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透过“出版+” 美术出版定位综合运营商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7/3 作者:王双双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双双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艺术走进大众生活成为潮流。美术出版如何借势“出版+”?从哪里着手?怎样选择与出版社特色结合的项目?6月24 日至28日,在四川成都,代表着美术出版行业发展风向标的2015年全国美术出版社社长年会暨2015年全国美术图书交易会给出了各地美术社探索的答案。2015年的交易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50余家出版单位参展,参会图书品种超过1万种。会议由中国出版协会美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美术发行专业委员会(简称“全国美联集团”)、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全国美联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负责承办。

透过2015年来自全国美术出版社社长的观点和交易会重点品种展示,深挖传统出版,延伸产业链条,扮演美术出版服务综合运营商角色成为未来发展主流。

目前,我国美术出版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西方传统名家的全集、传统技法、字帖出版的比较多,具有一定分量的艺术理论著作,可读性强的大众普及读物较少,而传统技法、字帖有扎堆出版的现象,这也是诸多出版社品种增加、印数下降、库存增加、出版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国版协美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家明说:“大美术出版要回归,注重高端专业出版,增加中端艺术文化出版,扩大低端大众入门类艺术图书。”

从出版社自身优势出发,做强做精产品,并围绕优势开发新的图书品种,成为美术社共同的选择。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说:“美术出版社通过做精品,可以为读者提供接近原作水平的作品,让读者体会作者创作时的状态。”以大象社2015年重点产品《康有为手稿》为例,该书首次整理康有为的相关手稿,研究其“大同理想”形成过程和其书法风格,有重要学术价值。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图书营销部经理夏光地谈到2015年天津人美社的创新时说:“大画册少而精是2015年的一大特色。”已出版的《草虫技法》和2015年8月份推出的《恽寿平全集》都是该社的重点产品。

做深、做透重点作家资源,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是目前出版社的重要举措。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美术全集》(普及版)、《吴大羽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的《荣宝斋珍藏》,云南美术出版社《云南古寺庙》,四川美术出版社的《百年陈子庄》,湖南美术出版社的《中国油画五百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六艺之一录》,福建美术出版社的“寿山石”系列,山东美术出版社的《中国文物收藏百科全书》等,都是美术社做精品的体现。

融合是当今出版的热门话题和操作的重点。深挖内容的基础上,“出版+”还可以做什么?出版+数字、传统出版+资本、传统出版+版权经营等,都是“出版+”的产业链延伸。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汤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江西美术社在江西省内推广书法教室配置项目,2015年有合作意向学校达到近30家。同时,江西新华发行集团也通过少儿艺术教育微课堂项目,打通线上线下。福建美术出版社社长林玉平也说,美术社可以从常规艺术培训和书法教师培训两方面发挥优势。

要实现身份转变,出版社必须重新定位,延伸产业链。据江苏凤凰美术社社长葛庆文介绍,该社围绕艺术领域拓展,进行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如开发艺术品的在线微拍,结合江苏陶艺资源,联合江苏省宣传部举办“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江西美术出版社则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纪录片《记住乡愁》图书,打造电视与图书出版互动的形式。四川美术出版社以开设美术馆、画廊和艺术商店的形式涉足。据该社社长马晓峰介绍,四川美术社每年以不低于20场展览的频次,结合图书、艺术家特色策划综合性活动。

谈到跨界经营,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武忠平透露,由安徽美术社打造的近1800平方米的美术馆年将于2015年8月份落成。雅昌艺术图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国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汪彤则分别介绍了各自特色产品开发,希望与更多美术社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