要靠配套机制。阅读立法主要是解决国家对阅读的投入和管理问题,包括投入扩大、公共设施的完善和建立以及公共阅读网络的建立。立法说明国家重视,主要是解决公共投入的问题,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跟得上国民基础文化需求,我们要借这个机会多宣传、多推广。但立法的作用在于引导,真正形成全民阅读习惯还是要靠配套机制。

政府加大投入,企业参与管理。我们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力度,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相匹配。但资金的投入要有长远的考虑,要使之有造血的功能,而不仅仅是输血,培养出一种企业管理机制、运营机制。全民阅读目前主要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基层图书馆的完善。基层图书馆管理、运营、维护、推广和深化由企业来经营更加合适,要进一步加快由政府推进到企业化管理的转变。就像书店,纯卖书很困难,但是多元经营就有生存空间,书屋及其他公共阅读空间是不是也可以跟文化馆、卫生所、小学等融合呢?

企业要打造“既有高原,也有高峰”的优秀作品。全民阅读国家采取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国家投入,企业以战略合作者、伙伴合作者参与运营,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维护和产品的供应中,企业有很多事可以做。国有出版企业在推进全民阅读中应坚守自己的文化使命,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行为,潜心做出版,做精品优品,十年磨一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既有高原,也有高峰”的优秀作品。同时要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安徽出版集团除参与政府组织的“农家书屋”建设外,还建立了自己的农家书屋,向贫困县中小学和公共图书馆捐赠图书,资助大别山区家庭困难的优秀大学生。

从文化立法到文化消费要有相应机制

■彭长城(全国人大代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理在报告中提到要“促进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作为文化企业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就像习总书记在去年的文艺座谈会上提到了,文化产品一定要有亲和力、要有价值观、要给人温暖感、耐看耐读。其次,书香社会的建设,不仅是纸质的阅读,还应该是多介质的推广和传播,应该让社会上所有人享受到优秀文化产品的成果。从传统意义上说,建设书香社会,主要以纸质阅读为主,但随着网络媒体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建立,应该包含多种介质和多种载体的阅读和推广。第三点是,政府不仅要文化立法,更应该做一些具体的加大文化推广和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为鼓励儿童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欧美发达国家曾经给所有拥有儿童的家庭发放文化消费券,以推动家长购买文化产品,为家庭创造书香氛围,尽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色。总的来说,建设书香社会,政府要做的是文化立法、提供文化消费、提供文化服务;文化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做的是根据社会需求以及阅读方式的变化为大众适时地提供优质的精神产品,营造一种全民喜爱阅读的书香氛围。最后,从整个社会氛围来说,建设书香社会,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知识、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保护著作人权利。

重建书香社会应有四个标准

■熊召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主席)

书香社会,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中国古代有“耕读传家,渔樵耕读,四大仙人”之说,把读书人的地位提得很高。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社会就是书香社会,只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中国的读书人越来越少了,一心想当老板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认为重建书香社会的标准有以下几个:一是我们的社会要充分地尊重读书人;二是整个社会应该培植起良好的学习风气;三是我们的读书不能带有太多功利性,应该把颐养自己的心灵,培植自己的人文情怀作为读书的目的;四是我们读书主要靠家长和老师推荐好书,重点是要让家长高雅起来、优雅起来,让教师拥有更多的人文情怀和责任心,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能使读书主体——孩子和年轻人,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不至于误人子弟。

修改《著作权法》保护所有文字创作者的权益

■池莉(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文联主席)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倡导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特别鼓舞人心,说明我们的政府,对全民素质的培养和阅读文化推广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拿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推进这个事情,首先是修改《著作权法》,保护所有文字创作者的权益,多年来,我一直在提这方面的建议案。第二是规范出版物。第三是从法律层面规定阅读。怎么阅读?政府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要有科学的调研报告,形成一系列的数据,然后再层层推进。不是推荐几本书大家都去读,这是不科学、不严谨也是不客观的阅读。因为你推荐的书,可能适合一部分人,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这就要政府从立法层面来引导。现在的阅读还只是停留在倡导和鼓舞人心层面上,我认为,政府应该从法律上,从行政工作上规定阅读的具体事情。就像一天吃三顿饭一样,到点就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了。作为作家,我认为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踏踏实实地写好自己的作品,为建立书香社会提供优质的精神产品。  (下转第3版)


