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大学社掌门人微论“十三五”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10/13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采写/整理

宗俊峰(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十二五”期间,清华大学出版社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逐年提高,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计算机与信息、理工、经管与人文社科、外语、职业教育、少儿等出版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品牌特色凸显。重点项目、期刊、精品图书获得多种奖项;“集团化”建设稳步推进;“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社将依托清华大学综合优势,经过积累、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以服务我国高等教育为主,多领域、数字化、综合性的大学出版企业;形成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彰显中华文化与科学技术影响力的重要力量。以品牌建设为先导,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集团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拓展、资本化运作、多元化经营,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集团。

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的伏笔之年,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社庆之年。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六十年来,人大出版社获得了学者的信任、作者的肯定、读者的认可,赢得了社会美誉,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的第一品牌。

过去五年,人大出版社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其中以重大项目带动为突破口用创新引领发展和形成“高端学术著作国际出版”的“走出去”品牌是两大亮点。前者表现为人大出版社始终坚持学术精品战略,出版了一系列具有人类文明传承和文化积累意义的大师著作和经典图书。后者表现为人大出版社致力于在国际学术出版的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始终保持图书“走出去”方面的排头兵优势。

下一个五年,人大出版社将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要求制定发展计划,继续坚持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不动摇,控制选题,优化结构,打造亮点,提高效益;继续深化改革,打造适应当前文化环境的现代化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继续关注科技进步,积极推进数字媒介融合发展,探索文化产业“大运营”。

何林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日前,党中央陆续推出了关于《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就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提出了要求。就社会责任而言,对一个出版社,或者对文化企业来说出好书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央出台文件告诉大家要把社会效益排在第一位,在当下社会环境来说,这是有必要的;从文化企业的发展规律来说,这是不言自明的。出版社、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从业者在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应该天经地义地把社会效益排在首位。

作为出版机构、文化企业应该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呢?我想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文化企业的天职就是出书、出好书。虽然不一定每一次出的书都是好书,但是我们心里要时刻想着做每一本都要争取把它做到最好,心里要想着要为读者贡献好书,我们心里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因为这是一个出版人的天职。第二,好书就一定会有市场,好书就一定会有经济效益。一本好书不可能没有市场,也不会没有经济效益。我想说这个市场和经济效益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它应有的读者的市场占有率,这才应该是我们评价一本好书有没有市场的标准。我们不能说一本书卖了500万就是好书,一本书卖了1万本就不是好书,也不能说一本书卖了500本就没有经济效益。

金鑫荣(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在继承“十二五”重点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十三五”研究的项目,具体说是建立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中心、一个平台”:一、成为中国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史出版中心。二、建立中国最大的文化学术名家评传出版中心。三、建立中国中文人文社科学术评价、出版、营销的立体化运行平台,使之成为南大、江苏乃至全国的高地和高峰。

具体到“十三五”的项目,在“十二五”入选22项国家重点出版物的基础上,我社做了充分的准备。重大项目如“‘一带一路’专题研究系列”,“孔子新汉学系列”,“中国学术思想史系列”,“当代学术棱镜系列”、“民国历史研究系列”、“民国文献出版系列”、“中国文化史系列”(如《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古籍整理系列”(如《全清词》、《全清戏曲》),“佛学研究系列”(如《百年佛学精华集成》),“南大图书馆藏珍本集刊”,“专题史系列”(如《中国禁毒史》、《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中国网络传播史》、《中华民国新闻史》等),“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系列”,“诺贝尔文学奖撰著系列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史》,”南海文库“,”互联网金融专题研究“等。

张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以满足国家需要为己任,服务教育发展、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围绕能源、资源、环境、健康和社会工作五大领域,精心策划重大选题,体现科技价值与人文情怀;服务学校教育,使出版社成为学校学术成果交流平台,特色本科教育的展示平台、校园文化建设辐射的重要基地。积极探索和完善“零售市场+原创学术+高校教材”齐头并进的出版格局,形成“理工、社科、外语、基础教育、重大项目”五位一体的选题结构;坚持产品内容的自主原创,构建拥有专有出版权乃至专有版权的完整产品线体系;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出版技术,以全媒体出版促进传统纸媒出版的转型升级;成功建成一个有自我掌控能力和全国辐射能力的地面渠道与网络渠道并行发展的发行渠道体系。

鲁东明(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回归本原而创新,乘势进取而作为。放眼“十三五”,出版行业正迎来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回归出版本原、依托创新驱动也已成为本质特征。面向“十三五”,浙江大学出版社将在一流大学出版社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中跨出坚实的一步,成为国际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窗口基地,成为行业数字出版与转型发展的典型示范,成为特色学术出版与数字出版服务的重要力量。

浙大社将以“服务学科、提升声誉”、“凝练特色、做强优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确定了规划的基本思路:一是学科互动、开放共赢:融入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主流,服务中求支持;参与行业资源整合产业分工,利他中求繁荣。二是面向国际、创新转型:开拓国际视野,合作中求提升;探索出版创新,转型中求发展。三是构建平台、树立品牌:投资出版平台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重视出版品牌树立,提高出版美誉度。“十三五”期间,浙大社将高质量完成“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出版工程;凝练特色学术著作出版、培育学术服务能力;创办高水平学术性期刊、健全期刊服务体系;打造专业化课程型教材、完善教学服务平台等主要任务。

马来(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明学术,醒人心”;“学术坏,国运衰”。学术创新是一项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社会公益事业,应该上升为国家意志。然而面对市场化的出版业来讲,究竟是把学术创新当作一项任务、以行政要求来实现,还是把学术创新转化成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竞争性目标、以市场配置资源来实现呢?应该说,法外行政对市场主体的有效性日渐式微,这是市场的逻辑;出版企业是市场化的,目标是开放性的,把社会公益事业转化为开放的市场竞争目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是解决学术创新的最优选择。

蒋东明(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路径,归根结底还是要汇聚在“学术出版”的目标上。根据学校党委关于“出版社要着力提升学术影响力”的要求,厦大出版社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学术为本,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确立了“立足传统出版,打造学术精品;依托优势学科,创建特色品牌;开发数字资源,形成多元增效”为主要目标。

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外部条件越来越优化,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入传统出版的意识也正深入人心,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被提到从未有的高度。在这大背景下,我们大学出版人不仅仅去比拼规模,更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是,我们坚守“学术为本”的信念有多强,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出版”还有多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