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馆藏资源深度发掘收出版企业关注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11/13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由于受到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我国的博物馆数量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截至2014年,各类博物馆的数量是4510座,2009~2013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1.46%。与之相仿,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也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截至2014年底,共有公共图书馆3117座。其近些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7%。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不难想见,未来新建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数量将稳步上升。另一方面,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大量涌现,也为出版企业提供了新的契机,许多单位开始着眼于挖掘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这些馆藏资源经过整理成为出版资源,内容既有传统的古典文献,也有诸如经济档案、美术藏品、音乐唱片等新的出版领域。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再利用或再出版,业已成为了一股潮流,值得更多有识之士关注。

公共馆藏挖掘与私人珍藏开发

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种类繁多,领域庞杂。出版企业对某类馆藏资源的深入挖掘,很可能会显示出这家单位近段时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办负责人张家珍在交流中向记者透露,该社正在考古学出版领域与各博物馆研究所保持密切联系,充分挖掘各地的馆藏资源,这也是该社这几年以及今后“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努力方向,代表其出版特色,即在考古出土文献方面的开拓。这些项目包括《山东省博物馆藏甲骨集》、《北京大学藏秦简》、《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图录》、《俄藏龟兹艺术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墨拓珍本丛编”、“上海博物馆藏有铭青铜器周亚32近代金石学家尺牍校注系列丛书”等。

记者在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学术图书编辑室主任赵艳交流时,她也介绍了不少广西师大社在这方面的探索。比如“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这是广东佛山西樵镇镇政府出资的一个大型的乡邦文献性质的丛书汇编,许多内容是从广东省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扫描出版,计划出版300种,目前已出版50多种。又如“广州图书馆馆藏书目”丛书,主要是发掘广州图书馆馆藏的一些珍稀文献,影印出版。已出版的品种有:《广州图书馆藏可居室文献图录》、《李宗颢日记手稿》、《南海李应鸿先生行述》、《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手札》、《南窑笔记》、《广州图书馆藏仪清室所集广东印谱提要》等。

谈到具体的合作,赵艳认为出版社秉持的原则是:以微利运营,获得更多的珍稀文献资源,并获得更多优质作者资源。“因为此类馆藏文献的整理和印制,对成书品相、规格等要求比较高,制作成本居高不下,只能通过微利甚至不盈利的模式先把书做好。”重要的是,随着丛书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版社逐渐挖掘出越来越多的珍稀文献资源和优质作者资源。“比如‘广州图书馆藏珍本丛刊’中的‘可居室藏书系列’,我们同著名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王贵忱结缘;通过‘仪清室藏书系列’,我们同青年收藏家、广东文献研究者、专栏作家、书画家,电视电台主持人,古典文献学博士梁基永结缘。随着丛书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更多的图书馆和收藏家们会愿意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对馆藏或者私家珍藏的挖掘会更加深入。”

贴合研究热点挖掘馆藏种类

出版企业着眼于挖掘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除了契合自身传统的出版领域,还往往和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学者研究的所需相匹配,这是另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

以经济史研究为例,近几年来,关于经济史的研究领域有了很大拓展,部门经济史、专题经济史、区域经济史、民族经济史、海洋社会经济史勃兴,改变了原来偏颇的研究视角。伴随着经济史研究的发展,之前不少经济史方面的档案、材料也被出版社从各大图书馆中挖掘出来,重新出版面世。

前不久,中华书局与首都博物馆合作出版了“首都博物馆藏北京地区经济史资料整理与研究系列丛书”,该系列的《窑契与经济合同文书(精)》收录了首都博物馆、门头沟区博物馆藏的200份窑契与经济合同文书,对研究中国经济史,尤其是京畿地区的经济史,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础材料。又如,中华书局还充分挖掘南京图书馆馆藏,规划了“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金融期刊汇编”,目前面世的有《银行周报(全200册)》。该套书的编辑说,“此次收录《银行周报》自1917年创刊至1950年停刊全部1635期的杂志及增刊5种。《银行周报》每期都提供了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市场行情、大量国内外金融统计资料及重要参考文章,也是当前学界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乃至全国金融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代坤告诉记者,作为今年的主题出版物之一,该社推出了《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汇编》等。这套书汇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所藏的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劳工就劳经过报告书、附表(包括各事业场概要、死亡劳工诊断书等)、附属书类(包括中国劳工赴日契约书等)。这批劳工档案极为珍贵,属国内首次公开,是日本奴役中国劳工最直接的证据,是劳工史研究领域的基础性文献。又如,该社的《济南“五三”惨案史料汇编》,是对山东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开发,收录了1928年5月至1949年10月前出版和发布的关于济南“五三”惨案的文献,包括中文图书、期刊25种,英文图书1种,档案资料13份,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

艺术藏品开发延展出版内涵

不同于上述提到的一些专业和学术出版单位挖掘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像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出版机构也围绕自身的出版需要,充分开发相近的馆藏资源,这在业内也已成为一股潮流。

故宫出版社的代表产品《故宫日历》即是该社对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充分利用。《故宫日历》中除了收入故宫藏品,还将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茂陵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美术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等机构和个人的相关藏品,都编入日历之中。尽可能呈现最精彩的艺术品,全面展现古代文化。这一切,都使日历的表现形式与内涵得以大大延展提升。

安徽出版集团也和故宫博物院合作,陆续推出重点项目“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预计从故宫博物院180万件藏品中精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15万件,按照陶瓷、绘画、法书、碑帖、青铜、玉石、珍宝、漆器、珐琅器、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分为26编,总规模预计500卷。据记者了解,为了把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进程的藏品公之于众,故宫博物院做了长达7年的整理工作,《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即是文物清理的成果之一。第一批成果如《雕塑编》9卷、《玉器编》10卷、《珐琅编》5卷,也分别由故宫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面世。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办主任王林军告诉记者,该社的重点项目“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同样是对南京博物院的馆藏开发利用。南京博物院现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譬如战国“错金银重烙铜壶”、“郢爰”,西汉“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错银铜牛灯”等为国宝级文物。此外,扬州八怪、吴门画派、金陵画派、傅抱石、陈之佛等大家的书画藏品成组成系,别具特色。该系列的第一辑就是从南京博物院遴选出的关于清代娄东虞山绘画、历代织绣、清代官窑瓷器的藏品。以清代娄东虞山绘画为例,书中不少藏品系“四王”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以及王翚弟子如杨晋、顾昉、李世倬、上睿、胡节、金学坚等的代表作,更有作品属于首次出版亮相,从美学价值和对中国画的研究等角度而言,都颇具权威性,对国画摹古者来说也是一大福音。相似的,浙江大学出版社也在2015年陆续出版“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绘画精品选”,精选吉林省博物院所藏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包括元、明、清各时代的名家绘画作品,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