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创意城镇最好时代与最坏时代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5/5 作者:王双双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双双

“互联网+”犹如一个幽灵,已经在世界各地游荡。

“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犹记得自己过年回家祭拜时在乡间路边墙上看到的标语,当时心中一震“电商也下乡了”。但现在回想一下,才意识到这些“刷墙”广告,仅仅是互联网时代电商发展的序曲。目前各大电商的集体“开店”再次演绎了中国式O2O的活力,而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缩影。

2015年,在“互联网+”的热潮下,创意城镇的发展不再只是文艺青年们的怀旧情怀,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当地特色资源的简单展示,而真正进入一个深入互动发展的链条中。借用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中的创意城镇发展,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时代与巨变。

在创意城镇与“互联网+”结合前,最重要的是厘清概念,了解“互联网+”的真正内涵。“互联网+”不等于信息化,“互联网+”不是简单的“1+1”。“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互联网+”更不等同于“+互联网”。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的观点可以作为参考,其指出:“‘+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化过程,但是‘互联网+’是信息化之后要在这个土壤上再生长出新生事物的过程。‘互联网+’带来的不是加法效应,而是乘数效应。”

那么,“互联网+”时代,创意城镇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特色化转型?城镇内的文化企业如何乘上这艘快船?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认为,利用利好、创新自身或许可以在“双城记”中找到一席之地。

(下转第14版)

(上接第13版)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双双

机遇与危机并存。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所有人都是弱势群体,但人人又可以进行创新。当全社会都在关注“互联网+”,如果城镇和企业还拘泥于过去的传统经验,不抓住机遇,那么终将被淘汰,甚至与其他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当越来越多互联网龙头企业入驻,如河南与腾讯展开战略合作;福建省明确要求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引进互联网龙头企业等,要想在这场战役中生存下来,必须找准自身坐标,才能破解这一危机。

为什么说“互联网+”是创意城镇发展的最好时代?相关政策频频出台,各方面资金涌入,“互联网+”可谓站在风口浪尖。试想,当全社会都在谈论“互联网+”,当各地都在发展“互联网+”,作为创意产业的一员,你还能“独善其身”吗?拥抱与迎接是不二选择。因为,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与发展,其可以平衡城镇化过程中的不均衡,这对于创意城镇和相关企业来说,是实现“跃龙门”的关键一环。

找准坐标 破解“最坏的时代”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目前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和47%的县级城市都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2015年4月13日,上海市政府与腾讯公司在沪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把上海建为“互联网+”智慧城市。双方以“互联网+”解决方案为抓手,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同时,很多农村在当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也逐渐尝试智能化的应用,如广州市就将“广州智慧乡村”列为全面贯彻实施“智慧广州”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在北部山区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对五个村进行“智慧乡村”试点建设。那么,创意城镇如何从中分得一杯羹?

建立文化产业聚集区,避免文化“孤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往往具备多元化、轻资产、共生性等几个突出特点,不同领域的混搭与交流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多重养分,支撑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文兵认为:“文化产业发展不能是孤岛状态,要与城市发展充分融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源泉,同时文化产业也要服务于城市中的各个行业,实现多个行业与领域的融通,形成城区、社区、园区三区合一的新格局。”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立,有利于形成集群效应,实现规模化发展,也利于产业创新。如北京定福庄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由文化部与北京市共同规划建设。历经5年多的发展,区内已聚集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50余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同时,聚集区的建立,应注意4个融合。文兵认为,第一是融合城市,聚集区必须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因为城市要支持聚集区的发展,同时聚集区也要服务城市中的各个行业,两者要打通,将聚集区本身的孤岛型的状态纳入到城市中去。第二是空间融合,因为这样的园区往往拥有既定的圈子,在园区空间设计过程中应梳理不同企业,为企业提供交流的可能性。第三是功能上的融合,因为这样的区域往往都是居住、工作、学习等多区域重合,不同的功能间应协调统一。第四是与当地居民融合,如何把居民以前的建筑物改造成可供文化创意产业使用的建筑?把既有的居民的生存和生活来源与聚集区发展结合在一起?与当地居民的融合非常关键。

