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日历出版借文化创意起死回生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4/12 作者:刘志伟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日历本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记载日期等相关信息。不过在电子设备的冲击下,日历已不再受到普通大众的关注了。但是,出版企业近年策划推出的一批精品日历,却有着夺目的市场表现。不仅在一般的日历、挂历、台历中脱颖而出,还成为出版物里的畅销品种,并伴随着社交媒体、线上销售等渠道,引起广泛关注。

古为今用 传统元素二次开发

上世纪90年代初,每当春节临近时,纸质挂历和台历绝对是家家户户必买的商品,在大大小小的商店中也都摆着各式各样的挂历。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曾经的家庭必需品——挂历、台历,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它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尤其在很多老年人中还有着不小的市场,台、挂历如果想在年轻人中赢得立足之地,就要在个性化、私人定制等方面多下功夫。近年来,出版企业开发了一批设计精巧、夺人眼目的日历出版物,风靡卖场与网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有不少属于经典之作和传统元素的二次开发。

记者从人民美术出版社获悉,该社重新编辑新一年度的《2016美术日记》,即是传承之前的经典。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美术日记》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早期的一本品牌图书。最早出版于1954年12月,即《1955美术日记》。《出版说明》中记载:“这本日记所刊载的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从人民美术出版社、朝花美术出版社和荣宝斋新记所出版的图片画册和期刊中选出来的”,约370幅,体裁多样,有“国、油、版、雕”四大类,有当时流行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还有剪纸等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国美术的时代气息。《美术日记》连续出版到1959年12月,发行量最高的年份达到20多万册,广受欢迎。

无法忽视的还有《故宫日历》,它是近年老书新作取得极大成功的案例,更开启了业界内外对日历出版的重新关注。早在上世纪30年代,《故宫日历》就风靡一时。1935年的一则广告称:“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明年故宫日历内容有夏商周秦钟鼎彝器,宋元明清名人书画。震铄世界惟故宫博物院足以当之,独霸天下惟故宫博物院有此资料。铜图纸印,活页翻转,印刷清晰,勿出其右,一面古物,一面日历,毋庸撕拆,可以保存,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极相宜,每组定价二元二角。”这些元素仍可在现今的《故宫日历》中看到,并且是卖点所在。可见传统文化的创意只欠缺挖掘,而不会过时。

故宫出版社并没有把《故宫日历》的民国版简单照搬,如果只是复制民国版,恐怕只会在收藏圈子里热热,不会像当下受到大众的欢迎。现在的新编彩版,每年的主题越来越集中,已升华为一个新的品牌。而且,有人开玩笑说,有故宫博物院作后盾,《故宫日历》的素材可谓取之不竭。故宫博物院有180万件文物,按一年365天算,《故宫日历》能编5000年。如果按取其精来编的话,也能编上百年。可见,拥有独占资源、特色资源的出版企业,如何整合现有的出版富矿,值得业界的深思。和《故宫日历》着眼于文物相似,人美社对《美术日记》的打造,同样充分利用了社内资源。《2016美术日记》以每日一图的方式编排,精选人美社著名品牌“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和近年在人美社出版的作品共360余幅,按月分为“大雅、春煦、山居、野趣、林语、云影、朴真、水韵、中正、万象、才情、至美”十二个部分,动静互现、雅俗共赏。

除上述重焕新颜的日历出版物,不少出版企业利用自身的文化积淀,首次开发日历出版,同样影响不俗。中华书局的《汉字之美日历2016》《红楼梦日历》是其中的代表。据其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李忠良介绍,两者的销售分别达到2.5万册、5万册。

就选题的角度来看,编辑介绍称《汉字之美日历2016》从汉字的起源、书体的演变以及书法的形式、应用和传播等方面提炼主题,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以“源流之美”“吉语之美”“书体之美”等主题展开,每周又分若干小主题,力求丰富多彩,“将汉字之美的范畴扩展到承载汉字的所有物什,而又不仅仅局限于碑帖、金石等,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和思考。”而2015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中华书局在2014年底推出《红楼梦日历2015: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珍藏版》受到好评后,并继续推出了这一系列的第二本《红楼梦日历2016》(诗词版),选取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楹联等百余篇,加以注释、赏析,并配上百余幅精美古代书画作品。