柳斌杰


卓新平


王亚非


彭长城


熊召政


池莉

(上接第2版)

“倡导全民阅读”改为“推进全民阅读”更合适

■王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

知识的获取靠阅读,全民素质的提高也靠阅读。纵观世界所有国家在发展中的差距,其实都是阅读上的差距,因为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种力量——知识的力量,知识靠什么?靠阅读。中华民族有全民阅读的历史非常短,全民识字率达到85%还不到半个世纪,因此我们不要对阅读问题太过乐观,也不要太过轻视。当前我们在国民素质、综合竞争力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用思维经济的法则都可以理解为阅读的差距。工业革命最后在欧洲实现是人家全民阅读早早开展的结果,所以一定要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崛起的节点。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我个人认为“推进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更合适,因为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最古老,也最现代的手段。

阅读不在方式,而在内容。谈到阅读,没有必要把阅读问题和介质之间过多勾连,出版物的内容是通过各种介质向读者提供,把纸质书、电子书,划分为浅阅读、深阅读、碎片化阅读、整体性阅读,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是伪命题。只要是有内容的读物,读者愿意采取什么方式阅读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决定,电子书同样也可以进行深阅读。我的手机里就下载有《史记》、《汉书》,空闲时就翻阅,这也是深阅读。我理解的碎片化阅读,是生活节奏的碎片化导致阅读方式的碎片化,并不是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只要准确理解出版物的内容,提升自我价值,就是深阅读。从这个意义上,碎片化阅读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可非议的阅读方式。只要在读书,就是国家之福,社会之福,不要苛责阅读方式。

全民阅读需立法,多方推动更重要。全民阅读立法是全民阅读活动重要的推进方式,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推进阅读本身不能靠法解决,即使法律制订后,仍然需要进一步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党和政府需要通过公共资源推进全民阅读,企业要提供更好的阅读资源,民众要树立正确的阅读观——阅读就是探求真理、增长知识、提升文明程度。经济新常态,文化要提速,全民阅读立法就是出版业提速的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读书人多了,市场自然扩大,但是无论阅读方式如何,阅读人群多少,出版企业必须提供有价值的精品力作。

整合社会资源不搞政绩工程

■何建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

阅读需要引导,文化强调个性。立法后的引导很重要,但引导需要潜移默化。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成语大赛节目延伸出民众对于传统文化和相关产品的关注。目前公共图书馆建设还存在缺陷,我曾提议用名家资源来弥补公共图书馆的不足,但操作起来非常有难度。比如,一位名家想把他的藏书资源共享、推广到社会,这样他依靠自己的身份,引来的是活水,可以吸引名家、爱好者、读者,进而带动相关公众,但最后场所的审批、项目申报等都特别麻烦,无法落地。这种情况在立法后,需要去深入研究,能不能把社会有效资源利用起来,而不仅仅是做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从目前情况看,基本没有自身特色。实际上,文化是强调个性的,这样的民族才有创造力。每个城市的民众对于阅读都有不同的需求。虽然目前国家在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但从今后的趋势看,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体系也需要纳入考虑范畴。

要立法更要激励机制

■黄友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

全民阅读要立法更要激励机制。新闻出版界委员近两年来一直在推动全民阅读立法,全民阅读立法的意义不在当前,而是着眼未来。真正的知识需要系统的积累,我认为,通过立法把促进全民阅读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全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进而到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有非常健康的意义。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国人的法律意识还不强,阅读习惯也没有养成,因此立法后还需要在法律框架之内实施一系列措施,如知识竞赛,建立不同群体的读书群,实施奖励、激励机制,甚至可以对官员实行读书方面的考核,读多少书?读哪些书?总之,全民阅读立法后仍然需要建立全面的系统化的覆盖全社会的各种阅读机制,不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

“连续9年提交设立全民阅读日”的提案

■聂震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设立“全民阅读日”。自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由3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此后每一次政协大会均重复提出,只是提交承办部门有所不同,可至今未能得到采纳。此份提案现系第9次提出。“全民阅读日”可以定在每年的9月28日。在“全民阅读日”期间,可以由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文化团体向全国公布推荐的优秀书目,并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鼓励阅读、帮助阅读、指导阅读的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推动基层图书馆以及各类书屋建设,鼓励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形成全民阅读热潮。

