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媒体学用数据“讲故事”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6/21 作者:晓 雪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晓 雪

按照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镝次元数据传媒实验室负责人王琼给数据新闻下的定义,数据新闻是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呈现,报道事实的一种新闻方式。

数据新闻给了媒体报道新闻、公众了解事件的一个不同的维度。过去的新闻报道,更注重个案报道和典型报道,数据新闻则能够呈现规律性和全貌性的面相,从内容呈现方式上提供一个全新的改变;数据新闻很强调基于数据的分析,记者的生产方式和所需技能发生了很多改变。过去记者主要向人提问,做数据新闻是向数据提问,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素养,会获取数据、清洗数据并读懂数据;过去记者主要思考的是采访对象是不是能够提供权威性的答案,现在则更重视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分析方式,数据的正确、严谨性和是否值得推敲,是不是真的能够反映事件真相。

6月16日, 2016全球编辑网络(Global Editors Network)年度峰会在“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隆重举行,此次峰会的一项重头戏便是揭晓2016数据新闻奖(DataJournalism Awards,DJA)。该奖项由跨平台媒体社区全球编辑网络于2012年设立,是全球首个为奖励数据新闻领域杰出作品而设置的奖项。DJA得到了谷歌新闻实验室(Google News Lab)和奈特基金会(Knight Foundation)的支持,《纽约时报》、《卫报》、美国ProPublica等知名新闻媒体都曾是这项大奖的得主。

据了解,今年的DJA共收到全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1件作品,共有63件作品入选最终候选名单,共同竞争数据可视化、调查新闻、新闻数据应用等12个不同类别的数据新闻大奖。在作品征集阶段,来自中国的数据新闻作品有10多部,财新传媒旗下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武汉大学镝次元数据传媒实验室、知微社会化媒体大数据实验室、深圳报业集团等机构均向组委会提交了作品。最终,财新传媒旗下财新网获得最佳数据新闻网站提名,成为唯一获得提名的中国内地媒体。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负责人黄志敏出席了年度峰会。

国内数据新闻现状

尽管没能最终跻身12项大奖,但财新传媒在数据新闻方面的探索依然可圈可点。作为国内最早也是最优秀的数据新闻专业团队,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10月,是结合新闻编辑和数据研发的虚拟实验室,将数据应用于新闻采编及呈现。实验室已经累计发表了50余部作品,其中《周永康的人与财》荣获2014腾讯传媒大奖“年度数据新闻”;《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荣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2014年度卓越新闻奖”;《星空彩绘诺贝尔》入围英国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Awards,这是中国新闻史上首次有程序员获新闻奖。加上此次入围2016全球数据新闻奖,财新可视化实验室是唯一一家获得过数据新闻相关奖项的团队。在一定程度上,该团队也在引领者国内纸媒行业的数据新闻探索实践。

在传统纸媒正在进行的转型中,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也因技术的改变而改变,数据新闻是一个新的方向。黄志敏认为,数据新闻归根到底是一种媒体表现方式,是一种新闻的切入点,是融合了新闻、艺术和技术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数据新闻一定是未来的方向,用新技术服务于内容生产,引领媒体走向转型”,黄志敏说。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镝次元数据传媒实验室负责任人王琼也认为,数据新闻一定会成为未来新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在做学术研究时会有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过去,记者通过采访、调研、体验式报道, 弄清事情的过程,揭示真相,把故事讲出来给受众听,这属于质性研究。数据新闻就属于量化研究,做研究应该是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

武汉大学镝次元数据传媒实验室是一个以“数据新闻”为核心,融合新闻学、信息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管理学等学科的跨领域创新性研究团体,于2014年10月成立,2015年1月开始投入运营,是国内高校成立的首个关于“数据新闻”的实验室。

通过2016全球数据新闻大奖的参赛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内外媒体在数据新闻发展方面的差距。黄志敏认为,数据新闻在国外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王琼分析说,国际媒体在数据新闻方面有更长的发展时间,国外的很多数据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而且数据的质量也不错,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国内的数据往往需要先进行清洗和加工,而且国外数据分享和共享的意识比国内更强。

由于起步得早,相对于国内其他媒体机构,在数据新闻制作方面,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因为数据新闻还没有探索出可行的商业模式,目前无法投入过多,没有大投入,就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黄志敏也坦言,从成本控制角度来讲,数据新闻的成本无非就是几个人,但制约数据新闻突破性发展的,依然是商业模式。

数据新闻人才需求

数据新闻一定是未来的媒体发展方向,随之产生的对数据新闻人才的需求也很大,“但目前在国内,这类人才只有几百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黄志敏告诉记者。可以这么说,在国内新闻界提起数据新闻,都会想到“黄志敏”这个人。也因为这种行业地位,近年来,黄志敏频繁现身于和数据新闻有关的各种培训、会议和交流活动中。同时,他也注重与高校学生的互动,比如参与举办类似于高校数据新闻报道比赛等形式,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由于数据新闻涉及到大量的编程、数据挖掘和交互设计等非常专业的领域,对普遍以文科背景为主的记者来说,面临着不少挑战。黄志敏认为,尽管数据新闻往往都是团队合作,但对记者的知识结构要求很高,记者必须能读得懂数据。在挖掘新人方面,黄志敏尽量寻找文理兼修的复合型人才。

数据新闻跨新闻和计算机两个专业,但在武汉大学,镝次元数据传媒实验室仍设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下面。对此,王琼表示:“数据新闻的核心是‘讲故事’、报道新闻。”王琼也认为,未来,数据新闻对人才的需求一定很大。据她介绍,目前在国内,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很多高校都陆续开设了数据新闻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尽管各自的侧重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数据新闻专业”。

“对于文科生,如果你能够学得进去,多学一些编程等技术也不错;但如果你觉得代码看起来像天书,那就趁早放弃;不过你得懂得新的技术能够实现什么,你必须了解数据新闻的工作机制,你的审美和想象力、新闻人的素养、新闻敏感性、新闻叙述能力、采访能力等更加重要。在数据新闻报道中,记者依然处于很核心的地位,发挥着粘合剂的作用。数据呈现得很好,但没有故事依然难以对公众产生吸引力。“王琼说。