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转型带动培训6趋势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5/8 作者:刘志伟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近些年来,出版企业愈发重视员工的业务培训。相较于物质资本投资,企业员工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多年来的出版业薪酬福利调查中,“企业提供培训”这项福利持续为众多受访者所期待和认可。培训并非简单是员工个人的“福利”,其增长员工的才干同时,也为出版企业本身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知识、信息、技能,是企业提升自身水准的另一途径。在这一背景下,出版企业纷纷将培训视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一环。而随着行业发展中新现象和新问题的出现,员工的业务培训也更为多元化,呈现出许多趋势和方向。

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压力下,出版企业日益重视培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不断加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以期赢得未来的竞争。然而,出版企业在不惜巨金投入培训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长期困扰的难题:企业在培训方面花费不菲,但是却没有看到人员绩效提高;人力资源部费尽心力提供培训,员工则缺乏兴趣。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使企业培训工作更加有效,须重新思考企业培训的基本定位以及设计思路。

将培训和工作有效结合,还应将被动的“培训”升级为主动的“学习”:譬如明确各岗位的任职标准和要求,同时提供给员工岗位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源,由标准牵引员工主动学习;又如将“培训制”转变为人才的“选拔制”,加强绩效管理,以员工岗位业绩为标准强化考核与评价,驱动员工自主学习,提升任职能力和岗位绩效。类似种种设想或许都值得出版企业的关注。此外,当下出版企业的培训还往往集中在一般员工身上,而针对管理层的培训还相对较少。此前中国林业出版社针对社领导班子全体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的“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就由一家专业咨询公司承办,由企业管理专家、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授权讲师主持面授课程,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享、角色扮演及分组讨论多种教学方式,讲授PMI思考法、PO思考法、CAF思维法和挑战感念法等多种创新思维工具。

趋势1

内部培训建设

一般来说,外部培训师的培训课程是针对某一问题较为理论性的讲授,在短期内可能收获新的观点,但无法不断地积累升华,很难对企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产生影响。

相对于邀请外部培训师,出版企业内部的资深员工往往更加了解自身业务,由其来做培训更能针对实际问题,更能解决当务之需。譬如今年4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召开的内容建设委员会成立暨首届编辑大会上,就组织了多场专题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除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外,李岩、潘凯雄、樊希安等中版集团领导亲自上阵,结合数十年从业经验,以案例诠释编辑业务,正是因为他们对内部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培训技巧等比较熟悉,培训质量更容易控制,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避免出现邀请了业外专家,报告内容却脱离实操,影响培训效果。

商务印书馆可以说是加强内部培训建设的一个代表,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设计思路:该社挑选在商务印书馆有较长的工作年限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员工做培训师,对于商务印书馆内部的运作情况和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均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在知识讲授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方案,从而帮助受训者较快地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同于外部培训的“一次性”,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培训课程则可以根据员工的意见反馈,在之后的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地修改和深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内部培训的建设,商务印书馆还针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建立了“两会三沙龙”制度。“两会”指的是编辑大会和经营管理大会,一年一次,交替举办,自2012年起,已举办了两届编辑大会,一届经营管理大会;“三沙龙”分别是编辑沙龙、品书沙龙和作译者沙龙,编辑沙龙、品书沙龙每季度举办一次,作译者沙龙按学科,每学科每年举办一次。

以“两会”的具体内容来看,编辑大会涵盖主题报告、主题讲座、专题讨论、专题发言、大会交流等板块。主题报告是根据之前确定的会议主题,一般由总经理或总编辑进行阐述,为整个会议立下主基调。如商务印书馆第二届编辑大会的主题报告即“加强编印发一体化管理,提升商务印书馆核心竞争力”。而“经营管理大会”在议题上的设计,则更强调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看问题。“三沙龙”则邀请行业类的顶尖专家就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开展交流,如沈昌文主讲的“书情与人情——漫谈作译者资源的积累与维护”;李长声主讲的“见城彻的出版奇迹——从日本出版谈策划编辑的职能”;白冰主讲的“选题策划与市场运作”;潘正安主讲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科技词语”。又如“作译者沙龙”则旨在搭建一座联系编辑与作译者间的桥梁,特别是要吸引和培养一批与商务合作的中青年学者。

趋势2

远涉海外取经

随着出版企业逐渐深化国际合作项目,其国际化进程也不断加强、层次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扩大。一些先行者以合作项目为基础,拓展国际市场,向海外延伸产业链,意欲实现生产、销售、管理、融资、服务和人才国际化转型。

出版企业将优秀员工送往海外培训,汲取新鲜的行业的动态,也更顺理成章。早在2012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英国诺丁汉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涉足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其中有一项即“按需定制,开展高级出版管理人才培训项目”。同时在近两年推出赴美国佩斯大学数字出版高级培训班、赴法兰克福版权经理培训班;类似这种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案例还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该集团与美国佩斯大学签订了高端出版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进高级出版人才的培养。