推进全民阅读要有长期规划。有了法规,就要有中长期规划。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有公共文化经费来支持,要有明确安排,相关款项不能挪用和搭车,并由专人管理。规划要有具体实施重点,对重点人群开展阅读的状况要高度重视。首先,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少应酬、多读书;其次,加强校园图书馆建设,尤其是边老少穷地区,为在校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其三,对于弱势群体,比如进城务工人员,少数民族、残疾人群,应给予更多关注。

通过市场手段推动才有活力。全民阅读首先是公益性的。现在很多电视台把读书节目砍掉,很可惜。不能把读书节目等同于娱乐节目,要收视率。但企业涉身其中,以市场手段促其参与,效果是最好的。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企业都可以作为共建方参与。全民阅读不能变成完全是政府的事,一定要社会化起来。

阅读价值观需要重塑。眼下国民阅读的价值观太过功利。全民阅读若仅仅停留在实用上,就不是真正的全民阅读,全民阅读的实质是让全民享受阅读乐趣,通过读书,使自己的精神需求得到全面满足。

调动读者积极性的手段要接地气

■黄书元(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

全民阅读,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是关键。据了解,在广东省某县,读者可去书店选书,买后看完,可送交相关图书馆,由图书馆报销,相当于当地财政买单。从这个个案可以看出,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需要创意和接地气。因此,有了阅读立法,根据每个地区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最为重要。对于单体企业来说,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人民社在酝酿一个APP读者俱乐部,算是社里的一个独立品牌,预计在今年的世界阅读日启用。这个软件相当于是一个爱书人的社交社区。交流平台以出版社编辑为群主,包括作者和读者的交流,编辑与用户等多维度交流。今后其他出版机构也可参与进来。每个编辑身后有很多作者,一个作者背后又有大量“粉丝”。围绕书,在平台上可以做很多事情。

积极推进《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颁布

■郝振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基本完成修改任务,呈交给国务院法制办。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完成。在这段时间里,政府、社会、企业等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从政府层面来讲,可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要尽可能把全民阅读的设施,包括软硬件、阅读空间等扎扎实实落实下来,还要考虑到后续管理队伍的考察遴选和培训,资金、财政的拨款应该得以科学合理的使用。还有阅读的辅导、志愿者队伍的建立等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正把全民阅读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每一个板块的工作。此外,要明确中央主管部门的责任,在此基础上要对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建立评价体系,包括传统的书报刊,声光电,以及数字阅读等都要考虑进去。

在社会层面来讲,要鼓励大家支持全民阅读,对于提供场地、资金、出版物等不同形式赞助的,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的鼓励。

对于出版企业来讲,这既是福音,也是空前的压力。客观的说,全民阅读的发展,会给出版企业带来长期、广阔的市场。压力是,我们能不能拿出满足不同读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出版物。这对出版企业而言是个严峻的课题。它会促使出版业产生更多的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健康的富有感染力,以不同传播介质为载体的精品。

全民阅读不能走老路花冤枉钱

■臧永清(全国政协委员、现代出版社社长)

政策要到位,规划要细致。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怎么满足,国家阅读书目怎么设计,各种基础设施怎么建设,我们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做。另外,尽管阅读是软性的,但也要有硬性指标,如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阅读场所,如何利用现有书店构建全民阅读场所等等,阅读硬件好做,软件怎么跟上?这些都需要细致规划。

调动社会热情让读者真正参与。基础阅读活动的推广不能再走有的地方“农家书屋”、“中小学图书馆配”的老路。政府的出发点特别好,但操作过程中,花了很多冤枉钱,却没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避免走老路?其一,阅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都要充分。其二,调动地方力量,根据各地实际,借力已经蓬勃发展的阅读节、读书日,不搞一刀切,设施和配书都应如此。其三,不搞限价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其四,调动全社会的阅读热情。不要把书硬塞给读者,要让读者真正参与进来。

要在义务教育上多下功夫

■万捷(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

全民阅读应着力从小培养公民的文化素质。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行业才能健康发展。这次两会我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拍卖法的,在互联网时代,网上拍卖发展迅猛,高科技时代更需要法律保障诚信体系的建立。推进全民阅读确实需要好的环境。但阅读是很个人的事情,即使全民阅读立法,如果还是很多人不读书怎么办?有什么处罚呢?阅读这件事情不是通过法律就能够完全解决的。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同时,还要在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上多下功夫,着力从小培养公民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