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蝴蝶效应”势不可当:营销改革步入深水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2/23 作者:


《事业合伙人》康至军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版/39.00元

李文波(明天出版社总编辑)

胡晓军(宁波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

宋志军(中华书局副总经理)

张祖玲(云南新华连锁经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李利宏(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营销部主任)

刘 忠(江西新华文化广场副经理)

王 剑(甘肃广场书城经理)

宋 强(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

王秋玲(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部主任)

梁晓珊(广州购书中心全媒体营销部副经理)

李静研(广州购书中心销售中心营销部副经理)

庞海燕(新华文轩零售市场部经理)

乔 鑫(浙江摄影出版社市场营销部主任)

刘 杰(山西图书大厦经理)

詹玮玮(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营销部主任)

周金丹(北方图书城企划部经理)

秦 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市场营销部主任)

袁 雪(济南新华书店营销部副主任)

孙维芬(山东京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刘晓群(青岛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企划部经理)

徐伟杰(昆明新知集团企划部经理)

李帅男(黑龙江省新华书城企划部经理)

邵海燕(山东友谊出版社市场营销部部长)

路 毅(郑州市新华书店营销策划部经理)

刘大龙(河南文艺出版社发行部主任)

夏远达(长春重庆路图书音像大厦企划部)

杨耀林(群言出版社发行部主任)

涂莉萍(湖北外文书店图书超市经理)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少波 王双双 蔡蕾

纸质书与电子书的纷争仿佛没有了开始时那般的甚嚣尘上,回首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书业的变迁,科技本身以及科技引发的人类社交方式的变化,对书业营销的影响,远远大于它们对人们阅读方式的影响。实际上,自从互联网这只“蝴蝶”最开始时在书业“大门口”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之后,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已经渐渐地蔓延到图书行业中来,终究势不可当,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营销的方式。

过去数年,书业的营销人们慢慢摸索着营销转型升级的道路;2015年初,本报以一篇《书业营销走到十字路口》为题,梳理了营销人多年来摸索而出的几条“阳关道”;如今,道路已然清晰可见,缺的只是勇气,以及恰当合适的方式方法。可以说,书业营销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

步入深水区意味着什么?勇敢向前迈一步,并且方式方法得当,面前就将是广阔的大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前景一片大好;倘若停步不前或者瞎扑腾,要么就石沉大海要么就被大浪拍在沙滩上。到底何去何从,书业营销人早已了然于胸。近日,本报记者对近30余位来自出版社和渠道的负责人进行采访,为读者梳理2016年书业营销新势、新招。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2016年营销趋势进行预测的时候,“转型”和“创新”仍是两个高频词。对于该趋势的诠释,则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

纵向深挖,创新营销形式。例如,新媒体营销在常态化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微信营销与线下活动、其他业态的合作,让微信营销更柔性。再如,针对会员营销,则通过与其他业态的合作,为会员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此外,品牌营销成为各大书店营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将营销活动品牌化,打造具有书城独特风格的活动,吸引读者关注。

横向拓展,非书品经营成为阅读空间打造的不可缺少部分。“文化空间”、“文化综合体”等概念的打造成为很多书店转型的特点,其中,对于非书经营的拓展,包含多元业态的引进、跨界合作等,也在加快步伐。当然,图书仍是主业。如何在坚持图书为主的前提下,做好多业态融合,是书店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