引进针对特色人群和特色消费的创意企业。唱吧公司CEO陈华认为,用户的偏好蕴藏商机,把握这个方向有助于企业在文化和科技两个领域找到最好的融合机会。对于创意城镇的发展来说,在“互联网+”时代,引进具有针对性和细分性特色的创意企业,或许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便捷道路。例如,唱吧的定位是开发手机上的KTV,鼓励用户在手机上唱歌分享。其实这是天生的互联网思维,当时开发唱吧的想法源于智能手机的普及。陈华说:“基于这个分析,我们开发一个手机平台供人美化声音,这个平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价值。现在唱吧上已经有一些歌手去参加《中国好声音》,有些歌手跟唱片公司签约,有些歌手甚至还去拍电影,我们也开始尝试和电视媒体开展更紧密的合作,让用户群体得到更好的发展,一起为草根音乐者创造一个成名、成星的道路。”

传统文化资源的多次元开发。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谈到:“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应该融入互联网思维,学会用文化创意去创新思路、用互联网这一现代的手段保护传统文化。”2014年7月份,全国首个电子商务和古村落保护相结合的项目落户绩溪县仁里村,短短一个月,有1.6万人参与,目标5万元的项目最终募集了58万,达成率近1200%。这个名为“淘宝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的项目真正实现了“众筹”。网络的力量让人赞叹,它使得原本小众的传统地域文化变成了大众的消费文化。放宽思路,古民居保护可以“众筹”,那么诸如民俗、民歌、传统技艺、特色小吃等非遗也能实现“众筹”,除了众筹这种方式,未来逐渐还会有更多保护传统文化的好法子。

范周说:“像数字博物馆、数字非遗馆、数字档案等这些数字化保护已经硕果累累。但互联网思维,绝不止于此,数字化也仅是第一步,巧用互联网实现传统文化的合理保护和有序传承才是最终的指向。”

利用第三方资源 迎接“最好的时代”

吃透政策,寻找支撑。就地方政府层面而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福建省在全国已经率先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江西、湖南、广东、河南、深圳等地均已明确相关计划正在制订中。还有部分省市则是“计划未出,行动在先”,如山东、四川、甘肃等地已提前践行“互联网+”计划。对于创意城镇和文化企业来讲,了解最新政策动态,在此基础上,吃透政策的内涵,并推出适合自身城镇发展的政策,是加速发展的一个方向。

以江苏省为例,4月10日,江苏省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下发了江苏省《关于加快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关于加快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行动计划(2015~2017)》等文件,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突出以创新、跨界、融合思维谋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行动计划,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资本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消费”等成为重点打造方向。

再如,天津智慧山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以区别于其他创意产业园的“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的“文化+”理念作为全新的发展动力,打造了智慧山的三级孵化和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与之类似,2015年青岛市将在总结推广海尔等一批互联网企业模式的基础上,周全推动“互联网”行动筹划,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培养构建开放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出力构建互联网工业成长的新模式,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工业城市。

吸引资金,拉动消费。目前,“互联网+”带来的“活水”,正成为资本市场发展中积极的推动力,同时,这股推动力也正积极作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文化产业的消费欲望。以电影行业为例,2014年我国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达到近300亿元的票房,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如果没有互联网营销模式产生的低票价,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消费量,也不可能刺激行业推出这么多电影。它激发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而消费市场的繁荣又反过来推动了供给。”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说。

甘肃省陇南市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观点。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以前交通闭塞,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如今,陇南市已有6000家电商,并实现了微博微信村村通、乡乡扫。

通过陇南政务二维码大全、陇南网店大全等,可以了解与陇南相关的所有政务、商务。当然,在这种信息便利的背后,是对资金的吸引和对文化产业消费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