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海淀开分店
摘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金霞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一年前的世界阅读日,伴随着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开业,以及随后24小时书店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般诗意的描述,让读者和出版人在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在心里划了个大大的问号:能坚持多久?能否复制?一年后的世界阅读日,三联韬奋书店用坚守与创造,给出了答案——逾900平方米的海淀分店,落户寸土寸金、网友戏称为“宇宙中心”的北京五道口商圈,成为清华同方科技大厦这一科技高地的“文化客厅”。4月23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举办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一周年暨海淀分店开业典礼,闻讯赶来的读者等不及正式开业就纷纷涌入。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为书店题写店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副总裁李岩,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建国,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晓平,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梁成林,海淀区副区长徐永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范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路英勇、总编辑翟德芳等出席开业活动。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主持典礼。
2014年,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利润同比增长111%;以4月8日24小时书店试运营日算起,同比盈利增长了130%;书店全年共接待读者28万余人次,较2013年增长68%;举办各类阅读沙龙活动81场次……这样一组兼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计数字,“支撑了三联开分店的底气”,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看来,“除了自身不断努力,这一年的成绩是方方面面合力的结果——政府的支持是推动力,而读者在这一年里的关注和支持是24小时运营能够成功的关键”。
24小时书店一时成为书业2014年度热词。2014年7月29日,三联韬奋书店联合全国11家24小时书店在北京召开创新发展研讨会,通过了《全国24小时书店北京研讨会共同宣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高品位、高格调的同时积极进行经营模式创新和书店转型的探索。
记者注意到,围绕品牌建设、内容建设,中版集团近期动作频频,如召开品牌战略推进大会、编辑大会,成立内容建设委员会,借伦敦书展等海外书展平台推介中国出版业,中版集团获国际书业主流大奖,强化品牌资产运作如开新店等等。对此,中版集团总裁谭跃表示,“这些都是围绕着中版集团的基本定位展开的——从过去单纯出书,到网络条件下既出书又出内容,再到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最终落脚在做阅读服务上。通过开书店等手段,借阅读日、读书节契机,把更多、更好的内容提供给大众。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正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慢慢就会转变为一种社会风尚。我们出版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就要用企业的方式来推动,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日常化地结合在一起。大家共同努力,全民阅读就会一年比一年更受关注,实效也会越来越好。”
记者看到,海淀分店内有一个别致的阶梯式空间,不仅用于图书陈列,还方便数十位读者席地而坐,可举办各种文化沙龙、读书会等。书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书店,不仅仅是售书场所,更是城市、社区的文化生活空间,除了24小时不打烊外,让读者能够停留、交流非常重要。而这种观念的转变才是我们升级换代提升服务的内在逻辑”。据悉,分店已与出版机构、文化单位联合策划,准备举办一系列阅读沙龙活动,
“分店的开设只是第一步。未来5年,三联书店将在全国范围内开设10家24小时书店。”路英勇表示,三联书店创办人邹韬奋先生在强调“竭诚为读者服务”、“促进大众文化”的同时,还非常强调“事业性”和“商业性”的结合。“全民阅读,除了党和国家的推动、支持,还要运用商业的方式与之相结合。因此,在目前经营良好、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将以商业合作的方式向外扩张。”路英勇透露,全国扩张计划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进,目前已有成都、广州、乌鲁木齐和义乌等地达成了合作意向,沈阳、长春等地也在洽谈当中。此外,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还与一些企业合作推进读书公益活动,如与阿那亚在秦皇岛建立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与万科北京分公司成立了社区书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