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能源战略触发出版“追风逐日”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5/19 作者:王 婷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实习记者 王 婷

近些年,随着能源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愈演愈烈,能源议题的紧迫性日益加剧,能源发展战略成为我国前进与转型的重要依托。能源的发展尤其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引发出版业“追风逐日”态势。对于出版企业来说,该如何响应、利用、依托这项国家战略,推动出版自身的发展同时促进战略的实施?而当前能源类图书大多“高大上”,如何出版更多接地气的作品,叫好又叫座?

能源改革成焦点,出版如何为我所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些能源的表述均为“鼓励”。有外媒指出,这一表述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将掀起一场可再生能源革命。

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新出台的《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资助重点有关“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部分强调出版项目应该紧跟国家战略,能够反映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领域重大创新成果,对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能源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版社该如何将这一国家战略为我所用呢?一方面,相关出版社纷纷推出与“能源”有关的各类图书,目前约有数十家出版社策划了此类图书或选题;另一方面,部分出版社借能源改革契机推动出版社的升级与发展,促进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不久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电力能源出版分社策划成立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资源平台”入选2015年度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据了解,该平台以新能源行业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以内容资源为核心,集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与网络服务于一身,具有信息展示、在线教育、数字书城、交流互动等功能,建成后将服务于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该社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作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又一新型资源平台,对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升级有重要推动作用。

能源安全类观照国际视野

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家的能源安全越来越突出,并且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出版机构抓住这一重点,推出一系列有关能源安全的图书,观照国际视野,有望带动新的细分市场,也为国内外能源话题研究与交流提供了纽带。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推出《中国国际能源战略研究》,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宏观和微观、从政策到操作,围绕“中国国际能源战略研究”议题展开讨论,并给予战略解答。石油工业出版社推出《新能源危机中的大国对策》,从大众化读者的角度解读我国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普京的能源战略》,以日本学者的角度审视和解读普京的能源战略。新世界出版社《能源战争——国际能源合作与博弈》以研究全球热点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和热点事件为背景,从国际合作与博弈的角度全面探析过去、现在,并预测未来即将发生的“能源战争”,揭示其中蕴藏的巨大危机和机会。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能源安全问题有着新的解决思路与途径,能源互联网蓄势待发。中国电力出版社推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全球视角研究了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了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开放性立场研究解决能源问题的全球能源观,进而阐述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而中信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提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根本的出路,在于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利用上从石油世纪的集中式变为智能化分散式,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

新能源类细分市场大放异彩

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有关新能源的图书成了多家出版社能源类图书出版的重点。出版社希望借这些专业类图书的出版为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选择,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据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负责人周永斌介绍,为响应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精神内涵和宏观战略,该社围绕能源发展战略策划了《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项目。不久前,该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周永斌表示,该社早在2012年就敏锐嗅到能源结构调整在我国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进而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参加专业学术会议,进一步论证了判断,于是将“中国能源新战略”作为其重点出版方向。

与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相似,其他一些大学社也发挥自身专业学科优势,借此机会推出与新能源相关的系列选题。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新能源汽车》等系列图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天然气与中国能源低碳转型战略》一书,对促进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以及新型能源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信息出版分社社长王敬栋也透露,今年该社的一个出版重点就是“新能源”。电子工业出版社还围绕新能源方向,组织了多次调研活动,参加了电源学会的各种学术会议。该社与电源学会联合组织出版“新能源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了4种,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风电场无功补偿与电压控制》《分布式逆变电源的模块化及并联技术》《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后续规划中的图书还有14个品种。

科学出版社也推出了一系列与新能源相关的图书,《新能源创新发展模式——能量范畴的产业规律研究与应用》、《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化(英文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建模与规制》等。科学出版社赵静荣告诉记者,该社还承担出版两项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分别针对煤炭若干重大问题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技术前景等开展系统研究,为此将出版12卷丛书。

如何让小众话题走向大众

能源教材类依旧是出版企业出版的热点。中国电力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该社推出了“能源与环境”系列本科教材、“新能源”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推出这两套教材是为了满足高等院校对能源与环境类科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周永斌表示,华东理工大学也出版了一系列能源类图书教材,稳固大学出版社的优势,如《新能源材料》、《化工数值计算与MATLAB》、《化工类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等。

一直以来,技术实用类在能源图书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各家出版企业也并未放松此类图书的出版。据悉,中国电力出版社推出一整套技术手册,《企业节能技术指引》《实用集中供热手册》《锅炉防磨防爆检查人员安全手册》等。化学工业出版社也推出《循环流化床锅炉新技术应用》等类似图书。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能源类图书大都是有关教材或者学术类读物,“图书学术性太强,面向的读者群体比较窄”。对此,王敬栋表示,出版社应该更好地利用现有国家政策,加强与能源类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挖掘针对企业的应用类图书和能源类前沿图书,将自身的团队优势发挥出来,组织一批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和培训,从而带动图书的销售。

目前,一些出版社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不久前,中国石化出版社与英国Crambeth Allen出版公司在北京联合主办第九届(2015)国际炼油技术进展交流会。这一会议还得到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与之相似,机械工业出版社也于近期和中国石油大学联合举办“2015年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研讨会”,探讨有关能源方面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经验交流,之后将推出相应的图书。借助这些活动,出版社不仅能够借用其他企业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还可以借机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国家如此大力推动能源发展战略,能源市场越来越大时,出版企业当抓住机遇,借力打力。

(链接:本报2015年3月6日1版《“一带一路”铺开 出版踏准商机》,4月3日1版《出版能否登上“海洋战略”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