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小型古籍社发展模式管窥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5/12/1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出版行业对古籍整理出版有过“两家半”的提法。“两家”是指中华书局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即当前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半家”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特指该社的古典文学编辑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都已成为国内外影响显著的古籍类名社,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涌入古籍出版市场。如今,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的理事单位即有36家,此外还有各类非古籍专业社在从事着古籍的整理出版。正因为有许多不同背景、不同历史的出版企业的介入,也使得当前的古籍出版市场呈现出多种模式与趋势。特别是中华、上古这类的大社之外,许多中小型的古籍类出版社也纷纷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自有不同的发展理念与规划。

重点项目、乡邦典籍双翼发展

许多中小型的古籍社采取了精品战略,这与当前经营压力下的品种激增不无关系。一些地方的古籍社通过适度控制规模以提高图书学术分量。古籍整理类注重文献价值,古籍研究类注重学术价值,古籍普及类注重文化传播价值。根据这个定位,这些社主要以规划重大古籍出版项目为主,争取入选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重点出版规划,并申请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等。

以黄山书社为例,该社为了申报国家重大项目,做品牌,提升专业化水平,专门设立了古籍出版整理中心,这里集聚了全社60%的编辑,专攻古籍和学术出版。该社领导还亲自带队,率古籍中心编辑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频繁拜访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紧跟学术潮流,密切关注学术研究动态和成果。比如,《近世中国的西方影像》、《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唐宋乐古谱集成》都是其重点产品。另外一个方面,黄山书社则依托古籍学术出版优势,重新发现了富有文化含量的经典普及图书、特装书、礼品书等领域,并在这些市场中深耕细作,迅速使单纯的图书业务,升级拓展了收藏、馈赠、欣赏、展示等多种附加功能,开辟新的图书市场,“此类品种,我们通过机场书店、图书馆馆配等高端市场销售,做B2B,这也是黄山书社走集约化发展的举措之一”。

相似的,通过重点出版项目带动发展的还有凤凰出版社(原名江苏古籍出版社)。今年7月,该社成功中标《江苏历代方志全书》项目。该项目是从江苏省现存各级各类旧志中选择价值较高、品相较好的志书500种左右影印出版,总规模约500册,江苏省财政总投资约2000万元。整个项目计划在3~5年内完成。该社承担的另一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一辑)也在2014年陆续面世,该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稀见诗文集等,旨在揭示宏达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个人的生活图景。例如《莫友芝日记》的出版,将与之前面世的《曾国藩日记》、《张文虎日记》、《能静居日记》一起,使人们对晚清最大的幕府——曾国藩幕府有更完整、细致的了解。

岳麓书社的相关负责人彭楚兵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该社遵循“道承湘学、言纳百家、繁荣学术、积累文化”的方针,以加强图书品牌建设为目标,所出版的图书以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古籍文化特色树立了出版品牌形象。一是在地方古籍整理方面有新的突破,以出版湖湘文库为契机,修订了《曾国藩全集》,整理出版了《郭嵩焘全集》等一大批湖湘典籍。二是加强古典名著普及读物的品牌建设,古典文学类图书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地位。三是加强中学历史教材教辅的开发,尤其是教辅的品种和发行量都有较大的增长。四是在数字出版方面有新的尝试,中国古典名著数字版的开发处于酝酿与前期准备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地域性的出版工程已经成为各家古籍社的机遇。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杨林海介绍,继岳麓书社、齐鲁书社等相继推出“湖湘文库”、“齐鲁丛书”等乡邦典籍后,浙古社近年的大项目“浙江文丛”也陆续面世。据了解,该文库的总投入为5000 万元,每年1000 万元连续5 年投入——浙江省省委宣传部出资一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公司每年投入300 万元,剩余部分由浙江古籍社通过回笼资金进行自体循环。从浙江省的角度看,此次的投入也堪称巨大,可谓是聚集了浙江文脉的出版项目。

专题文献、特色出版两类思路

除了上述通过重点项目与乡邦典籍“双翼”发展的古籍社之外,一些出版企业则另辟蹊径,纷纷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展开挖掘。其中较有代表的就属国图图书馆出版社、故宫出版社、西泠印社等。

譬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该社的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销售收入不断攀升,2015年销售实洋达到了1.1亿元。该社的特色之路在于,其通过与各图书馆密切合作,形成了两大专业出版特色:一是整理影印中文古籍等各种稀见历史文献;二是编辑出版图书馆学和信息管理科学著译作,出版各种书目索引等中文工具书。特别是该社的影印历史文献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文献的编辑特色,体现在以专题为特点分类整理的丛书。所谓专题文献,就是以人物、事件,或某一学术研究课题为线索编辑而成的丛书。专题文献不仅方便研究者使用,还可集腋成裘,使原本分散、不完整的史料升值,从而物尽其用。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方自今提到,近些年,该社根据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生前的提议,正在大规模、成系列地整理影印民国文献。由于民国图书相较于古籍,纸张更为脆弱,所以,很多专家认为其做法具有长远的眼光。该社借助图书馆馆藏优势,在古籍影印领域大展身手,也与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

相似的还有故宫出版社,该社成立于1983年,原名“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更名为“故宫出版社”。该出版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像《故宫日历》、《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明清史学术文库》、《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系列·故宫画谱》、《故宫珍藏历代名碑法帖集字》等文创和图书产品,都可突出该社的选题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成功为故宫出版社办理9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这是故宫出版社与金融机构合作后办理的首笔银行融资业务。该笔融资为故宫出版社推广服务国粹文化,促进其后续经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又如西泠印社出版社,该社因书画出版而闻名,常常被视为美术类出版社,在近些年里开始出版文史类图书,承担了《中华大典》中《历史地理典》的编纂出版工作。目前,古籍出版的比重大约占20%~30%,像“中国古代书画家诗文集”丛书是其代表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西泠印社当前也正通过集团化发展的形成,不断扩展自身的业务领域。除西泠印社出版社之外,西泠印社集团成立了西泠印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等子企业。该集团以艺术品产业集成为定位,逐步形成了涉及艺术品二级市场(西泠拍卖、印文化博览会)、一级市场(西泠艺苑)、鉴定评估、出版发行、教育培训、艺术博览会、文化礼品研发销售等环节于一体的高端文化产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