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文学年选出版步入收获期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3/31 作者:


谢有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任志茜

作为时代文学发展的观察者,文学年选能忠实记录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为转型期的中国文学变迁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录。因此,每年年初,不少出版社都会先后推出文学年选系列,既为时代作记,又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文学年选有着怎样的出版格局,有哪些值得注意之处,以及是否有新的市场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姿态文学年选年年出,年年新

可以说,目前的文学年选市场呈现常态化发展态势,格局稳健,少有新锐策划和出版力量的突破和跟进。对读者来说,更多的看点在文选丛书编纂者及其编选理念、所选作家作品以及文选出版分类上。

作为能体现文学年度创作概貌和精华的聚合体,文学年选的出版有极高的文学史价值和阅读价值。纵观国内市场,目前年选出版呈现品牌价值,较有知名度、成规模的已有不少,如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年度文学作品精选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花城出版社的“年度花城年选”,漓江出版社的“漓江年度文学系列”,以及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年度佳作系列”等。其中不少已连续出版了10年以上,如“中国年度文学作品精选丛书”2015年已到了第20个年头,“漓江年度文学系列”也有19年的历程,“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17年。

此外,还有一些专注于某种文学体裁编选的文学年选出版品牌,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系列”,聚焦外国优秀作家作品的年度引进;由方达主编的大型青春文学书系“盛开”,精选人气青春文学作家作品;又如新华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年度优秀诗歌》、《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以及不少杂志每年都会例行推出的自家佳作汇编等等。

作为每年一套的“常规菜系”,却又需颇费心思的年选出版,各家不约而同地邀请权威名家作主编和编委,如“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一直由学者王蒙坐镇主编一职,编委及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如由潘凯雄等主编《2014中国最佳随笔》,由林建法主编《2014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由王乾荣主编《2014中国最佳杂文》等。如长江文艺社版的“中国年度文学作品精选丛书”中的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精选、报告文学精选、散文精选、诗歌精选、微型小说精选和随笔精选这7种选本,自创立以来,一直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选,由评论家雷达作总负责。又如“2014花城年选”由何建明、谢有顺、洪治纲、李晓虹、李小雨、卢翎、王幅明、王泉根等诸多不同领域的名家编选,囊括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散文诗、儿童文学等10种年度精选图书。

单调雷同是文学的宿敌,在年选的理念表达上,虽说各年选选本均有反映时代风貌的野心,但亦因编委的不同考量和喜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表现在,不仅在文学年选出版作品的分类上有偏好,在编选风格上也百花齐放。如“中国年度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力求选出当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反映当年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注重作品创新价值,并雅俗共赏的佳作。而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年选版本,则希望从大众最为熟悉,在当下文学阅读环境中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样式中,如散文、随笔、文史精品、纪实文学、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闪小说、校园文学和儿童文学,评选出全年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之作。又如“漓江年度文学系列”目前已经将其品种已扩大至近20种,不仅包括“年度散文”、“年度杂文”、“年度小小说”等历年的优秀选本,同时还有合作多年的“新周刊2014年度佳作”系列。由葛一敏和乔叶选编的《2014中国年度精短散文》,以及星河等编选的《2014中国年度科幻小说》为其独家选本。可以说,当下的文学年选出版各有风采与姿态。

作为文学年选的三大关键词

对长期在文学年选出版领域守候的出版社来说,在多年积累之后,他们终于等到了收获期,文学年选渐成品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完美结合。

坚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年选是评价标准,也是话语权,对评论家来说,在每年涌现的气象万千的海量新作中,需要筛选出其中的熠熠生辉之作,这是评论家的责任;除了示范、引导价值,文学选本还具有文学史价值、资料文献价值、培育新人的价值等等,因此,对出版人来说,文学选本不仅在战略布局上非常重要,对繁荣文学创作也非常重要。而且作为常销书,文学年选如同收庄稼,可以年年收获。

但出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刘学明还清楚地记得二十年前,他陪同时任长江社社长的周百义,一起到作协创研部雷达处,商谈“中国年度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出版事宜。这套丛书自出版以来,一直高扬纯文学的旗帜,不迎合、不妥协、不媚俗,以严谨的态度,开放的眼光作为编选原则,如是坚持20年殊为不易。他回忆说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因为一套书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坚持下去,他坚信终会得到回应。如今,翻开一年又一年的选本,就是打开了一部当代中国文学的编年成长史,既有文学名家,也有后起新人,每一篇现在读来仍让人惊叹作者底蕴的深厚和光芒四射的才华。可以说,这样的作品,既展现了文学风云,也体现了出版社和编选者们的深厚情怀。

使命 选本要力求将当年最优秀的作品公正、客观地呈现给读者,还要替未来的文化史家提供值得阅读的版本。譬如作者要以自己的作品入选其中而备感荣耀,专家视作案头必备之书,初学写作者以之作为文学范本,普通读者视作精神文化的大餐。因此,在当下缭乱纷杂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选家?白烨认为,从时代的阅读品种进行沙里淘金式的编选、挑选、淘选,这是对文学经典化的过程,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文学研究者或评论家,应该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选家”,需要告诉读者,什么作品是好的,什么东西更值得我们去阅读、去关注、去弘扬,这也是使命。

新华出版社编辑李成今年已经是第五年策划出版年度优秀诗歌和散文诗选集了,作为写诗者,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中国诗歌繁荣出力,编选相关年选即是个人爱好与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尤其在他看来,当下诗歌创作民间水平很高,写诗的人多,热情还高。他策划的诗作精选集分别由9位国内著名诗人、文学报刊著名编辑联合推选,各收录了200多位诗人的诗歌新作和150多位诗人的散文诗作品。作为出版人,他相信编选的质量和厚度,这也已由市场证明:最初选集要请有余力的诗友赞助,但从去年开始,该系列选本就可以靠市场盈利了。

版权 年选出版常常涉及多位作家作品,尤其是大型年选丛书,作家作品规模更为庞大。这就需要编选者和出版人遵循“先授权后使用”的原则,在获得授权后进行传播,同时对稿费进行及时给付,以免引起法律纠纷。去年由作家叶开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就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就书中所选部分作品的版权归属发生分歧,并在法庭对质,目前一审判决出版商赔偿上海译文社经济损失20万元,并停止出版、发行该书,目前被告已提起上诉,等待法院二审。

据悉,目前诸如漓江出版社在获得年选作品的授权时,像年度短篇集和中篇集这类选本要由编辑根据目录征求每位作者的授权,其他的选集则由编选者获得授权。对于无法获得授权的文章,不少编者采用放弃收入的做法以规避版权风险。此外,不少出版社已经将委托文著协寻找作者作为一种常规做法,每年文著协帮助出版商获得汇编作品作家授权的有百种以上。我们也期待出版商在进行文学年选出版的同时,首先尊重版权所有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