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业态新变化折射人才新需求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5/31 作者:刘志伟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版业将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整体会呈现稳增的态势。相应地,改革将进一步表现在出版与资本、互联网等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出版+”的持续深入发展。长远来看,创新驱动始终是出版业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也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不断涌现的出版业态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也折射出新的人才需求。

产业变化倒逼企业需求

这几年来,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集约化、跨界化、资本化、数字化、国际化态势凸显。各家单位围绕内容创新、版权资源、数字资产、资本运作、多元跨界、国际布局等方面的展开规划。在线教育、影视文化、艺术市场也成了许多出版企业的部署领域。这些新的出版变化,也不断倒逼出版企业主动出击,通过内部改革、内部裂变等方式满足相应的需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组织架构调整就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完成的。近年来,教材中心的职能定位和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营业务面临着诸多挑战。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经过了充分调研,借鉴了兄弟单位成熟做法,并广泛征求了意见。机构设置以市场工作为导向,按照片区划分设置了四个市场部门;为落实人教社数字化战略,增设了网络营销部。扩充原来办公室和客户服务部的职能,成立了综合管理部和计划管理部,将职能部门全面融入经营业务中,突显了教材中心向市场经营中心的战略转型。这些调整是根据人教社对教材中心的要求和市场经营环境变化,本着有利于体现以市场为中心和促进社内外资源有效整合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力资源配置。此次机构设置调整是保证教材中心业务增长的重要举措,对教材中心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的,中信出版社的新部门“C+传播中心”也属于这种情况。该中心的郭亚文向记者介绍,“C+传播中心”自2015年5月始创,寓意此平台的创立初衷便是做有“改变”的事情,给日常生活添一缕新鲜,发现书意生活的更多可能。其中,“C+文创品牌线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将创意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物化表现,其创意最终是来自于文化的产品设计”。今年研发的涂色书、笔记本和日历即是该中心的项目。此外,C+还致力于打造作者IP运营体系,立志成为全球作者的IP运营机构,进行整合推广,通过签约、运营、线下大型活动策划执行、线上与粉丝互动、媒体关系、培训、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研发制作销售等途径来实现作者IP的商业化运营,相关的人才需求不言而喻。相似的,青岛出版集团开办的BC MIX美食书店,囊括传统美食图书销售,国内外高端料理的现场烹制以及美食培训等,打通了从图书到线下餐饮,到周边高端厨具、料理食材再到末端美食培训的整个链条。从产品载体上看,从线下售卖到线上新媒体运营也会贯通联动。店内招聘的人员已经不是图书销售人员或餐厅服务员概念,而是定位为能与顾客深度互动的美食顾问:深谙美食料理,达人级别的美食从业者。

记者还从中华书局获悉,该社在2015年将社内的古籍资源部改组,成立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当年就实现收入400余万元。中华书局古联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涛提到,之所以取得这样的突破,主要来源于中华书局优质的内容资源、数字化的增值服务,以及数据库带来的资源聚合功能。目前,“中华经典古籍库”共收入5亿字、800多种图书,定价75万元,无论对于单本图书,或者电子书而言,都是最好的收益模式。基于此,古联公司与齐鲁书社、巴蜀书社、凤凰出版社等5个古籍出版社签订了资源合作协议,把他们出版的古籍图书放在“中华经典古籍库”里一起经营,收益分成。这得到了兄弟出版社的积极反馈与大力配合,同时扩大了古籍数据库的规模,也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诚如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曾概括的那样,“我们离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真正的新媒体企业、真正的新机制管理模式还差很远。我们的产品还是技术加内容这样相对简单的叠加,距离真正的创新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员工、我们的经营模式都是从传统纸媒走出来的,需要突破甚至颠覆。”这些清醒的认识也为下一步古联公司寻求人才指明了方向。

内部裂变带来新动力源

除却上述的内部体制机制的创新调整,还有一些出版企业则通过内部裂变等方式,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上也更趋多样化。

湖北科技出版社近年来发展规划动作频繁,组建了多家新公司。据该社相关负责人阮静介绍,2015年10月该社注册成立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媒体分公司。其业务定位是依托专业、学术优势,围绕专业出版打造知识数据库集群;依托信息化工具,围绕大众出版开发全媒体服务产品;依托教育信息化东风,围绕教育出版做好配套数字支撑服务体系。“对我们而言,稀缺人才需求包括了熟悉出版业务且具备新媒体素养、擅长项目策划与实施的复合型人才;互联网产品设计、研发类的专业人才。”

