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艺术家眼中的荣宝斋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11/20 作者:


吴悦石:保持中华文化中精粹的东西

我和荣宝斋渊源深厚,少时就住在荣宝斋附近,并因为荣宝斋才开始学画。第一个中国画启蒙老师就是荣宝斋的张尊田先生,当时他是出版科的副科长,也是一位字画装裱大师。回想起来那还是1955年,在他的引荐下,我通过学习中国画认识了其他老师,所以说荣宝斋是我的引路人,有了荣宝斋和这位启蒙老师,我才走上了中国画这条道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画都是寄卖。老师要在荣宝斋挂画,我那时候是一个小跑腿儿,每个月先生把画交给我送到荣宝斋,如果一个月卖不掉,就拿回来换新的。那时候画家画卖得很少,也很难卖掉,经常是月初送去月底取回来换新的,所以我经常跑腿,少年时候就和荣宝斋结成了不解之缘,同仁中有这种经历的就少见了。现在依稀还记得那时候负责接待的是蓝经理。

从少年时到现在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而荣宝斋始终恪守传统文化特色。在上个世纪初的特殊历史时期,人们都提倡新事物、新思想,学习西方的东西,荣宝斋保持了中华文化中很精粹的东西。如果北京城没有荣宝斋,很难想象书画艺术的传承和传播会是什么样子,这块阵地每天都是开放的,什么人都可以进来,默默无声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荣宝斋的这份功德大家应该铭记。虽然没有人细细梳理这份历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变化非常大,文化上也是忽东忽西,但是唯有荣宝斋在默默坚守。荣宝斋不和别人争一日之短长,所以他们做得非常好。

在未来的发展中,荣宝斋也应该以不变应万变,思路应该一以贯之。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也都在渐变过程中,荣宝斋从1950年代到现在也一路走来也在变,但是根本没变,坚守传统文化中心思想不变。

(梅园)

詹庚西:现代中国画最丰富的阵地

荣宝斋在民国清末时就已很著名,在一般人心中是搞字画经营的画店,但是在我的心中,她是中国的书画殿堂,也是一个美术馆。荣宝斋不仅是经营的阵地,也是展示、宣传传统艺术的阵地,近百年来名家绘画在这里不分流派、不分成见、一视同仁且层出不穷地为大众展出。

我是1958年第一批进入中央美院学习花鸟绘画的,当时的系主任是叶浅予先生,李苦禅先生、李可染先生也都是我的老师。除了在课堂上上课,老师们也让我们周末有闲空的时候多去荣宝斋看看,因为那里可以开阔眼界,不像艺术院校就那几个老师,某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流派,能让学习传统艺术的时候眼界更宽。除了故宫,恐怕就属荣宝斋是现代中国画最丰富的阵地。当时叶浅予先生是将其作为中央美院第二课堂的,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见到一些画家,和他们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我那时候才十几岁,也不太懂,但是眼花缭乱,觉得很新鲜,比美术学院的教材丰富多了。我后来也读了李苦禅先生的研究生,他和荣宝斋更是有长达几十年的联系,我们能在荣宝斋看到先生后半生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年轻时的作品,甚至有些画他自己家里都没有收藏。那个地方确实是年轻美术学生的第二课堂。

我和他们裱画的老师傅关系也很好,我经常去装裱车间观摩,那个地方能看到一些前头店面见不到的东西,都是私人的字画在装裱,不拿到店堂里卖。以前荣宝斋的裱画先生裱坏一张画是要扣奖金的,有一次裱坏的那张画是我画的,画的主人我也认识,我就跟他打个电话说那张画我不满意,我再画一张比这个大一点儿的好的给你,你在哪儿裱,我给你换回来,他自然很高兴,两边都好。这么做是对荣宝斋的感谢,也是我和荣宝斋之间的缘分。

(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