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如何提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传播能力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3/20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董事长王亚非曾提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出版企业必须由单一的版权输出模式融入到全球产业链运营,由单纯的图书延伸到全方位的文化投资和拓展。同时,还可以在海外设立国际出版传媒集团,收购兼并当地企业,实现本地化经营。其实,一些出版发行企业已经在摸索这样的尝试。

2013年10月,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决定“中原文化海外发展中心”的执行主体——河南出版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联合德国柏林少林大成健身有限公司,甄选河南部分文化产品,于德国首都柏林市的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原文化精品展”暨“中原文化海外发展中心柏林分中心”挂牌仪式。此举也是希冀实现中原文化与国际文化传播交流合作发展常态化,开拓河南核心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空间和影响力,着力提升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中原文化海外发展中心”的影响力。

相似的案例还有新华文轩,其根据自身的海外业务发展思路,已经在美国纽约筹备成立“文轩北美文化交流中心”,作为四川省商务厅在北美地区唯一境外商务代表机构,该公司将增资华盛顿文轩传媒公司,使《华人视界》报发行范围拓展到纽约地区,以华盛顿文轩传媒公司和“文轩北美文化交流中心”为依托,组织开展“中美出版界高层高峰论坛”、“纽约四川旅游推介会”、“2015年纽约元宵自贡灯展”等多项中美文化和经贸交流活动。同时,新华文轩已在欧洲英国伦敦、大洋洲新西兰、非洲坦桑尼亚派出专人开展业务调研。通过平台模式的推广,新华文轩将逐步形成北美洲(纽约)、南美洲、欧洲(伦敦)、大洋洲(新西兰)、非洲(坦桑尼亚)、东南亚(印度、泰国)全球性海外业务发展布局,推动四川文化“走出去”。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类似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利用自身文化信息资源与技术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塑造了国家与企业的双重形象。同时,由于其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还有许多不足和困难。

例如,投入不足、经费有限或许是目前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普遍面临的一个发展瓶颈。政府财政和企业自身的投入有限,也没有形成吸纳民间投资的有效渠道,对社会资源整合不足,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又如,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起步较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渠道狭窄,加之受经费不足的限制,造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针对于此,可以采取与驻在国相关文化机构合作的方式,举办一些赢利性的文化活动。这样既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又可以激励中国文化中心不断提高活动质量。还可以积极吸收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可以通过与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合作,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展开省部对口合作,在一定时期内与省级或市级文化部门开展对口合作,共同出资,共同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这种形式的合作不仅可以扩大合作省份在海外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投资和旅游收入,同时也拓展了中国文化中心的资金来源和人员、技术支持,实现双赢。

另一方面,目前在海外的中国文化中心普遍开设时间不长,对驻在国的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等缺乏调研和了解,在文化表现形式上往往难以满足驻在国人民的需求,致使一些文化交流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提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对驻在国的了解,以便提升成效也应被尽快提上日程,这也需要提高驻外人员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