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国拍卖业走出困境的6个战略选择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5/13 作者:


《绿头发女孩》小河丁丁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3月版/18.00元

■西 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拍卖业可以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既充满发展的重大机遇,又面临不确定的危机与挑战。自2015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发展的状况已经非常明朗,表现出复杂的发展格局。一方面,艺术品拍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此前规模持续萎缩的发展态势,表现出鲜明的顺延性;另一方面,这一年的拍卖市场又暴露出诸多新状况,一些问题也不断出现,例如艺术品市场规模下滑,拍卖规模持续萎缩,退出机制建设滞后等。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面对的重大挑战。

面对问题与压力,虽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但总的来说,探索的脚步已悄然进行。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应积极强化六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取向。

第一,更多地介入资本市场,主板与新三板会是主要阵地,独立上市与股权并购是主要手段。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活跃发展,以及平台化创新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会带来更多的艺术品拍卖创新业态与产品,特别是:第一,平台化+云服务+互联网+终端的整合过程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资产化中间产品平台,推动艺术资源资产化及其消费的业态不断丰富、不断向纵深发展;第二,围绕艺术产业企业上市(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或是以新三板为平台展开股权整合与并购业务,推动业态融合进程加快;第三,以P2P、艺术众筹为主体的互联网艺术金融及其产业正在起步,发展势头迅猛,都将加快中国艺术品拍卖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

第二,拍卖品类更趋细分、多元,并尽量在细分领域找到龙头板块,做专场开发。越来越多的拍卖专场的设置、针对不同收藏群体做出的艺术品分类等,都能反映出细分化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将从两个方面作出进一步的细化和区分:首先,针对市场行情,对重要艺术品和普通艺术品作出区分。其次,根据客户需求,应该对拍卖种类进行更细致的区分。在互联网拍卖的冲击下,传统拍卖公司的拍品必然要走更加精细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在品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下,经营能力进一步下沉。目前拍卖企业经营能力的下沉态势已经开始有所呈现,这种趋势与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品牌区域化发展相一致。事实上,经营能力的下沉更多指的是传统业务经营竞争力的减退,这就要求传统型拍卖企业不断进行业务形态的改革、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差异化业务的拓展。

第四,强化综合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手段,增强艺术金融业务能力与水平。在艺术品拍卖这种交易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是其业态不断壮大与成熟的重要标志。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很多时候是多方面的,所以,应该强调艺术品拍卖业金融服务的综合性及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只有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手段,才能增加对客户的粘着力,拓展拍卖业务,提升市场规模与占有率。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不断增强艺术品拍卖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第五,强化“互联网+”的应用,发展基于“平台+互联网”机制基础之上的互联网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如艺拍全球的出现及艺典中国的发展等。可以说新的平台建构,既是互联网机制的要求,也是艺术品产业机制的要求,更是艺术品拍卖业规模化、常态化、专业化等内在系统发展的需求。

第六,广泛参与国际化进程与竞争。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买家在国际拍场上频繁“出手”,中国本土艺术品拍卖机构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逐渐加深,这就要求中国本土拍卖机构除了积极地发掘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客户外,更要重视基于拍卖服务国际化的衔接与完善,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的国际化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