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文化产业发展四个反思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6/5 作者:西 沐


■西 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展开与深入,人们的认知也出现了多元化及不同层次的取向,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具体来讲,对文化产业战略在“一带一路”格局中的认知,有以下几个误区需要我们加以关注与重视。

1.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博弈问题,不能忽视文化及其产业在其中的历史与融合的基础作用。大家都看到了“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不断尝试通过双边、多边等机制与周边及世界共同寻找依存共赢发展的路子,可以说是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走出去”的关键。与美国“先军事合作、再经济合作”的方式不同,中国走的是“先文化、再经济、再安全”的基本路径。在这里,文化及其产业的战略基础与缓冲作用不可忽视。目前,我们看到通过双边或多边机制的合作国家,特别是我们的周边国家,往往会出现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反复,这种反复除了争取更大利益之外,对战略的指向与意图的不同理解和认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文化共识及其产业基础战略的地位与作用,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认知向度。

2.“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建立在历史文化概念影响基础之上的一个文化影响力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贯穿的空间包括欧亚大陆,东边连接经济繁荣并具活力的亚太经济圈,西边连接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在这两大经济圈之间,涉及中亚、南亚等数十个国家的广泛地域,而在这些广泛的区域中,政治势力与政治格局复杂。美国的影响力大,不少区域可以说是根基深厚,在这种广度多维的区域空间内,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政治、经济手段则易形成硬碰撞。所以,如何淡化“一带一路”的空间概念,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通过文化影响力概念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逐步形成共识与相互信任,达成谅解,则更易架构“一带一路”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时,这也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及其资源的巨大优势。

3.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架构中,不能过分强调互联互通过程中的经济合作关系,特别是把基础设施的合作建设,如铁路、公路、港口、能源、通讯等项目的合作作为战略突破口与抓手,而忽视了“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过程中文化资源的价值发现及文化平台的合作机制建设。事实上,通过双边或多边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在文化共识形成的基础上,不断建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利益、共识推动的文化平台,不仅可以整合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与产业优势,共筑民意基础。同时,在文化及其利益的共享中也会进一步提升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认同感。

4.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文化产业的战略后置问题比较突出。任何一个战略都必须要有相应的突破口与抓手,充分发挥我们的资本优势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后置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趋势,应值得警惕。大家都知道,在国际交易与贸易的过程中,文化具有其无法替代的先天优势。“一带一路”的多元互联互通,在巨大的要求中,文化的积极介入势不可挡,以项目为抓手,以资本为纽带,以平台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文化及其产业的先行优势,有利于形成平等与尊重的气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由独唱到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