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阿乙牵动意大利目光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5/20 作者:刘 乔


■刘 乔(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

从事文学“走出去”专职工作多年,在种种微不足道的成功与失败交错中,欣喜与心焦相伴,一个问题却固执地在等待答案——到底什么样的中国文学能真正被世界读者接受。

在我们抵达的当天傍晚,威尼斯市政府、学界、活动赞助方的工商界在老城中心的金色剧院剧场,为文学节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不知是否倾城出动,剧院内上下座无虚席,威尼斯市民竟是真的文学范儿。当主席台邀请千里迢迢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向观众致意时,剧院里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传达出一份真挚的问候和无声的友谊。各种致辞之后,大屏幕上播放起作家宣传片。当阿乙的镜头闪现时,同行的我不禁心潮澎湃,犹如阿乙是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

作为“文明的十字路口”主题活动之一,威尼斯大学亚洲学院与孔子学院,为阿乙举办了专题讲座。在以阿乙为中心的舞台上,参与讨论阿乙作品的,还有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马可教授,马可教授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汉学家,阿乙作品的译者,以及阿乙作品的意大利出版商。满是精美雕塑堪比艺术博物馆一般的威尼斯大学讲堂内,几百人的座席,几乎坐满了当地的普通读者,长幼有男女。孔子学院中方李院长高兴地悄声说,今天咱们运气好,我愿意相信阿乙好运气。

台上,阿乙通过意大利梦蝶女士的翻译向观众分享了他的创作和作品,还有他成为作家的奇异经历,他演讲的题目是“新时期的虚无”。并不熟悉阿乙作品的我,听得屏息静气却心中震动。因为阿乙所谈青年人的精神虚无状态及由此产生的困惑麻木直至残忍却不自知的心理境遇与社会病症,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怵目惊心,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遭。观众席中始终鸦雀无声,分明阿乙的汉语叙述已不再是与意大利读者交流的障碍甚至没有延迟,因为他已攫取了听众的心! 我不禁想,生于偏远乡村的作者和长于大都市的我之间,正急速迈向现代化的古老东方国度和盛世文明过的西方古都之间,产生了怎样的共鸣,那根人性的弦产生了怎样的共振。不由地对作家阿乙心生钦叹。因为对人性深刻的认识与将之艺术化再现的背后,一定是饱有宽容与慈悲才能进行痛苦而彻底的剖析,一定是经年累月的勤奋与自律才能磨练文学功底。讲座中,马可教授抛来一个冲击力十足的问题:阿乙,你小说的主人公很像鲁迅的《狂人日记》么!阿乙谦逊的回答赞许了马可教授的犀利。

阿乙讲座与签名售书后,下午我与阿乙一起参加了威尼斯大学亚洲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学与出版现状的交流会。一天紧张的活动终于暂告一段落。威尼斯大学中国文学专业的裴妮柯教授,陪同我们在河边咖啡屋小憩。随意的交流中,得知意大利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出现的种种问题,竟然与中国的发生有很多相似。交谈十分亲切,却让我错愕,地球真的变小了,全球化带来共同福利的同时也在传播同样的弊病。裴教授告诉我们在意大利时有发生与阿乙笔下主人公一样不可思议的青年犯罪。裴教授轻声细语中,我环视着数步之遥的教堂,那里正在举办有关举世无双的达芬奇的一个主题展;时间突然变得触手可及,世界模糊了边界。同一个主题浮现出来:我们来自哪里又向何处去。畅聊意犹未尽,裴教授匆促告别,我的浮想联翩戛然而止。

短短几天的文学节活动后,飞驰的火车带我们驶向米兰,阿乙将在那里参加他的长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意大利版新书发布宣传活动。恰逢米兰书展,米兰Metropoli d'Asia出版社的CEO贝瑞尼先生,为新书发布组织了多场大学讲座和媒体采访。

为之前策划中的“中意新小说”的出版议题,我与成功出版了莫言散文作品的罗马子夜出版社编辑们做了面对面的交流。基于来前已有的共识,我们很快发现出版这样一套中意两国青年作家合集的方向,一拍即合。那就是面对种种世界危机以及经济全球化中各国自身的问题,促进青年间的互相了解认识进而改变我们共同的未来,文学可以担当新的角色承载新的使命。难怪贝瑞尼先生对自己选择连续出版阿乙作品时,笑容中流露出不加掩饰的兴奋。

时间匆匆,告别威尼斯,也告别米兰。但是我们还会与意大利相逢。也许就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