以凤凰出版集团此前在美国佩斯大学数字出版研修班为例,其授课内容涉及美国六大传统出版商中的四家兰登书屋、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以及西蒙·舒斯特公司的数字出版转型经验,培生教育集团、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牛津大学出版社等数字化出版项目运作特点,纯电子书出版业务企业罗塞塔图书公司、Open Road公司的经营方式,亚马孙、巴诺书店的电子书生产和营销生态系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美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工作流程、技术运用、商业模式和未来方向。而且,全体学员还有幸亲眼目睹了美国出版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审判——美国司法部起诉苹果公司电子书定价垄断一案的听证会,对美国数字出版业的商业竞争和快速发展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德国图书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法兰克福书展版权培训班,培训的内容设计注重实操,邀请了英国、德国和奥地利著名出版社的资深版权经理和国际出版专家授课,授课内容涵盖了版权合同、版权交易实务、数字版权与多媒体版权、国际版权贸易概况、国际畅销书数据分析、德国书业概况、德中出版比较,以及东欧地区、西欧地区、俄罗斯、巴西等国的版权市场状况。培训班期间,学员们还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举办的“国际版权经理大会”和“故事驱动”大会,并访问了德国著名的大众出版集团兰登书屋德国公司和独立出版社汉泽尔出版公司,德国第二大连锁书店胡根读贝、德国最大的专业书店施瓦泽书店和慕尼黑现代艺术博物馆及其附属书店,对德国图书市场以及各自关心的图书门类的销售状况进行了调研。相似的,在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上下大功夫的还有中文传媒。其设立2000万元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在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出版传媒学院,还组织专业人员赴海外学习培训,与英国出版科技集团、牛津大学等国际出版企业、大学合作。不仅如此,2015年,中文传媒还将有一支20人的骨干编辑队伍赴英国进行20天专业培训。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因为“大飞机出版工程”的版权输出,而与爱思唯尔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合作。根据双方协议,每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都派出编辑到爱思唯尔培训学习。

趋势3

整合行业资源

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人的转型升级,这需要培养、培训、吸收新力量等多种方式进行,高校资源的利用、行业协会以及领军者的引导都不容或缺。

近两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武汉大学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结合发展实际和远景,在新的合作模式下构建双方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学培训互动、活动举办等立体化合作内容。根据武汉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达成的框架协议,武汉大学将为高教社在职人员提供出版硕士、工程硕士和博士等学历学位进修机会,同时为高教社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出版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提供支持,武汉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将成为高教社充实人才 队伍的后备力量。

相似的案例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国内期刊建设起步较早的高校出版社,该社在2014年工作计划中特别提出,期刊与图书协同运作。尤其是该社相关事业部积极通过学报培训编辑人才,共享人才资源。如出版社的总编办主任,是经社科学报培养后,由社科学报调入。

除却上述对高校资源的开发,有的行业协会则在培训育才方面发挥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以专业性较强的古籍出版为例,从2001年起,为提高古籍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应各古籍出版社编辑培训的急需,拨出专款,每年举办一期编辑培训班。全国各古籍专业社和其他有相关出版范围的出版社踊跃报名参加,持续至今。这在业内也是比较罕见的长期业务培训。而且自2012年起,该培训班在总结历次办班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安排初级班和高级班在同一时间段同步举办,招收不同层次编辑进行分别培训。初级班侧重于提高实务能力;高级班侧重拓展学术视野。类似的分层培训也将启发更多的出版同仁。

至于出版企业当中,将培训业务做大做强并服务于出版行业的代表则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社的培训中心依托国内外知名专家作者资源,同时整合各类出版优势资源及优质合作机构资源,提供出版类等行业领域的定制培训业务,并形成品牌。不久前,在该社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版权贸易培训班上,众多业内专家,围绕做好对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出版物的版权输出工作、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进一步提高主题出版物的海外推广和落地实效等,通过理论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详细讲解了版权输出实际操作技能。甚至还邀请到了印度驻华使馆政务参赞莫明达、土耳其新生出版社社长詹姆、阿拉伯出版商协会中国总协调人白鑫等海外出版专家和学者,讲解了国际出版市场情况和海外读者对中国出版物的需求。

趋势4

添设装帧培训

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中,美编和编辑的冲突在所难免。如何调和设计理念与编辑思维乃至市场需求,却没有那么容易。

阻碍美编和编辑协作的原因,往往是美编不熟悉书稿,或追求艺术化的个性思路,而编辑则对其设计有着不同的审美感知。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编都建议:如何让美编和编辑的思维融合为一,减少直接的碰撞,或许可以提供更多的装帧设计培训,以相互理解。