此外,该社还在2016年3月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共同成立的中船书局有限公司。中船书局努力在船舶制造设计等船舶专业出版方向做出成绩,在船舶类专业出版方面发挥出版社和报社的资源优势。“当前,中船书局亟需既熟悉案头编辑工作又善于策划选题的复合型编辑人才”。而该社还成立了长江出版传媒-非洲出版文化中心,并于2016年2月正式往非洲派出常驻人员。目前肯尼亚的部分合作单位如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肯尼亚马赛马拉大学等已经赴长江出版传媒进行了互访和交流,首批合作项目《肯尼亚植物志》(共10卷)、《肯尼亚国家地理遥感图集》已经开始编撰,同时发布《肯尼亚植物志在线》数字平台。“目前,长江出版传媒-非洲出版文化中心亟需熟悉国际版权贸易流程和出版规则的外向型出版人才,熟练掌握英语或者法语等,能够接受常驻非洲的工作环境,具备全局的视野、敏锐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出色的学习和营销策划能力等。”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譬如漫友文化依靠传统漫画出版起家,因此以往传统出版的成分较多。从2013年开始,漫友作出调整,从公司主营业务板块到员工的思维方式甚至管理方式全面向互联网思维方式转型。这两年,漫友积极向互联网迈进,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更加快速的、裂变的方式去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作品。在业务方面,一向以平面出版为主的漫友,如今新成立了动漫硅谷项目、cosplay产业项目、动漫展会项目,这三个都属于动漫的运营跟服务方面的项目。原来的动漫内容提供商,现在还是运营服务商,这是漫友在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较大的转变。此外,漫友还开发了线上的培训和教育,这也是有别于传统平面出版的运营服务方面的业务。因此,数字出版人才、策展人才等都是其接下来关注的重点。

万众创业激发员工潜能

内部创业已经开始成为业内的一个热频词。相对于另立山头、自力更生的创业方式,内部创业在资金、设备、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利用的优势显而易见,由于创业者对于企业环境非常熟悉,在创业时一般不存在资金、管理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困扰,可以集中精力于新市场领域的开发与拓展。同时由于企业内部所提供的创业环境较为宽松,即使是创业失败,创业者所需承担的责任也小得多,从而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相对成功的机率大了许多。

安徽出版传媒集团设立了青年创意扶持基金“翼基金”,无偿资助青年员工的创意项目实施,由集团团委具体负责。截至2015年7月,“翼基金”累计投入了280万元,资助4个批次17个项目成功实施。据透露,该集团团委每年度安排一次“翼基金”项目征集和评审,工作流程是“项目受理-团委初审-专家评审-公开评审-项目决议”。翼基金管理委员根据公开评审的结果决定资助项目和金额。目前对于项目的支持主要分为,研发费用投入和股权投入、有息贷款投入两种,前者用于社会效益项目扶持,后者用于商业项目扶持。

以市场星报社的APG微电影工作室项目为例,项目负责人蒋乃纯介绍说,其网罗了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本土的知名专业导演、摄像、编辑、剧本创作等人才。目前工作室已经制作了20余部微电影,且收获荣誉不断。伴随整项目的开展,起初定位为公益项目的微电影工作室逐渐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并且收益不错,现已初步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目前,微电影工作室有三种运营方式。其一是为企业客户定制产品,比如某些旅游点的宣传片制作;其二是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制作公益微电影,比如《微校》《爱,不停》等;其三是主创团队根据市场热点拍摄的产品,投放到优酷等视频网站进行分成收费,同时收取赞助商广告费。

无独有偶,前不久电子工业出版社也启动了“华信杯”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征集优秀项目方案,为尽快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提供前期论证与支撑。从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范围也可折射出该社的布局方向,譬如有“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创新项目”“矗立出版‘高原’和‘高峰’的重点选题项目”“出版增值创新项目”等。

而在民营出版力量方面,他们对员工潜力的激发也颇具代表性。新经典从创立初期就启动了合伙人制,截至2009年已有22位员工晋升公司合伙人,成为新经典的股东。据悉,为了给创意人才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今明两年,新经典将拿出价值2亿元的股份吸引更多有创意、有梦想、有激情的年轻人一同二次创业,无论是独立图书工作室、小型出版公司,还是对于图书有热情,在新媒体、电影、IP衍生开发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士,都可以加入新经典的创意乐园。只要在这里做出了成绩,满3年就可以成为新经典的合伙人,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磨铁这两年在内部进行了组织模式变革,推行了独立产品经理和主编制多元化的组织模型。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主编制。主编制背后的逻辑是:让业务层级扁平化,去管理集权化,在内容研发领域打破行政上的僵化,为创意人才打造可持续的、自由的、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其次,对薪资报酬有利。在磨铁,如果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已经比较成熟,独当一面,已经形成个人独特的产品风格,为了实现更大的可能,需要有人配合时,就可以组建主编团队。此外,磨铁不排除通过主编团队,甚至内部创业、投资参股的方式,创建更多的品牌,为图书出版领域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机遇。磨铁也更希望主编团队在内容层面有更多想法,与IP孵化的逻辑挂上钩,能有力地支撑到整个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