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是回暖征兆还是表象错觉?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4/12 作者:龚牟利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龚牟利

“春江水暖鸭先知”,民营连锁书店的进退攻守,恰似市场的晴雨表。他们的不断扩张,让人不禁遐想:中国的巴诺书店,是否有可能从这些民营连锁书店中产生?

记者近日从上海钟书阁、贵州西西弗、南京先锋书店及陕西万邦书城等了解到,这些民营书店在保持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正迈开连锁步伐,进行有序扩张——钟书阁4月将迈入杭州,广州分公司也已成立;万邦书城将有两家新店开张,旗下由于租约到期而关门的西安关中大书房也将于10月重新开张;扩张力度最大的还属西西弗和今日阅读,西西弗2015年新张近20家店面,今日阅读则计划在2016~2017年以“今日阅读”和“言几又”的品牌开办14家店面,遍及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一二线城市。

拓店稳步推进 规模谨慎乐观

民营连锁书店依然在转型探索阶段,说回暖复苏尚早。

虽然上述知名的民营连锁书店在拓店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但拓店作为一种战略选择,是基于盈利平衡的预期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化,有部分书店在拓店上是大踏步地迈进,而更多的民营连锁书店选择的是稳步推进自己的战线。

正如今日阅读总经理但捷所说,大家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书店开业,那是因为书店进入了更能被大众消费者所观察到的地方,比如购物中心、商业中心等,媒体也对其进行宣传报道,就给消费者一种错觉,好像有很多书店开业了。

万邦书城、先锋书店以及大众书局在拓店数量上都持谨慎的态度,表示未来不会盲目扩张,对拓店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2013年以来,大众书局每年新开店的数量基本都在三四家左右,比较平稳。大众书局副总经理毛泉表示:“我们在坚持,在不断开店,但没有强求每年要签多少店面。有合适的物业和市场环境可以考虑开,但不会选择风险过大的,如预估5年、8年还在亏损的。大众书局追求质量,不追求店铺的数量,宁缺毋滥,核心是开办让读者有很好体验感的书店。”虽然连锁扩张会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同时有益于图书议价能力的提升,“但这种规模不是滥竽充数,盲目冲量没有意义,规模在书业还不能起到绝对作用,首先应该保障营收平衡,才能够生存下去”,毛泉认为。(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针对中英两国的图书贸易存在的问题,谭跃分析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英国在儿童书领域,图书质量确实做得比我们好,在内容的针对性、多元化的开发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二是翻译的问题。中国和中版集团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家的作品,比如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今年刚刚获得安徒生奖的曹文轩,两位都是中国当代非常优秀的作家,中国像这样的作家有很多,可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寻找不到好的翻译,或者翻译的水平不能满足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样一些因素影响了作品的传播。三是英国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广一些,对欧洲的内容资源可能更感兴趣,如果英国读者有更加开放的胸怀,可能就会发现更多很好的内容。这将会改变中英版权贸易逆差的这样一个状况。

谭跃表示,中国出版集团未来的一个重要战略是,跟着中国政府的外交走,也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走,这样可以更好地借势把中国的图书推广出去。我们将尽可能多地培养中国本土的优秀译者,特别是希望在海外发现一些既懂语言又懂内容的汉学家,使我们的作品更好地受到外国读者的欢迎。

此外,中版集团也在致力于打造作家平台。如刚刚在博洛尼亚童书展上获得安徒生奖的著名作家曹文轩,是中版集团的重要资源,他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着良好的合作,是该社旗下天天出版社的签约作者。两年前中版集团成立了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曹文轩本人对该中心两年来的运作情况感到比较满意。对此,谭跃指出:“做出版,尤其是儿童出版要有出版良心,质量第一,首先要确保内容的高质量。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国际奖项以及国际权威机构对其品质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的内容开发才会有市场潜力。中版集团对曹文轩的作品进行了全版权运营,借助社会和家长的关注,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最优秀的资源。”他表示,“我们计划对曹文轩的作品进行多语言的翻译,也希望通过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积累出版社与作者合作出版多元化运营的经验,未来实现有更多的知名作家与中版集团所属的出版社进行联姻,让作家感到,跟中版集团合作,不仅在国内市场有较好的推广优势,而且对于借助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优质海外资源和中国出版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品牌资源,帮助作者走向国际市场、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以往的实际效果看,中国的作家在国外获得某个大奖,其效应会反射到国内市场,这对作家、出版社都是很好的促进。因此,中版集团通过曹文轩获奖这件事,可以举一反三,做出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