方正电子公司在2014年开始举办的“字体大讲堂系列培训活动”即是一个典型案例。字体大讲堂是针对出版单位美编、编辑的系列培训,共分十期,涉及字体的鉴赏、识别、不同场景字体的应用、不同终端字体的选择、与设计行业专家、新媒体行业先行者的交流等丰富、多元的内容。包括中华书局、社科文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出版企业都参与过这些培训,颇有成效。

据其负责人张晨介绍,“策划并实施关于字体的系列培训是方正电子很久以来想做的一件事,限于外在、内在的多种因素,一直未能付诸于实施”。近年来,一方面,装帧设计界对于字体在设计案中的作用以及发挥的价值认识越来越深刻,另一方面,新字体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如何使用这些字体,如何用好这些字体,如何用文字的外形更好的帮助内容表言达意,这类问题多多少少让设计师感到困惑。同样地,专业的字体设计师也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需要有一个平台,传达每款字体设计的理念与设计初衷,并汲取更多的设计元素。

譬如针对字体本身,此专题由方正电子字体设计总监仇寅、高级字体设计师汪文主讲。通过了解不同字体的性格学习不同场景中字体的应用;通过了解字体的特点,学习排版当中字体的应用;排版成功与否的关键:元素字体、字号、字距、行距;通过研究分析字体应用的案例掌握如何应用字体。又如图书设计,此专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最美图书奖获得者,中国最美图书奖评委朱赢椿主讲,向学员讲述《设计诗》、《蜗牛慢慢爬》、《蚁呓》、《不哭》、《信封》、《鼠述》、《一个一个人》等图书的设计过程。类似的培训内容不仅对美编,对普通的编辑日后和美编的协调也将有所补益。

趋势5

加强网编培训

随着出版企业对网络出版、网络营销的重视,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也将受到重视。

盛大文学的网络文学编辑培训班开班的初衷就是因为,网络文学编辑普遍比较年轻、缺乏传统出版编辑经验、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盛大文学联合相关的主管部门,针对盛大文学编辑工作的特殊性,按需定制了此次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互联网传播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解读,对传播者的著作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解读,编辑职业道德,文学编辑语言文字功底及其修养,文字作品中淫秽、色情、低俗性质的判断要领,文学阅读发展趋势及畅销作品判别、推介等方面。

又如,此前成立的网络大学也是出于这一目的,但更强调对写手的培训。据中文在线董事长兼网络文学大学校长童之磊介绍,网络文学大学汇聚了各大文学原创网站的资深编辑,不仅能为作者提供实战指导,还充当了“星探”的角色。网络文学大学也将定期举办网络文学联赛等活动,为新人作者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其次,网络文学大学针对作者在不同创作阶段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层级的培训。例如,既有为新人作者提供的入门教程,并为新人作者提供一对一的作品点评;又有为中级作者提供的影视改编、纸质书出版相关的定制课程;还有为高阶作者提供的文艺理论研究及实践课程。网络文学大学拟每年培训网络文学作者10万人次。网络文学大学分为青训学院、精英学院、创作研究院三个层级,分别针对爱好网络文学、初涉写作的新人作者,发表过完本作品、有一定写作经验的资深作者和发表过多部作品并获得读者认可的知名作者进行培训。

趋势6

关注渠道培训

相信不少专业和学术出版企业,都有类似的感触:自身的图书专业性较强,渠道不可能配备语言学专业或土木工程专业的人员负责图书销售,很多基层店的店员,并不了解出版企业的图书构成和读者需求,也就不能根据读者的需求介绍最直接的产品,对于书店和出版社来说,都是比较大的损失,因此对渠道的专员进行特别培训有望成为另一趋势。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连锁分公司图书采购部经理助理刘媛就谈到。2014年,山东省店与中华书局、机械工业等出版社联手,在烟台、台儿庄等地分别举办了首届全国重点社科营销培训会和第九届科技营销培训会。在社科营销培训会上,书店首次尝试采用出版社上门培训的形式,甄选了烟台书城、临沂书城等四家优秀门店作为会场,以各社在书城的专架作为会议现场,就各社的重点图书内容、整体摆放规则、营销推广技巧等多个与门市柜组人员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营销培训会从“怎么进”、“如何卖”的角度,将优秀的图书品种和销售营销经验做了一个深度推广。这种面对面的方式不仅加强了重点社科、科技类出版社与全省优秀门市的图书信息交流,还提高了全省各连锁门店业务人员对重点出版社图书的认知水平和推广促销能力。

相似的案例还有山西省店的经验,“山西省店营销采取基层店营销圈分解方式,全省划了4个地区,分别是晋北、晋中、晋南和晋东南,按照1年内销售时期的变化和自身对门店培训的要求,由省店营销部人员与出版社人员,对门店主管和一线员工进行重点产品和重点活动的培训。”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书店货架资源本来就很有限,甚至在缩减。因此,在有限的货架资源上,出版社上架品种的选择和搭配成为重要的问题,为渠道专员提供培训应当引起出版企业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