相似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也策划了一批日历,并多借鉴于传统文化,如《吴昌硕艺术日历》《古拙:梁思成笔下古建之美》《2016天天诗历》,题材多样。如《吴昌硕艺术日历》延续之前的《齐白石艺术日历》《吴冠中艺术日历》《徐悲鸿艺术日历》的出版风格,每天选取一幅吴昌硕的优秀画作,还精选了评论吴昌硕艺术的12篇短文,可谓图文相得。鹭江出版社的《2016修心日历》是以儒释道经典名句和图像为主题的文化台历,第1至第3季度分别以儒、释、道为主题,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刊由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论语》《心经》《道德经》等儒释道经典名句,周六和周日别集与主题有关的绘画和图像作品;第4季度以写经文化为主题,集法书,说写经,融日历和文化、艺术读物为一体,堪称一本国学文化小百科。

融合新媒 创意设计时尚新潮

在采访交流中,东方出版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新媒体事业部策划了《影像中国 上海地标日历》。特别是该书延伸了日历出版的概念,其以“站点出版+位置阅读”为特色,在纸质图书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影像中国项目“用影像图文为有价值的位置做全媒体图书”的融合出版模式,值得出版企业关注。

据《影像中国 上海地标日历》编辑唐丽芳介绍,“该书最大的特色即‘融合出版’,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个二维码,带来一个移动图书馆。”作为一本面向海内外读者的复合出版导览书,不仅具有纸质手感,更为每个地标准备了二维码/H5富媒体,以及全程英文翻译,读者可对感兴趣内容进行线上线下切换阅读。书中选取上海最有价值的366个文化地标,以日历的编排方式,一天一个站点,运用时间轴(即地标内含的有意义的时间)与空间轴(即地标所在地理位置)的组合,通过地标有视觉冲击力的文化影像,辅以简洁而富于穿透力的文字。每个站点除影像图文外,均配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如同打开了一个关于该地标的移动图书馆。全书从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发轫,一路历经周秦滋育、春申封邑、晋代文学、宋末置镇、唐代立县、元代开府,明代兴盛、近代开埠、现代革命和建设,一直到今天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记录上海历史变迁。

该书实现了数字出版、二维码建站和纸质出版的叠加效应,2015年12月25日图书正式面世,在2周不到的时间内,1万册图书基本销售一空,产生了比一般纸质图书更好的收益,此外,366个数字H5站点还额外产生了48万元的净利润。东方出版中心新媒体事业部于2013年成立的,主要推进“影像中国”复合出版工程。像2014年的《影像中国 外滩》、2015年《影像中国 上海地标日历》,2016年该部门还要再做10本左右地标日历。

相似的,中信出版社也推出了富有现代艺术气息的日历《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台历:不简单的生活》。该产品也有多个卖点,譬如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选书,日历集结2015年度畅销书以及2016年的重磅新品预告,如一月是让-雅克·桑贝的《不简单的生活》、三月是梁鸿的《云下吴镇》 、六月是汤姆·斯丹迪奇的《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电子液晶屏,设计运用意大利黑卡做激光雕工艺,用纸艺传达e时代智能概念;每一页日历都是藏书票,代表书业传统收藏概念,做了压线处理可以撕下收藏。

记者从中信出版社了解到,该社的这一日历出自新部门“C+传播中心”。据相关负责人郭亚文介绍,“C+传播中心”自2015年5月始创,寓意此平台的创立初衷便是做有“改变”的事情,给日常生活添一缕新鲜,发现书意生活的更多可能。其中,“C+文创品牌线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将创意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物化表现,其创意最终是来自于文化的产品设计。”日历即是该中心的一个项目。此外,C+还致力于打造作者IP运营体系,立志成为全球作者的IP运营机构,进行整合推广,通过签约、运营、线下大型活动策划执行、线上与粉丝互动、媒体关系、培训、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制作销售等途径来实现作者IP的商业化运营。

此外,记者发现,还有一些新兴力量介入到日历出版的大军中,各自有自身的特色和定位。《单向历2016》是从“单向街书店”的微信公众号中的一个栏目衍伸而来,原本每日推送的佳句变成了每日可撕去的纸张。《联邦走马2016文艺复古日历》是名为“联邦走马”的艺术工作室连续两年推出文艺复古日历,今年的两款叫作“加缪复古红”和“杜拉斯文艺蓝”,每页有画作、摄影和一段名人佳句,涉及音乐人的内页有二维码,可以扫描听音乐。而《企鹅手账2016》则是在设计创意上独具匠心:手账套盒封面设计回归企鹅经典“三段式”设计,小开本口袋手账,搭配两本日历便于时间管理。日历背面空白可当作胶装便签纸使用。上下半年日历设计,分段时间管理,简洁清晰。日历搭配不同的色彩与几何图案设计。整体翻动日历,会形成表盘逆时针转动的图案,仿佛时光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