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书业对接科技更要务实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3/31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少波

3月20日,重庆出版集团主办的“两江学者”出版发行管理岗位课题研讨会在渝举行。研讨会围绕“出版发行创新模式研究”的总课题,开展科研论证和试验性应用工作,旨在为出版发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现实路径。

目前,很多传统从业者都在做APP,理由是别家都有,我们也要有。但是,如果没有用于商业环境,对业务就没有拉动作用。其实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书业对接科技,在求新、求异之外,更要注重务实,让技术真正带来业务的增量。面对互联网时代日益加剧的竞争,出版社、书店该如何应对?

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重庆新华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陵、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杜金卿、北京发行集团副总经理郑岩、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存周、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林彬、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何春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汪忠、四川文轩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践、京东图书音像事业部总经理杨海峰、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伟竹、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斌、天猫图书音像行业负责人李波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发行渠道、出版社、作家代表参会,老问题寻求新办法,融合与技术成为新的思路。

跨界融合提升商业运作能力

作为重庆市“两江学者”图书出版发行管理特聘专家,罗小卫在会上提出“通过跨界融合、延伸产品链,提升出版的商业化运作能力”的观点。在他看来,过去的一年,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从教育内容出版商向教育产业链发展,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少儿出版机构在推动少儿文化向创意产业链条延伸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湖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从传统美术图书产品提供商向艺术传媒综合服务商转变做出了新探索,都是为出版商业化的推进做出的有益探索。

“在重庆出版集团,我们利用畅销书《冰与火之歌》创造了诸多创意产品,做了尝试性销售,取得不俗成绩;集团旗下的五洲教育公司,也逐步探索教育培训平台的搭建,积极探索从内容提供到行业服务的路子。”罗小卫认为,近年来图书产业链条的衍生,成为图书行业商业化的一个标志,无论是图书与影视剧的成功转换,还是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关联产品的成功搭配,各种跨界融合的例子都成为商业化运作的典范。

技术为实体书店带来转机

面对多重冲击,越来越多的新华书店、大书城等实体书店升级改造,构建文化MALL,打造当地文化地标。“目前,几乎所有书城都转变单一出版物经营模式,走向以书为主、多元经营的文化综合体,主营、多元面积比例不等。”何春华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进步为实体书店带来了转机。商品的销售往往随技术的更新而变化,在书业同样如此。杨斌认为,应以“互联网+”为契机,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书业进行创新融合。

重庆新华正在推动传统卖场融合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一体互动,放大地面店的潜能。据肖陵透露,在线下,重庆新华启动了卖场智能化建设。第一阶段立足于卖场商品数字定位精细化管理,以连锁旗舰店重庆书城为切入点,自主开发智能书城运营系统,涵盖商品定位、读者服务、推广销售、互动导购等功能;第二阶段立足于市场营销;第三阶段立足于提升客户体验;第四阶段在全市连锁卖场全面推广。在线上,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立体化营销渠道。

电商也在寻找新模式

电商也积极寻求与互联网更加契合的新模式。杨海峰认为,出版行业要发展,亟需寻找与互联网和电商契合的新模式。据他透露,2015年,京东图书将给出版合作方提供更多的实用工具,带动出版行业转变营销思路,参与到移动互联网新的营销大势中。如3月31日推出的“股权众筹平台”,可以让读者从策划开始就参与到图书出版中。另外,京东还将继续与腾讯合作,在微信客户端推出更多“移动专享”活动。

2015年3月,天猫书城继2013年8月后,再一次全面提高商家入驻门槛。这无疑进一步规范了线上图书市场。据李波透露,2015年的重点是将书业价值链上游引入天猫,携手出版社、出版商向互联网2.0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